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吃铅6克是不是挂铅就6克,请教各位通常浮漂的吃铅量是指调几目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2-12-06 12:58:50
1,请教各位通常浮漂的吃铅量是指调几目

2,吃铅量多少对灵敏度有影响么有的话大不大
这个说的应该是钓鱼的时候,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的关系。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吃铅量大,以鲫鱼为例,吸入鱼中时启动浮漂的吸力也要大一些,如果是同一条鱼,吃铅量小的那个漂更容易出动作,也就是灵敏度更高一些铅中毒易暴躁,情绪波动,对灵敏度有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中毒重就难说
3,怎么测量钓鱼浮漂吃铅多少
这个恐怕没有标准答案吧?首先漂型就很重要,漂的吃铅大小还要看鱼的快慢、多少,水的深浅,鱼体的大小都要考虑。我想一般来讲说钓鲤鱼都会超过两斤的吧,水深应该不会小于一米五吧?如此细长身漂我认为2-4克的吃钱比较合适。用一根线挂上铅坠,连着浮漂沉入水中,削减或者增加铅坠质量直到浮漂顶部刚好没入水中,测量铅坠的重量就是吃铅
4,吃铅6克左右的鱼漂有哪些
不要刻意在乎浮漂的吃铅量,有的浮漂说吃多少多少克的铅,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是没多大意义的,是一个概念数字,在这上面下功夫就像是多此一举。6.3米的杆,想必不可能钓小鱼,我建议还是大一点的浮漂,一是抛杆方便,二是可以过滤小杂鱼的信号,漂太小的话再加上线太粗,假信号多,抛杆也很费劲。线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拿出来讨论的,漂的大小是根据杆子的长短,线的粗细,钩子的大小,以及所钓的对象鱼决定的。
5,浮标吃铅重好还是吃铅轻好
吃铅重说明浮漂的材质轻,浮力大,灵敏度相对低。吃铅轻说明浮漂材质重,浮力小,稍微施加一点点力,就会改变浮漂的平衡点,因此吃铅轻的浮漂灵敏度相对高。在钓鱼上面,我玩了20多年,我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技术牛人,钓王化绍新,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钓王背后的牛人了,山东薛老爷子,不知道的人,可以去百度:山东薛老爷子
6,钓鱼怎样选择漂的吃铅
用配铅重量除漂身体积得到此种工艺,大致配铅系数。然后再反推体积,身长。例如:漂身直径5毫米漂身长100毫米,调4目时配铅1.1克。自重0.5克。 横截面积2.5*2.5*3.1415926=19.635 ( 肩18+腰70)/3+中段12=41.333(柱体长度) 19.635*41.333=811.5(葫芦的体积) 811.5/1.1克铅重=737.7 就说明每0.1克铅重,需要给漂设计73.8的体积。 假如要做6号,想配铅2克,直径假如还是5毫米 20*73.8=1476漂身总体积 1476/19.635截面积=75.2柱体长度 75.2-(肩18+腰70)/3=45.9中段。 45.9+18肩+70腰=133.9毫米长的漂身,约等于134毫米漂身。
7,不挂饵料将浮漂没入水中浮漂自动浮起后为什么不是六目
你调六目的时候应该是风线没有压入水中而飘在水面上,鱼线的浮力拉着漂,看是六目其实不是六目,当你压下浮漂入水以后一般会把风线也压下去,当浮漂失去风线的浮力以后自然就不是六目了!所以调漂的时候一定要把风线压入水中!程宁老师说过:你钓鱼的时候压风线调漂的时候也要压风线,如果钓鱼的时候不压风线调漂的时候也不要压风线 调标是个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而调标又是每个钓鱼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现在的调标方法有很多:带饵调标法、空钩调标法、单钩调标法、无钩调标法。至于哪种调法最好?一直是钓鱼爱好者最关心且经常讨论的话题。 我通过多年的钓鱼实践,通过对多种调法的总结,发现: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其目的除了为多上鱼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如何能很好的控制两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无非是两饵卧底、一触一卧、一悬一触、两饵悬浮四种。可是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饵团在水中的状态不是直观可见的,它只能通过浮标钓目的多少来间接的反映出来,而要完整地实现饵团在水中的那四个状态,又与浮标的调目和饵料的比重有关。钓友们或许已经注意到了,我加了个饵料的比重进去,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钓鱼高手,在有某些条件制约时(如比赛进程中、浮标选型不当、线组搭配不当……等),往往可以通过改变饵料的比重来对钓目进行调整,以实现多获的目的!但这个比重的调节仅是一种应变,应用起来可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钓手必须要对所用饵料特性非常了解,且如何配比也是决定因素,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在不改变手食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浮标来达到多获的目的。