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钓鱼饵料的配料技巧

  钓鱼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户外运动,但是要钓到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钓鱼是需要技巧和耐心的。那么钓鱼饵料的配方有哪些?让我来告诉你吧!    钓鱼饵料配方   饵料配方对于钓鱼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人都喜欢用蚯蚓钓鱼,其实蚯蚓并不好钓鱼。小药配方才是钓鱼的最佳饵料,比如用丁香、甘草来泡酒,将它们切碎用优质的大曲酒500克浸泡,浸泡时间半个月或一个月。用此药酒拌钓饵,诱饵均可。还可以用山奈加入蜂蜜和白酒一起泡,这样泡出来的小药是鱼儿最喜欢吃的。   用丁香、乌梅、细辛、甘草等这些中药其中两种切碎加入蜂蜜和白糖一起泡一个月都可以用于鱼饵和钓饵,很多鱼其实都非常喜欢这种中药,将它们用蜂蜜和白酒一起泡了之后对鱼来说诱食性更大一些。    钓鱼技巧   野外水域常年无人修理,自然是水草丛生,密密麻麻的一片,而这些水草丛生的浅岸边反而是垂钓的好钓位。你想想,水草丰盈的地方自然是有很多的浮游生物的,而鱼儿为了觅食,自然是会到这里来的。   不过在这里进行垂钓,钓竿最好不要选择太长的,不然抛竿提竿时是很容易挂到水草的。民以食为天,你觉得鱼儿的天性是什么?其实也是吃,所以水库的进水口也是一个不错的钓位。   水流从这里进入水库,自然会将上流的一些食物带到这里来,而鱼儿们为了填饱肚子,增加能量,就会聚集在此,尤其是小鲫鱼和小鲤鱼。   还有一个垂钓者都知道的垂钓习俗,就是在浅滩的地方,一般鲫鱼会比较多;在水较深的水域鲤鱼则会多一些。因此,垂钓者在到了野外后,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判断,浅滩那就准备垂钓鲤鱼的钓具以及垂钓的饵料;深水区那就准备垂钓鲤鱼的钓具和饵料。   有时我们到野外寻找到的垂钓水域可能与一些垃圾处理厂比较近,所以旁边会堆放一些生活垃圾。对于这样的地方,如果你拔腿就走那就错了,因为生活垃圾也会给鱼儿带来食物,此处水域内的鱼儿说不定还不少呢。   另外就是野外水域内可能存在遮挡物的地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钓点,像水里有桥墩的地方或者水里有枯木树枝的地方,别瞧不上这些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藏匿着鱼群,甚至还有不少的大鱼。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垂钓时要注意钓竿、钓钩、钓线,千万不要出现挂底的现象或者钓线被挂断。   最后,为了垂钓能正常的进行,建议垂钓者们在出行的时候多带几个钓钩,多备几组线组。

