1,新人求解为什么钓鱼时我的鱼漂都是往上顶

因为你钓的太炖,双钩卧底了!鱼需要低头吃钩,吃到嘴里以后就会抬头,浮漂就上来了。反之,钓的太灵,钩子不落底,鱼抬头吃钩,吃到嘴里以后就会低头,或则靠吸力就把浮漂拉下来了。鱼吃到东西以后会把身体调整平衡的

{0}

2,鱼吃口后鱼漂慢慢往上去是什么原理

走水的时候浮漂下方的线和铅坠都会偏所以现在我们拿到一款浮漂使用的时候首先考虑钓法和饵料重量再去决定要调几目,而我们的钓目是根据鱼情来改变的,所以说一定不要被调几钓几这个概念给搞迷糊了。再打个现实的比方,野钓走水,这种情况下浮漂座到铅坠的那段线肯定会被水冲的形成弯曲现象,这种情况下当有鱼咬口由于这段线已经弯曲所以信号会衰弱很多,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是轻微的走水可以换细线减少水对于线的的冲击力,走水的时候由于水对线有冲击力所以浮漂向上的浮力会相对变小,水会带着这段线以及铅坠往水流的方向偏,这时候就会出现浮漂慢慢往下阴,这时可以剪掉一些铅皮减少铅坠向下的拉力,让这段线重新恢复成直线的状态,你说我们对付走水都是跑铅啊!其实吧,我觉得跑铅只是对付走水的一种方法并且它不是唯一的方法,跑铅适合的是生口鱼,如果不是水走的特别特别厉害我一般不用,激流中还不如去掉浮漂看杆尖呢,鱼活性特别好的时候你什么钓法都没问题,当鱼活性不好口轻或者天气寒冷的时候你再试试跑铅,效果肯定不如减铅。你说这方法万一不行呢?走水厉害呢?那可以换一个浮力更大的浮漂啊,这样更大的浮漂的浮力和更大的铅坠向下的拉力依然可以保证这段线是垂直于地面的,这样当鱼吃口的第一时间动作就能反应在浮漂上
如果你前期调钓很正常的话,饵料慢慢雾化会导致漂上升,这个时候就要重新挂饵了。如果是突然上升了,那么你应该要果断起杆了,这个时候如果不是餐条那就是大鱼了。不管是哪种鱼快速顶漂的情况都应该果断起杆。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鱼漂上升,就是你调钓非常钝,也会导致鱼吃饵的时候漂上升,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应该重新调漂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新手钓友在野钓时普遍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问题,今天说一个最让新手头疼的问题,就是鱼漂下水后浮不起来怎么解决!鱼漂站不住的第一种情况很多新手钓友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会去想,是不是自己的铅坠、铅皮太重了?我先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可能会发生两种不一样的现象。比如第一种,第一种就是抛竿入水后,鱼漂立起来之后窜的一下瞬间就沉下去了。这种情况很好解决,那就是把鱼漂往上移动调整,调整到露出水面即可解决。鱼漂站不住的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抛竿入水后鱼漂先是站立起来定住了,接下来慢慢的往一个方向移动,接着就沉入水里了。不管怎么调整鱼漂都会沉入水里,这个问题对于新手就非常棘手了。但是没有关系,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首先要知道这个情况是什么原理,首先在野外的大江大河里,水是流动而且很急的,这时候连树枝都能冲走的水,冲走小小的鱼漂还不是轻而易举?但是再急的水里不是都有一支定海神针吗,只要知道了原理和解决方法,就算在茫茫大海里,你的鱼漂也能站立传递水底鱼吃钩的信号。第一种是铅坠小了,水可以轻易冲走铅坠,此时鱼漂就被铅坠拖着走,也就浮不起来了。这时应该加大铅坠、铅皮的重量让水冲不走即可解决。第二种是浮漂的浮力小了,线组在水下真正完美的状态应该是绷直线的,线绷直就能说明鱼漂和铅坠处在一条线上,灵敏度也会有提高。遇到铅坠加重了可是浮漂还是沉下去,这时基本都是鱼漂的浮力太小了,应该更换大一点的鱼漂。在河里基本吃铅2.5克-3.5克的鱼漂都能够用了,多备用几个鱼漂还是有好处的。