而许多钓友在实际的钓鱼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找到底了么?”、“我的饵团在水底是个怎样的状态?”。我通过实践对调标有了一些体会,基本上对饵团在水底的状态(手食不变的情况下)做到了心知肚明。现把它写下来,希望广大钓友给予斧正! 施钓前要先确定调目。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先确定调目是前提条件。每位钓友都有自己对调目的认识和习惯,调几依据鱼情和自己的习惯即可。我觉得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较直观、快捷、易懂。只要掌握、理解了这种方法的实质,再融合到自己的调钓法中就可以了。我习惯用空钩调标法!我选用8目的软尾标,初步设定调目为4目。 具体操所过程如下: 一、 粗调——找底 找好钓位后,根据对象鱼先开饵,利用发饵的时间进行调标。先在下钩挂大点的铅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浆层,挂下钩找底有利于后面的精确找底),让视标露1目,并在以钓点为圆心,半径15厘米的圈内,前后左右多试几次——充分掌握钓点的水底情况。 二、 粗调——调目 粗调找到底后,将浮标下移15厘米(一定要超过预定调目的长度),修剪铅皮直到调目为4。 三、 精调——找底 这一步非常重要!切记这时先不要上移浮标,而是先在下钩搓上单饵抛出,看看这个饵球是否能让浮标刚好没入水中(最好是平水)。我称此饵为“基饵”(一定要用手食,其它的代用品不可取,会对调钓有很大的影响),并记住这时饵团的大小。找好“基饵”后再将浮标上移15厘米,下钩挂“基饵”进行找底。我让浮标露出4目(即等于调目)。找好后,再于上钩挂“基饵”抛出,看看此时浮标露几目——假设此时标露2目。这时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两钩的间距在浮标的示目上大约是差2目,而这2目就是我们判断上钩是否离底的依据。若此时我开始垂钓(所上钓饵一定要小于等于基饵重量),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微调。原因是:如果水底的浆层厚的话,钓目肯定要发生变化。若浮标稳定后,钓目大于4目(底有浆层),则需要我们下移浮标将钓目调整为4目。则下钩肯定是触底、上钩悬浮,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钩钓饵的大小来控制上钩离底的程度。若钓目小于4目(底部浆层薄),只要钓目在2~4目之间,上钩饵一定是离底、下钩饵是触底状态。而钓目小于2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我们用上钩挂“基饵”人为使其到底,浮标才显示2目)!钓友们应该注意到了:我上面所说的是以“始终有一饵触底”为出发点的。因为我坚信钓鱼一定要先从底钓起这一原则,再根据鱼情,上下改变钓目来适应鱼口的变化。 四、 精调——找口 如果鱼口不确定,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整来进行应变。首先要说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变!若你改变了手食,就要从新校标——精找底和找钩差。 1、如有口无鱼,我个人认为是钓的灵了,上饵方式和大小不变,我们只需通过上移浮标来找鱼的实口就行了,找到实口后,再在上钩挂上“基饵”抛竿看看与刚才上鱼时的钓目有何区别,若钓目变小了,就说明上钩是悬浮的,并记住这个目数,它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上钩是浮是触,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据。若钓目不变,则说明双钩均是触底状态。 2、若没有鱼讯或鱼摄食强烈,我们可以下移浮标——钓灵找口!这时就要求你所上的两个钓饵的总重一定要小于“基饵”重量。假设用下钩挂上“基饵”将目数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们在施钓时,钓目小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且大于1目(上下钩差为2目的示标——“精调——找底”中已对“钩差”有说明),则下钩触底、上钩悬浮。小于1目则一触一卧。若钓目大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则双钩悬浮。 3、截口频繁——鱼明显上浮。用此标此调目打浮,尽可根据需要将钓点定在所需水层。既然已经明确要打浮,就不必挂“基饵”找底了,只要所上饵团不将浮标全部拉入水中,你尽可随意发挥,最好将手食加些鬼5成为拉饵。当然,此时双饵是悬浮的 简单的流程是:粗找底——离底定调目——定“基饵”——下钩挂“基饵”找调目——上钩挂“基饵”找钩差(调目减此时的示目,手食、标不变,此差基本是个常数)——用钓饵微调——找鱼口。 综上所述,我只是把调标过程稍加了一点改变。虽然多了几个环节,但对于同一支标,多次调钓之后,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能基本上掌握、了解钩饵与浮标示目的对应关系——是离是触,我们就会应时而变、因鱼施钓。岂不乐哉!! 谢谢采纳!
文章TAG:
浮漂吃铅6克是不是挂铅就6克浮漂 6克 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