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清闲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关于清闲的诗句

2,关于休闲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关于休闲的诗句

3,表达悠闲的诗句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4.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8.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表达悠闲的诗句

4,形容冬天河边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1. 《公安县怀古》杜甫(唐)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2. 《梅》陈毅(现代)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3. 《四气诗》王维(宋)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4. 《对雪》 杜甫 (唐)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5. 《岁暮》 谢灵运(南北朝)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5,与河流有关的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

6,描述休闲娱乐的古诗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不是写钓鱼的啊 不是休闲娱乐么 而且他似乎心情很不错呢 呵呵 再加几首好了 陶渊明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不晓得算不算运动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散步也是运动啦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当然也算了真的很不好找呢 不知道你满意不

7,描写泗水河畔的诗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文章TAG:河边休闲的诗句河边  休闲  闲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