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会走标是为什么,我在钓鱼的时候经常遇到走标的问题请高手支招如何解决谢谢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3-03-05 19:24:07
1,我在钓鱼的时候经常遇到走标的问题请高手支招如何解决谢谢
加重坠、钓跑铅、是钓鲫鱼的办法。铅坠上可以不加太空豆,如有的话可以拉开10公分的距离,以便鲫鱼咬钩的时候浮标才有反应。如果你钓小白鱼、葫芦籽、小稻穗这类的中上层鱼就不必要了。使用台钓钓浮水走标就行了,但是要注意一下浮标的反应,一般来说这类小鱼咬钩的动作都很大,还很明显。一旦有动作你就提竿中鱼就是了。钓鱼的时候你要找水层,看看哪个水层上鱼你就钓哪个水层。抛竿时先往上游抛竿,漂到下游见不咬钩后你再从抛,反复多次直至咬钩为止。{0}
2,各种鱼咬钩后浮标出现什么情况
我来说下吧!我只说台钓的,前提你浮标调好,最基本的调4钓2 第一鲫鱼: 1、抛竿后浮标稳定二目时,浮标徐徐上升一目左右,而后短促有力向下一顿。这种情况我们应在见到浮漂缓慢上升时,作好扬竿准备,当浮标短促有力下顿的瞬间即扬竿。这种标象是台钓中鲫鱼就饵时标准的动作,提竿中鱼十拿九稳。 2、抛竿后,浮标入水立直稳定钓二目,浮标慢慢上升,但在上升还未停顿时又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出现。这种标象很可能是两条鱼分别先后咬钩,应在短促有力下顿时迅速扬竿,往往一竿上双鱼。这种情况大多是在窝里鱼较多抢食时发生。有的高手专门放第一口抓第二口,钓双尾的几率大大提高。 3、抛竿后,浮标受铅坠重力影响应该在数秒钟后慢慢立直,但在应立直时还在水面平躺着不动,排除钩坠、鱼线被水草等担住这一特殊情况外,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住钩饵,这种情况不管有没有鱼都应扬竿。 4、浮标立直,标尾露出水面二目,这时浮标慢慢上升半目左右后又缓慢沉到二目。这是鱼在钩饵附近吃食、活动带动水流变化影响到钩饵,说明浮标调整的很好,很灵敏。但这时不可扬竿,以免惊走鱼群,应耐心等待清晰的鱼儿吃口出现。 5、抛竿后,浮标在还末完全立直时就快速地横向移位。这是中、上层鱼接食而走的信号,应立即扬竿。这种情况大多是草鱼、鳊鱼或较大的翘嘴白鱼吞钩的浮标反映。 6、浮标稳定在二目时,标尾徐徐上升到三目、四目,直到露出标肚白。这是鱼咬钩抬头游走的信号,如果不是小鱼牵饵,应考虑是不是钩饵调的太钝了,以至于鱼吞钩时浮标没有动作,鱼咬钩抬头游走时浮标才有反应,不过这种情况在风浪较大时比较实用。 7、浮标定位露出水面二目,突然下沉黑标。这种标象大多数不是鱼咬钩信号,而是鱼体擦到钓线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应对的方法是等2秒钟,若浮标不出水面,即扬竿。千万不要一发现猛然的黑标就大力提竿,这样容易造成乱线或钩子挂到树上。 8、抛竿后,浮标稳定在二目时左右慢慢晃动,这种情况是水体中下层的鱼在游走觅食时水流的变化影响到悬坠造成浮漂出现晃动。还有漂尾小幅度抖动,这也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这种情况是上层的小鱼在嘬标座上的太空豆或啄浮标上的红绿格,可以不去管它。 9、抛竿后,浮标定位到两目,然后缓缓升到三目,慢慢的又下降到两目,或到一目,这种情况多数是虾子或螃蟹在闹窝,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在发现浮标有移动下沉的信号时迅速扬竿,往往能钩上虾子或螃蟹,这样才能保住你原来的窝子继续钓鱼。 10、浮标稳定在二目,然后慢慢剩一目到平水,又渐渐回升到二目。这不是咬钩的信号。通常是由于主线没有压入水中,受风力影响牵扯浮标,在有风的天气或水面不太干净时钓鱼,压水线非常重要。 11、抛竿后,浮标直立缓缓下沉,在5-6目是突然一个加速下顿,这是鱼离底抬头吃饵,应果断提竿,还有浮标下降过程中还没有到二目就停顿了,这是鱼离底抬头接饵,也应果断提竿。 12、抛竿后,浮标直立到二目,浮标小幅度的上下晃动,窝里有鱼吃饵却不积极,这时候你可以拖动一下鱼饵,逗一下鱼,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清晰的下顿,提竿中鱼。 第二种:像鲤鱼,草鱼,青鱼等大型鱼:基本上是黑标,有时候也有送标但很少! 第三种,白条等表层小鱼! 先说下调标,调10目以上,基本上是标身最上边标尾的最下边! 终于信号浮标向上一顶或翻身! 以上是淡水鱼最常见的几种鱼型的钓鱼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白条咬钩,经常是“吮当”一口,很少出现连续拉拽,反应到浮标子上就只见点动一下,用海竿也只见竿尖闪动一下,好像谁在弹钓线。如果遇上一群白条夺食,浮标子或竿尖会作不规则的颤动。如果水温稍低,又是钓底,它可能表现为咬钩轻,且不拉黑浮标,而且只在一两目间升降起伏。若在深秋,草鱼还含饵不动。底钓草鱼,结果发现浮标子悄然上升了一目,并停在那里不动,以为是小鱼将钩拖到草叶上,将浮标子托住;用的是悬坠法垂钓,还认为是钩上无饵,轻提钓竿准备换饵,结果发现钩上有鱼。鲤鱼咬钩后在浮标子的反应上是先微微点动几下,随即就拉浮标人水。鲫鱼:水面浮标子的表现就是先点几下,而后被托起来。{1}
