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钓离底

一是要调好漂,漂调不好是无法钓离底鱼的。(关于如何调漂大家都知道,不再重复了)离底钓鱼对浮标要求不是很高,一般能打行程底钓的标就能适应(长视标、长脚的标)离底多高合理。二是取决于诱鱼的情况,看能不能够把鱼诱进窝,鱼诱进了窝还得看鱼叨钩的频率,寻找出鱼所在的层次。(按常规来说,一般都是在离底20公分左右的游层)。

如何钓离底

2,钓鱼时如何迅速的找对底何找准底和如何调好漂哪位高手教教我吧

双钩钓组铅皮座不要卷铅皮,在下钩挂重铅皮,深度设置一票深,浮漂全部没入水中就向上移动浮漂,直到浮漂平水,这时候就是下钩到底,水深就测出来了。然后浮漂向下推20CM下钩离底,并给铅皮座加铅皮找调目,比如加减铅皮为4目就是你要的目数,然后将浮漂向下推,直到浮漂出现大于4目就是下钩到底了,搓饵上钩就可以钓了。
这个要看在什么地方啊,如果是常钓地,在下钩挂重铅皮,调整漂深,但如果是陌生的,你得先试一下这下面是不是一平地,如果是一斜坡,你就得先找到这里平点的地方,不然你调好了也什么用,因为你每次都不会在同一点吧,所以你得先试水下的情况。再调漂。
先调漂后找底,先告诉你台钓调漂基本方式: 一、以全标示杆的目数一半为调目,调目的一半为钓目。 二、以全标示杆的目数或一半为调目,分别挂单钩和双钩饵半水记取目数,以半水单钩的目数为钓目。 三、双钩双饵半水调平水,然后延长水线,使漂上升一目,此时一目即为钓目,去掉双饵标示杆所显出的目数即为调目。 四、单钩挂饵调平水,去掉后标示杆的目数为调目,双钩上饵到底露出的目数即为钓目(一般使用两目)。 调钓变法: 一、调灵钓灵:应用于鱼的行动迟缓,不大开口的情况下,如氧气不足或天气寒冷鱼不爱动。 二、调灵钓钝:用于鱼很滑,吃食时有各种试探活动,不易准确掌握提竿时机的情况。 三、调钝钓灵:用于鱼群密集,互相干扰吃食或鱼咬钩很不规范的情况下。 四、调钝钓钝:鱼多也游动就是不开口,有可能鱼游动中触钩,漂一有反映立即提竿,常可挂上鱼来。 每支浮标的浮力大小不同,标尖的目数有多有少,所表达的残余浮力也不同。“调4钓2”已不够用,但鱼要钓,标要调,怎么办?以我设计浮标的理念及长期施钓的体会是,不管你用一支什么类型的浮标,必须调整出浮标的灵敏状态和表达稳定的鱼讯信号。其方法是:在当天钓鱼的水域,先将鱼饵拌好,然后开始调标。 步骤一:空钩半水不到底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标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粒鱼饵,再往钓区抛出。此时你会发现浮标往下沉没,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量出一粒鱼饵悬停在半水的状态,标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状为止。但要切记,你用的鱼饵大小要估计到它是不是就是在水底的大小。因为鱼饵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过程中肯定会溶化掉一部分,一粒正常的鱼饵从水面到池底大概溶得只剩2/3左右。所以,调标时只能将要用的鱼饵取出一小团搓粘,使它不容易雾化才对。以正常施钓鱼饵的2/3左右半水调标,是一重要环节,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因为这粒鱼饵的大小决定了今天调标的目数。如果你选用的浮标浮力偏小,或标尖的长度偏长,可以从修剪铅皮中使浮标标尖露出1目或1目半。假使标体和浮力偏大,标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调整标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步骤二:两饵轻触底调标完成后,再将不带鱼饵的空钩抛至钓区,可见浮标下沉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沉了,这露出的目数就是今天适合你使用鱼饵的调目。以这种方法调标,完成双钩挂饵抛出,浮标一定会缓慢下沉,接着再将浮标往上移动,一直至双饵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钓。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因为“台钓”的浮标功能主要是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许多争论文章都忽视了这个最基本的内容)。发生鱼讯时,是以鱼饵在水下保持轻触底状态的信号为准。这种调标法绝对保证鱼饵到底,两粒鱼饵的重量既不会因浮标的浮力不够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负担造成迟钝现象,更不会因为盲目的调几目而造成浮标的浮力过大,出现鱼饵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发生。这种调法的目的是鱼饵重量的一半由浮标的浮力向上牵引,另一半由池底来承托负担。