钓鱼饵料的配料技巧

2,钓鱼饵料搭配技巧

  天时与地利再对作钓有利,若是钓技出了问题也是难以取得令人欣慰的钓鱼战绩的。而在诸多的钓技之中,用饵是个最容易出纰漏的方面。接下来我搜集了钓鱼饵料搭配技巧,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钓鱼饵料搭配技巧   第一点,若是用鲜活的虫子为饵的话,一定要记得及时更换。   不少钓友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我们放到钩上的虫饵分明没有被鱼吃掉,但是就是怎么等都等不到有鱼上来咬钩。这时候,若是确保自己所选的作钓位置和施钓方法都没有出现问题的话,多半就是鱼饵的新鲜度不够了。   此时,钓者应尽快用新鲜度尚佳的鱼饵将钩上的旧饵置换掉。我们需要明确知道一点,就是虫饵在水里一旦浸泡的时间长到一定程度,其活力就会散失。虽然表面上看去虫子的腥味并没有减弱,但丢失的活力就相当于丢失了对鱼儿的一部分吸引力,自然会降低诱鱼效用了。   第二点,若是视鱼情后发现需要打窝,一定要把握好诱饵的用量。   有些极简主义者为了追求便利,在春日的.时候每逢开饵都喜欢开得稍微多一些。其实这种习惯并不值得推崇。因为开好的饵本身就不适合放置太长的时间。   一旦放置的时间偏长,鱼饵的状态和味道都是会受到大大小小的影响的。在被影响之后,再继续作钓,诱鱼的效果自然就没有以前好了。此外,鱼儿的摄食和活动状况也是难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新的变化的。此时,若是我们不对诱饵的用量加以控制得话,无异于白白将鱼饵浪费掉了。   第三点,用饵的种类不要拘泥于某一种。   有些情感比较专一的钓者,在用饵方面也是专一的很呐。若非条件特别不利,这类钓者是万万不会换饵的。若是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愉悦身心,这样用饵也并无不妥之处。   可若是想钓几条鱼的话,这种方法就不值得推崇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是有一定依据的。毕竟在春天的时候,气温在正常情况下是会日益升高的。随着气温的变化,鱼情也是会改变的。我们都知道,用饵的依据无非就是鱼情和水域状况两大类。其中一类发生了改变,鱼饵自然是需要改变的。   第四点,用饵的硬度不要太高、个头不要太大。   这里主要说说鱼饵的软与硬,以及大和小。不管我们用哪一类的鱼饵,鱼饵的硬度都应该是适中的,太硬了或者太软了的话,都是于钓鱼无益处的。   另外,若是用搓饵施钓饵的个头不能太大,最好偏小一些。毕竟春日里的鱼饵就饵冲动并不大,开口力也小。在欲暖欲寒温度高低难以确定的时候,鱼儿的整个身体几乎都是僵硬着的。   此时好多鱼都喜欢小一些、软一些的位于自己不远处的鱼饵。对于那些距离很远看都看不清楚的鱼饵,它们自然是不会光顾的。同理,若是鱼饵的个头太大,大到鱼儿根本一口无法将其吞入口中的时候,鱼儿也是不大喜欢此类饵的。    主料与辅料搭配引申的几个问题   一主次不分,大杂烩配饵方式。有朋友喜欢将各种饵参合在一起用,理由是各种鱼都兼顾。其实,这种做法即使是高手,在竞技比赛中都很谨慎。各种饵混杂在一起,起码增加了饵料状态的控制难度。而且,在没有熟悉饵料特性的情况下,饵料差异可能造成你颗粒无收。习惯这样配置饵料,也妨碍对饵料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正如有的朋友所说,钓了几年鱼就知道开几种饵。   开饵需要一定思路,也就是你在制作一把鱼可口的饵。要根据鱼情选择主饵和辅助饵,要根据具体鱼情和拟使用的打法确定制作手法。盲目选用饵料、确定开饵手法都将影响我们的技术进步。   二正确认识和使用添加小料。许多人对一些钓手使用小料,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感到神秘。以至于不愿意认真研究如何开饵和锻炼开饵手法。 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国内几种主要的淡水鱼的基本食性是前人研究发现,总结传承下来,完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例如,香、酸、腥、腐、臭、酒、甜等搭配,主要针对那些鱼种。谷物类香,是钓混养比赛用饵的主要方向。有些成熟的经验,也为饵料生产企业所采用,用于饵料生产的主要原料。例如,土豆、甘薯、玉米、麦麸。添加用辅助料有,甜菜碱、糖、绿藻、麦蚜胚等。   三不要迷信丸九饵。   丸九饵最大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精细,物理状态明显好于一般的国产饵料。需要认知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高手主要是用丸九饵进行状态调整。除非鱼池的鱼长期被使用丸九饵料钓疲了,只认丸九饵不认其它饵。    重要性原则   所谓饵料搭配的重要性原则,是指具体鱼情是决定饵料搭配、制作手法的唯一依据。在养殖鱼池垂钓最能体现重要性原则。养殖鱼受饲养人定时、定点、定量、定料的饲料投放影响,逐步改变形成一定的就食规律。基于这个道理,许多人都认识到使用喂养饲料的重要性。这是成熟钓手普遍遵循的用饵之道,也是我们垂钓活动中,选择用饵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具体鱼情信息不明的情况下,一般的办法是试钓。一组人员均使用不同的饵进行试钓,从中发现鱼最感兴趣的饵。如果无法试钓,只能采用多开饵备用的笨办法了。