{1}

3,鱼漂为什么上浮

  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反映出浮标的鱼讯。鱼讯的感应,直接影响到浮漂的反应,如何才能从浮漂的浮沉动作辨别鱼讯的感应,这就是值得垂钓者专心研究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浮标是反映鱼儿吃食时动作的媒介,除浮标的自身语言(翻身站立、匀速下降、到位、返弹、静止)之外的任何动作,包括缓升、急降、晃动、移位、下落时的超时停顿……等等。这些“反常”的动作都有可能提杆中鱼,从浮漂的一举一动中,判断何时才是扬竿拉线钓鱼的适当时候。这些有异于浮标自身语言的动作,我们习惯性的称之为浮标的鱼讯语言。我们也正是根据这些浮标的鱼讯语言来进行垂钓的。了解了浮标的鱼讯语言,那么这些鱼讯语言又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是鱼吃食时的动作在浮标上的具体体现。鱼又是怎么吃食的呢?为了简单化,我把鱼吃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定义了名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首先是鱼触碰、试探饵团的阶段,我称之为“探口”。在这个阶段中,有些鱼习惯先吞进去但又马上吐出来,再吞再吐,反复多次。如鲫、老、滑鱼等。而有些鱼习惯先用鳍或嘴触、拱动饵团,并围着饵团游动。如:鲤、草等。其次,就是鱼在认为安全的情况下一口将饵吞入嘴中,我称之为“吞口”(这个阶段时间很短暂)。再有就是鱼吃饵后的抬头或转身阶段,我称之为“走口”。最后,就是鱼吃食、转身(抬头)后的游开阶段,我称之为“老口”。这四个阶段贯穿鱼吃食的全过程,即连续又不完整。说它“不完整”是因为:当鱼处于饥饿状态、觅食欲望很强的情况下,见饵就吃,不再小心翼翼的试探是否安全,其“探口”阶段就不存在了(如:生口鱼)。再有就是,鱼在觅食的过程中突然受到惊吓,也会马上放弃觅食,多好的美味也留不住它逃走的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鱼后要马上领鱼出窝的原因。   鱼吃食的这四个阶段,与浮标的鱼讯语言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它又是怎样通过浮标来具体体现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如何调整浮标。在垂钓时,更要懂得如何调整浮漂,而且也要从调整浮漂的情景、动态去了解浮漂在水面的动作,以辨别出鱼讯感应的反应,我们也正是通过调整浮标来认知鱼类的觅食过程,从而达到和实现钓获的目的。说到调标,我比较认可浮标的“剩余浮力”之说,即调目越小剩余浮力就越小,剩余浮力越小越灵敏,也就是说浮标越接近于调平水越灵。反之则为调迟钝。   在垂钓的过程中,我发现:浮标调的越钝,鱼吃食的四个阶段越明显、越松散;浮标调的越灵敏,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就越模糊、越紧凑。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拿调成5目的浮标来说说。假设(注意!我说的是假设)每次挂钩的两饵大小相同,重量也一样,且每个饵都能拉下2目的浮标。则双钩挂饵后,我们通过调整浮标与水底之间的距离,使下钩饵刚好触底,此时的浮标应露出水面1目,由于饵料的重量被浮标的浮力全部承担,两饵均处于悬浮状态,且浮标的剩余浮力基本上等于浮标被调成1目时的浮力。若此时有鱼探饵,饵团就会晃动,当浮标的剩余浮力不足以平衡掉鱼探饵的吸力时,标讯也就随即产生。这时浮标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探口”讯息。如果我们再对浮标进行调整,让上钩饵触底,底钩饵呈卧底状态,浮标应露出水面3目。此时有鱼探饵的话,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增大了,加上两饵一触底一卧底,饵团受水底的制约,晃动的幅度小了许多,而且此时鱼探饵的力量能很好的被浮标的剩余浮力所平衡,则浮标的“探口”讯息就不明显了,也许只是轻微的晃动,上下的动作几乎没有。鱼经过探饵之后再吞饵入口,鱼吞饵时的力量大于浮标的剩余浮力,浮标随即产生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吞口”讯息。如果此时再增加钓目,使浮标处于不灵不钝状态,即浮标露出5目,双饵均卧底。此时饵团的全部重量均由坑底承担。在鱼吃食时,其“探口”讯息就看不到了,鱼的“吞口”讯息也会由于受到浮标剩余浮力的影响变得非常小。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浮标的剩余浮力能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所以浮标没有明显动作。而且鱼吞饵的这个过程时间很短,鱼很快就进入下一阶段——转身或抬头。而鱼的转身(抬头)会把子线拉动,则鱼讯产生。此时浮标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走口”讯息。