钓鱼时如何迅速的找对底何找准底和如何调好漂哪位高手教教我吧

3,钓鱼怎么找底

现实中大部分钓友钓鱼找底用钓饵找就完全可以做到,无需橡皮泥等烦琐的东西去找底,那样比较麻烦又费时间,有点儿多此一举.对于这种观点用一两句话还真难说清,.关键是要分析用饵代坠“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几成/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适用于少数人还是适用于多数人。 如果是一位钓技已修炼到炉火纯青的高手用钓饵找底,那当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饵找底,还可以边找底边打窝子,真可谓一箭双雕,所以他们对用橡皮泥球找底的方法,可以不屑一顾。对他们而言,别说用饵找底了,就是用空钩同样也能找到底,而且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并且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那是因为他们的功力使他们已无需再为找底而操心劳神——他们早就把底装在了心中。 对初学钓鱼的钓友而言,特别是一心要学钓鲫鱼的钓友,学会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实是最实用的,可以为新手省去很多因为看不见水下的变化而产生的麻烦,使学习的过程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础——找底无误之上/因为钓鲫鱼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钓。底钓、底钓,如果连底都找不好,从何而钓呢!? 有些钓友往往只会在浮标上大做文章,侃侃而谈.但却在找底上一两句话就随意带过,原因就是他们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压根没在意过.所以也没什么观点可谈. 做为钓鲫鱼爱好者,如果找底这门功夫学不好,想把复杂多变的浮标语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难的。正确判断浮标语言的前题,是必须知道双钩及子线在水下的状态,最起码要知道是单钩到底,还是双钩到底,子线是弯曲的还是直的,否则无法分清有效鱼讯和无效鱼讯之间的区别,也就搞不懂同样的浮标语言,中鱼和不中鱼的原因,只能是蒙着钓。而蒙着钓,因得不到正确答案和经验积累,钓技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有些初学钓鱼的钓友,由于不懂得正确找底的用意和重要性,无形中忽略了找底这门基本功,图省事用钓饵找底,总是钓不好底,就属于这类原因所至。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钓友可能和我一样,在比赛中很紧张,而慌张失神没有确切找到底而盲目的担心时间和鱼获一直盲目的钓.而在比赛结束休息时候才着急的找底,头脑清醒下来后当真正找到底时,才恍然大悟而又后悔不已,要么就是"钓毛毛阿,离底还8丈远"要么就是"早都过底8百米了,浮标还怎么灵敏"当然这类事也不光是初学者犯错的特权,往往也有高手深陷之内.所以说宁可在比赛中多花5分钟也要找到底.并且找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 那么,具体到用钓饵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钓饵入水后可能脱落、会溶散、会被鱼吃掉,,尤其是有麻鱼(虽然闻其名不知其样,但感觉和白条一样.而你又看不见发生的这些变化,这样就无法保证找到的底是否准确,因为这种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饵入水后不发生变化这一假设之上的。 另外,在经过多次测试才能定位的找底过程中,我们无法保证每次挂到钩上的钓饵重量、体积都相同,因重量、体积不同,也会影响测底的准确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从头挂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换,它的重量和体积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脱落,被鱼吃掉等麻烦。如果中途发生了脱落,钩一出水面即可知道,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浮标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种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时对号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一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为它的自重,是可以随意加减的.   如今,看钓鱼书中介绍有不少竞技钓手也喜欢用橡皮泥粒找底。他们在比赛中宁肯多花点时间,也要把底找准了。可想而知这种找底方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半水空钩调标之后,一定要先称一下用于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钩底(既双钩到底)和下钩底(既上钩离底,下钩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钩找底时,最好是浮标在半水状态时,橡皮泥粒的重量让浮标下沉一至两目,大于两目,底可能找不准。用上钩找底时,橡皮泥粒的自重应该在两目重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个钩子的重量。如果钩子很轻,不到浮标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计 举例说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一个自重为三目以上的钩钓大型鱼,当你半水调标四目后,用重两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钩底时,当下钩触底后(钩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标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让你误以为上钩已到底,其实此时上钩并未到底。 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种比较方便可靠的方法,实际上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找底方法。俗话说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愿大家都能认认真真找底,轻轻松松钓鱼。
在坠锡的下面的那张钩上加铅皮,就能很快找到底,定好鱼漂后,再除去加在底钩上的铅皮,就能钓了。

钓鱼怎么找底


文章TAG:欧洲  钓法  多少  如何  欧洲钓法离底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