钓鱼饵料搭配技巧

3,饵料的使用技巧和配制方法

  钓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这充分说明了饵料在钓鱼过程中的重要性。“三年练竿,五年练饵”配制一款符合鱼儿口味的饵料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下面我教你饵料的使用技巧和配制方法,欢迎阅读。   一、配饵公式   基础饵+主攻饵(腥+香)+状态饵+添加剂=钓饵   基础饵   基础饵是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如;超诱、颗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窝料等都属于基础饵。   颗粒饲料、超诱等谷物类饵料都可以当作基础饵使用。   主攻饵(腥)   主攻饵腥是由多种动物尸体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粉碎而成的充当动物蛋白质来添加到单品饵饵料中,通过不同的载体混合制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单品饵饵料。很多商品饵料里面添加虾粉、蚕蛹粉、螺肉粉等,这都属于腥味饵料。   主攻饵(香)   主攻饵香是由少部分基础饵加上大量的复合型香味剂制成载体混合到单品饵饵料中,香味标准就是“浓香”,它的作用主要用于能够带动钓饵整体的统一味型。   鲫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鲫鱼饵料   鲤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鲤鱼饵料   状态饵   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质状态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制成的松散型、蛋白饵型、剥离型、连接型、雾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饵料,它的作用是根据不同鱼情的钓法和不同钓饵的作用而制作出的功效型单品饵饵料。   拉丝粉拉饵垂钓时使用,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尺上、轻麸等都可以减轻饵料的比重增加饵料的雾化   添加剂   添加剂俗称(小药),小药的组成是多种做样,一般小药组成是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添加剂制作而成,另一种是中药配制,通过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药内在不同药性机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鱼类的好食性,饵料中能够合理添加小药,钓饵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种味型的钓鱼小药   二、鱼饵搭配原则   1、注重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   实际垂钓中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对饵的感觉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所以饵料配置时首先要树立“以鱼为本”这一理念;我们发现“诱鱼、钓鱼、留鱼”是用饵之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颗粒饵主要用于留鱼,粉饵主要用于诱鱼;   所以饵料搭配一定要考虑使用足够的颗粒饵,这往往在钓事中容易被钓友所忽视,重粉饵轻颗粒饵是普遍现象;颗粒饵是指通过机械等工艺流程形成的颗粒状饲料,也包括粮食类颗粒,竞技钓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颗粒”(亦称“原塘颗粒”),因为找到了“本塘颗粒”就等于找到了鱼的美食和万能饵,所以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基础的饵料搭配组合原则。   2、注重饵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饵都有比重,开饵前要看清标识,一般情况下,浮钓用饵比重要轻,底钓用饵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比重轻往往就是雾化好的饵,也就是说雾化好的饵比重都不重,我们知道,台钓用饵的最佳状态是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我们用饵比重过重或过轻,调钓关系就很难掌握准确,要么极钝要么极灵,漂象可能会紊乱,这样一来鱼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饵料时就要用比重轻的饵进行适当调整。   3、注重饵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鱼的味型”是饵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处,“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淡水鱼类最为喜欢的几种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钓中最为常见的饵料搭档,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饵料中所有原料的气味特征;“季节和对象鱼的偏口嗜好”是考虑味型搭配的两大主要因素,钓什么鱼用什么味型的饵,喂什么味型的饵料,用什么味型的钓饵;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节中的不同使用原则即可,一般情况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   