3,鱼漂为什么上浮
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反映出浮标的鱼讯。鱼讯的感应,直接影响到浮漂的反应,如何才能从浮漂的浮沉动作辨别鱼讯的感应,这就是值得垂钓者专心研究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浮标是反映鱼儿吃食时动作的媒介,除浮标的自身语言(翻身站立、匀速下降、到位、返弹、静止)之外的任何动作,包括缓升、急降、晃动、移位、下落时的超时停顿……等等。这些“反常”的动作都有可能提杆中鱼,从浮漂的一举一动中,判断何时才是扬竿拉线钓鱼的适当时候。这些有异于浮标自身语言的动作,我们习惯性的称之为浮标的鱼讯语言。我们也正是根据这些浮标的鱼讯语言来进行垂钓的。了解了浮标的鱼讯语言,那么这些鱼讯语言又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是鱼吃食时的动作在浮标上的具体体现。鱼又是怎么吃食的呢?为了简单化,我把鱼吃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定义了名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首先是鱼触碰、试探饵团的阶段,我称之为“探口”。在这个阶段中,有些鱼习惯先吞进去但又马上吐出来,再吞再吐,反复多次。如鲫、老、滑鱼等。而有些鱼习惯先用鳍或嘴触、拱动饵团,并围着饵团游动。如:鲤、草等。其次,就是鱼在认为安全的情况下一口将饵吞入嘴中,我称之为“吞口”(这个阶段时间很短暂)。再有就是鱼吃饵后的抬头或转身阶段,我称之为“走口”。最后,就是鱼吃食、转身(抬头)后的游开阶段,我称之为“老口”。这四个阶段贯穿鱼吃食的全过程,即连续又不完整。说它“不完整”是因为:当鱼处于饥饿状态、觅食欲望很强的情况下,见饵就吃,不再小心翼翼的试探是否安全,其“探口”阶段就不存在了(如:生口鱼)。再有就是,鱼在觅食的过程中突然受到惊吓,也会马上放弃觅食,多好的美味也留不住它逃走的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鱼后要马上领鱼出窝的原因。 鱼吃食的这四个阶段,与浮标的鱼讯语言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它又是怎样通过浮标来具体体现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如何调整浮标。在垂钓时,更要懂得如何调整浮漂,而且也要从调整浮漂的情景、动态去了解浮漂在水面的动作,以辨别出鱼讯感应的反应,我们也正是通过调整浮标来认知鱼类的觅食过程,从而达到和实现钓获的目的。说到调标,我比较认可浮标的“剩余浮力”之说,即调目越小剩余浮力就越小,剩余浮力越小越灵敏,也就是说浮标越接近于调平水越灵。反之则为调迟钝。 在垂钓的过程中,我发现:浮标调的越钝,鱼吃食的四个阶段越明显、越松散;浮标调的越灵敏,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就越模糊、越紧凑。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拿调成5目的浮标来说说。假设(注意!我说的是假设)每次挂钩的两饵大小相同,重量也一样,且每个饵都能拉下2目的浮标。则双钩挂饵后,我们通过调整浮标与水底之间的距离,使下钩饵刚好触底,此时的浮标应露出水面1目,由于饵料的重量被浮标的浮力全部承担,两饵均处于悬浮状态,且浮标的剩余浮力基本上等于浮标被调成1目时的浮力。若此时有鱼探饵,饵团就会晃动,当浮标的剩余浮力不足以平衡掉鱼探饵的吸力时,标讯也就随即产生。这时浮标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探口”讯息。如果我们再对浮标进行调整,让上钩饵触底,底钩饵呈卧底状态,浮标应露出水面3目。此时有鱼探饵的话,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增大了,加上两饵一触底一卧底,饵团受水底的制约,晃动的幅度小了许多,而且此时鱼探饵的力量能很好的被浮标的剩余浮力所平衡,则浮标的“探口”讯息就不明显了,也许只是轻微的晃动,上下的动作几乎没有。鱼经过探饵之后再吞饵入口,鱼吞饵时的力量大于浮标的剩余浮力,浮标随即产生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吞口”讯息。如果此时再增加钓目,使浮标处于不灵不钝状态,即浮标露出5目,双饵均卧底。此时饵团的全部重量均由坑底承担。在鱼吃食时,其“探口”讯息就看不到了,鱼的“吞口”讯息也会由于受到浮标剩余浮力的影响变得非常小。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浮标的剩余浮力能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所以浮标没有明显动作。而且鱼吞饵的这个过程时间很短,鱼很快就进入下一阶段——转身或抬头。而鱼的转身(抬头)会把子线拉动,则鱼讯产生。