如果我们再次调整钓目,使浮标露出6~7目,此时双饵均卧底,而且子线呈弯曲状态。鱼的前两口讯息当然就被过滤掉了。那“走口”讯息为何不明显呢?原因是鱼转身(抬头)的时间也不长,而且子线是弯曲的,在鱼转身(抬头)时也仅仅是把子线拉直了,浮标的讯息也不会产生。而当鱼游走时,就会产生位移,从而拉直、拉动弯曲的子线,随即产生浮标的鱼讯语言——“老口”讯息。   由此不难看出,在浮标调钝后,钓目由钓灵到钓钝,鱼吃食的四个过程是很清晰的。简单的总结一下:单饵离底——钓“探口”讯息;上饵触底,下饵卧底——钓“吞口”讯息;双饵卧底——钓“走口”讯息;双饵卧底且子线弯曲——钓“老口”讯息,但这些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由于鱼体的大小、饵料的可口性、饵团的大小、浮标的材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鱼的这四口讯息并不会固定在某一钓目上,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变化和调整。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把浮标调灵后的情况。在我们将浮标调灵后随着调目的减少,要想钓全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对所上饵团大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而且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的减小、饵团的减小,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所需的力量也就变小了。有时即使双饵卧底,体形适当的鱼的“探口”也有可能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原因就是浮标的剩余浮力已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而此残余力量恰恰使浮标出现了鱼讯语言。也就是说在浮标调灵之后,鱼的前三个过程所出现的三口讯息,在浮标的钓目上很难区分清楚。为什么说是前三个过程不好区分呢?原因就是,鱼在前三个吃食过程中,子线都是垂直的(钓目在调目以内),在浮标的剩余浮力加上饵团的重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的力量时,鱼探饵、吃饵后所剩余的力量能很快地传至浮标,导致鱼讯。如何滤掉其中的假口抓准实口?就要求我们总结和吸取多次垂钓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来很好的掌握它们。还有就是,在调目范围内,若空杆仍然多于中鱼,就需要我们继续往钝了钓(即钓目要大于调目了),直到有讯息即中鱼为止。此时你所钓的一定是鱼的“老口”讯息(双钩卧底、子线弯曲)。但我不主张抓鱼的“老口”讯息,一定要抓鱼的前三口讯息,这是因为抓鱼的第四口——“老口”讯息,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起杆晚了”,即鱼已经开始游动,再起杆中鱼,钩对鱼的刺痛是很大的,使鱼在未离窝前就受惊而发力逃窜,如同在窝子里遛鱼一样,不但容易惊窝,还很容易切线跑鱼。所以,除了钓老、滑鱼、糗鱼之外不建议大家钓“老口”。所以说,如果我们在调目之内无法找到很好的上鱼点,就应该重新来调整浮标的调目,往钝了调(减铅皮),直到鱼讯与上鱼率几乎一一对应时的钓目在调目以内为止。不能犯懒钓“老口”,而错过上鱼的最佳时间。   单纯的追求调灵、调钝、钓灵、钓钝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根据鱼口与标讯对应中的真假程度,来适时调整浮标,找到最佳的上鱼点,而获取骄人战绩。特被注意:“最佳的上鱼点”不一定就是钓组的最灵点,而是有标讯就中鱼的最灵点,它对应的是鱼的吃口(或“探口”、或“吞口”、或“走口”、或“老口”),随着鱼情的变化它不是固定的。所以很难说你应该钓几目、钓灵好还是钓钝好。有许多钓友就是没有弄清浮标的鱼讯语言与鱼吃饵之间的关系,而走入了追求“调几钓几”“钓灵还是钓钝”的误区。明确了浮标的调目、钓目与鱼吃食过程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很好地在实际的垂钓之中运用得当,需要钓友们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认真地分析浮标所提供的每一个鱼讯语言,很好地理解实际垂钓过程中鱼吃食的状态,充分调配好鱼讯与上鱼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提高鱼获的关键所在。明确你的上鱼点对应的是鱼吃食的那一个阶段,是你在鱼口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应对的主要依据(是该钓灵还是该钓钝)。

{2}


文章TAG:为什么挂完饵料浮漂上移为什么  什么  饵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