4、注重主攻饵和辅助饵的搭配   开饵时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和辅饵,盲目选用饵料和想当然地开饵是钓不到鱼的;鱼事前,要根据所钓对象鱼确定主攻饵,在主攻饵确定后再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辅助饵料,实践中一般按照“主攻饵料+基础饵料+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具体配置,主攻饵侧重对象鱼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础饵侧重对象鱼在吃口上的广谱性,状态饵侧重饵料状态的调整和对象鱼的最佳适口性。   5、注重饵水比的搭配   精确饵水比非常重要,过稀附钩性差,过干雾化性差,开饵时,一定要根据钓场的水情和钓棚的水深,计算好雾化时间,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性开出,切不可稀了加饵,干了加水,这样才能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   6、注重按鱼的适口性搭配   “鱼情决定饵料搭配”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当遵循的基本用饵之道,也是垂钓活动中开饵搭配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饵料的硬软度和黏度以及钩饵的大小是考虑适口性的几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又要追求饵料的附钩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鱼喜欢什么就搭配什么,不是鱼去适应饵料,而是饵料去适应鱼,不迷信饵料,但却要顺应鱼的口味,设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永远都是不变之道。    三、饵料的状态   主要有四点:雾化,融散,持钩性,和比重   雾化   就是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状带的现象。不同的鱼情适用不同的雾化状态,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情有独钟,在赛场上主钓对象为鲫鱼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雾化状态最佳的拉饵,并让饵料在水的中上层雾化,这是由鱼的密度所决定的。   但在野钓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钓鱼稀,水面上的杂鱼多,过度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拉饵虽然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钓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雾化。拉饵把鱼的泳层搅乱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鱼在情理之中,有搓饵,始终将鱼控制在水的底层,鱼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   雾化是需要的但不是万能的,他的优点更多的体现在诱鱼的层面。在钓鲫鱼技术上,我们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但也必须认识鱼饵雾化的利弊,正确把握尺度,切勿滥用,必须根据所钓水深、对象鱼、钓法来合理选择使用雾化,这样才能钓有所获,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融散   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内逐层脱落的现象。雾化和融散是相辅相成的,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饵料中的部分成分脱离饵团的现象两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实是有区别的。雾化主要表现在饵料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融散现象主要是在饵料到位静止后出现。   持钩性   是指钓饵在鱼钩上的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黏度大持钩性就强,黏度小持钩性就弱。不同状态的饵料有着不同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的雾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诱鱼的层面上。而持钩性则表现在钓鱼的行为上。诱钓合一,就是说既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饵料的持钩性,因此,在掌握饵料雾化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强调雾化而忽略饵料的持钩性也是失误。   比重   是指饵料在入水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饵料比重就大,所压浮标的示目就多,反之则轻,所压浮标目数就少。这是有由鱼饵所用的材料决定的,也与对水量的多少有关。钓手友必须根据所钓鱼种的大小,钓法,鱼情水情将不同比重的饵料互相进行搭配来达到调整饵料比重的要求,这点也不容忽视。   