此时浮标的鱼讯语言就是鱼的“走口”讯息。如果我们再次调整钓目,使浮标露出6~7目,此时双饵均卧底,而且子线呈弯曲状态。鱼的前两口讯息当然就被过滤掉了。那“走口”讯息为何不明显呢?原因是鱼转身(抬头)的时间也不长,而且子线是弯曲的,在鱼转身(抬头)时也仅仅是把子线拉直了,浮标的讯息也不会产生。而当鱼游走时,就会产生位移,从而拉直、拉动弯曲的子线,随即产生浮标的鱼讯语言——“老口”讯息。 由此不难看出,在浮标调钝后,钓目由钓灵到钓钝,鱼吃食的四个过程是很清晰的。简单的总结一下:单饵离底——钓“探口”讯息;上饵触底,下饵卧底——钓“吞口”讯息;双饵卧底——钓“走口”讯息;双饵卧底且子线弯曲——钓“老口”讯息,但这些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由于鱼体的大小、饵料的可口性、饵团的大小、浮标的材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鱼的这四口讯息并不会固定在某一钓目上,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变化和调整。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把浮标调灵后的情况。在我们将浮标调灵后随着调目的减少,要想钓全鱼吃食的四个阶段,对所上饵团大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而且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的减小、饵团的减小,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所需的力量也就变小了。有时即使双饵卧底,体形适当的鱼的“探口”也有可能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原因就是浮标的剩余浮力已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而此残余力量恰恰使浮标出现了鱼讯语言。也就是说在浮标调灵之后,鱼的前三个过程所出现的三口讯息,在浮标的钓目上很难区分清楚。为什么说是前三个过程不好区分呢?原因就是,鱼在前三个吃食过程中,子线都是垂直的(钓目在调目以内),在浮标的剩余浮力加上饵团的重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的力量时,鱼探饵、吃饵后所剩余的力量能很快地传至浮标,导致鱼讯。如何滤掉其中的假口抓准实口?就要求我们总结和吸取多次垂钓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来很好的掌握它们。还有就是,在调目范围内,若空杆仍然多于中鱼,就需要我们继续往钝了钓(即钓目要大于调目了),直到有讯息即中鱼为止。此时你所钓的一定是鱼的“老口”讯息(双钩卧底、子线弯曲)。但我不主张抓鱼的“老口”讯息,一定要抓鱼的前三口讯息,这是因为抓鱼的第四口——“老口”讯息,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起杆晚了”,即鱼已经开始游动,再起杆中鱼,钩对鱼的刺痛是很大的,使鱼在未离窝前就受惊而发力逃窜,如同在窝子里遛鱼一样,不但容易惊窝,还很容易切线跑鱼。所以,除了钓老、滑鱼、糗鱼之外不建议大家钓“老口”。所以说,如果我们在调目之内无法找到很好的上鱼点,就应该重新来调整浮标的调目,往钝了调(减铅皮),直到鱼讯与上鱼率几乎一一对应时的钓目在调目以内为止。不能犯懒钓“老口”,而错过上鱼的最佳时间。 单纯的追求调灵、调钝、钓灵、钓钝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根据鱼口与标讯对应中的真假程度,来适时调整浮标,找到最佳的上鱼点,而获取骄人战绩。特被注意:“最佳的上鱼点”不一定就是钓组的最灵点,而是有标讯就中鱼的最灵点,它对应的是鱼的吃口(或“探口”、或“吞口”、或“走口”、或“老口”),随着鱼情的变化它不是固定的。所以很难说你应该钓几目、钓灵好还是钓钝好。有许多钓友就是没有弄清浮标的鱼讯语言与鱼吃饵之间的关系,而走入了追求“调几钓几”“钓灵还是钓钝”的误区。明确了浮标的调目、钓目与鱼吃食过程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很好地在实际的垂钓之中运用得当,需要钓友们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认真地分析浮标所提供的每一个鱼讯语言,很好地理解实际垂钓过程中鱼吃食的状态,充分调配好鱼讯与上鱼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提高鱼获的关键所在。明确你的上鱼点对应的是鱼吃食的那一个阶段,是你在鱼口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应对的主要依据(是该钓灵还是该钓钝)。{2}
文章TAG:
钓鱼会走标是为什么钓鱼 为什么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