四、配制鱼饵基本原则   1、主次分明的原则   饵料的配制有许多原料可以选用,也常是数种原料的混合。但并不是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有了麦麸,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应以一两种原料为主料,再加些辅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状的麦麸、豆粉和颗粒状小米、碎米为主料,然后再加些有气味的蒜汁、药酒为辅料即可,而且应该主次分明,尽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做法是,或以粉类物质为主以颗粒状物质为辅,或以颗粒状物质为主以粉类物质为辅。   2、吃不了、吃不饱、不想跑   这也是配制诱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年前对我说的。其意思是指配制的诱饵使鱼不能吃完、吃净,也不能吃饱,可又舍不得离开。若是一次投的诱饵量过大,鱼吃饱了,就对钓饵不感兴趣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配制饵料时常常用粉末状物质,如麦麸、小米的原因。小米体积极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鱼怎么也吃不饱,可又不愿离开。这也要求钓鱼人在投放诱饵时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放太多。应该在投了第一次以后,等适当的时间继续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窝内始终有诱饵,可是始终都是那么一小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诱鱼的作用。   3、虚实兼备   气味,我们叫它虚的饵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状的饵料,也可以称之为虚的,因为在水中雾化开以后很分散。实的是指颗粒状、块状物质,如米粒、饭粒、饼块等。虚的物质起到把鱼吸引过来的作用,实的物质是可以供鱼食用的,不过骨头类也是靠它的气味来诱鱼。配制诱饵虚实兼备是经验之谈。单纯使用小米、玉米糁当然也可以诱鱼,但是在小米中加些酒、中药液、蜂蜜类物质,其诱鱼效果会更好。酒、中药液、蜂蜜也属于虚的范畴。   4、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配制诱饵或使用钓饵都应该遵循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原则。饵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减少,灵活运用,其根据就是水情、鱼情。养鱼场的鱼吃惯了主人喂得饲料,钓这里的鱼应以该处的鱼饲料为主,适当加些自备的饵料。   5、以一种气味为主   无论是钓饵还是诱饵,其中的气味十分重要,因为鱼的嗅觉十分灵敏,其程度是人的500倍。鱼若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气味会循着气味的来源方位游过去,游过去以后才会发现饵料。鱼类较喜欢的气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因鱼种的不同,习惯的气味也不同。   根据鱼的这一生理特征,为了投其所好,在配制饵料时应注重气味的选择。在调配饵料的气味时应突出一种气味,不能将多种气味混合,结果出现怪味或无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费饵料。   气味的浓淡也应注意一个”度“,并非越浓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过于浓烈的气味鱼是不喜欢的。气味的浓淡往往与气候、水温、水质都有关系,水质较好,水中食物丰富的水域,饵料的气味应该淡一些。若水质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节钓鱼,饵料的气味应该浓一些。   五、配制钓饵注意事项   1、颜色   鱼的视力弱,为了尽快让鱼发现钓饵,必须首先考虑钓饵的颜色。我们知道,成品饵也是很注重颜色的,都是鲜亮的白色、红色、金黄色,没有灰暗的颜色。我们配制钓饵也应突出这几种颜色,如有的钓友用白面粉加维生素,使饵料成为金黄色,此法是可取的。总之,钓饵的颜色应比诱饵的颜色更加鲜明。   2、体积的大小   也就是饵团的大小。有人用极小的饵料挂在钩尖上,据说钓鱼效果也不错,但大多数钓者还是用较大的饵团。面团饵要包住钩柄,蚯蚓饵也要穿满整个鱼钩。饵团的大小应与浮漂的浮力相匹配。因为浮漂都是事先调试好的,饵团过小过大,都会影响浮漂的信号。另外,还应考虑鱼种,不同的鱼,嘴的大小也不相同,嘴的大小也不相同,若钓鲫鱼,饵团则应小;钓大型鱼,饵团应大。   3、软硬度   饵团过软过硬都不行。过软了,经不起水泡浪击;过硬了,钩尖不容易挂鱼嘴。软硬度应近似鱼的耳垂那样。   软硬度还应考虑水的深浅、风浪情况。有风浪时宜硬一些,无风浪时可以软一些。水浅水面小宜软,水深宜硬一些。鱼密度高,可软一些,鱼密度小,饵团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宜硬一些。   4、动态   若是用动物类的钓饵,不应把小动物拍死使用,要用活的不用死。让蚯蚓、泥鳅、蚂蚱等小动物在水中能够蠕动,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易被鱼发现。鱼也有吃活不吃死的习性,尤其是鲫鱼更是如此。即便是用素饵垂钓,在特定环境下也要适时逗鱼,以引起鱼的注意。   六、拉饵、搓饵开饵手法以及拉饵搓饵技巧   拉饵的开饵手法,把各种饵料以及拉丝粉等混合在一块后倒入水中,或者把水倒入饵料中一样的效果

饵料的使用技巧和配制方法


文章TAG:钓鱼技巧与饵料调配钓鱼  钓鱼技巧  技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