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竿的软硬长短是怎么决定的

1根据经济实力确定价位,根据使用决定软硬.根据需要决定长短. 2先将鱼竿从尖子开始,一节一节拉出来,观察接口处是否配合良好,如果两节杆的接口处间隙大于0.2毫米就要考虑了,如果大于0.5毫米就不要买了. 3轻轻抖动鱼竿,感觉鱼竿杆体是否颤抖均匀,如果感到杆子有不正常的"嗑腾"就不要买了 4先观察鱼竿的外观,油漆是否有外伤,杆体是否垂直,再将鱼竿的每一节拆开,观察每一节里面是否光滑,两端是否有裂口,如有裂隙或不光滑就不要买了. 5将相联接的两节杆上口对上口插入,检查残留长度,一般来讲,最下节应在四十多毫米左右,最上节在二十五毫米左右,其余从下到尖依次递减.如果某一节出入太大就不要买了. 6买秆时带一个线板,挑选鱼秆时与鱼杆连接,另一端钩住半斤以上的重量,观察鱼竿的受力是否均匀.

鱼竿的软硬长短是怎么决定的

2,鱼竿软硬程度的比较

玻璃纤维竿:利用玻璃纤维材料制作的钓竿,是我国钓竿生产的较早期产品,现在它正逐渐被其他新型制竿材料所替代。此类钓竿的特点是:可根据设计的尺寸,生产出长短各异粗细不同的新型钓竿;它的一般性能虽然优于民间钓手的自制钓竿,但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广大钓鱼人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这类钓竿自重较大、坚挺度不够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碳素竿:碳素纤维竿是目前国内外较先进较优秀的钓竿之一。它的优点很多,如韧性、弹性、强度等综合性指标均是其他材料钓竿无法比拟的。它竿体挺直,调性多样,自重轻盈而强度可靠,外表美观,极上档次。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如导电性强,在高压电线下或雷雨天气垂钓时,危险性极大,因此而遭遇不测的钓鱼人己越来越多,价格昂贵(同其他类钓竿比较),材质脆,使用不当易折断,因此限制了它更大范围的普及。

鱼竿软硬程度的比较

3,路亚杆子的软硬有测试的方法么

按整体的软硬来分的话,就是我们所说的L﹑M﹑H等,这是整体的软硬度,类似箭杆的绕度。按曲线的变化分为:S﹑M﹑F等,也就是首先从百分之几开始弯曲。直接换梢节的话,会影响整体的调性,市面上的一竿配双梢纯粹是噱头而已。你的做法不会影响到软硬度,但是会影响曲线,问题不大,只是过轻的饵从此与你这竿无缘了,打不远还炒粉。君不见路亚高手都是一捆竿子加轮子。。上面的2个概念容易混淆,不能仅仅因为竿子硬,就觉得这竿是快调,其实不然,主要因为硬竿浑身都硬,但是竿梢部分较细,所以先从竿梢开始弯曲。其实硬竿也有首先从腰部开始弯曲的慢调。
基本上是要和断以前常用的饵做个比较,看看抛投能力会下降多少,再决定要换几克的饵。但是竿身刚度不会有多大变化,配线最好和原来的一致。不能超过标注的最大线径。线的粗细主要针对的还是对象鱼,在足够强度的范围内尽量的细为最优,针对马口的线基本只用考虑抛投性能。
我这有个兄弟,上届威海国际路亚赛总鱼获第二。跟郑博元称兄道弟都。。。
简单的方法就是轻轻挥动就能感觉到硬度和调性。你的杆子短了一点马口仍然可用。
回复 4# 高见不敢啊,只是说说个人的看法。 市面上竿子的调性标注的确乱七八糟。特别是国产竿(呃,又是这个话题,我准备埃板砖了),常见的是达不到硬度标准,朋友的"鱼X人"M调只相当于SHIMANO的L调,基本差2个级别。这点SHIMANO和DAIWA做得很厚道,虽然软硬的标准很模糊,但是手感就是不一样,哪怕是挂上指甲大小的树叶,感觉都很明显,钓底的时候,挂低和咬口的区分特别特别特别清晰,还有鱼的大小基本上就口我就能区分出来等等,你要自己去体会,我保证你用了好竿再也不想用差的,哪怕是将就都不能。说实话,国产好些竿子用的碳布同样是进口的,但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行,主要还是工艺问题。要么注重质量舍弃性能,要么相反。没有什么竿是万能的,非专业钓手建议L﹑M﹑H各一套,选快调就行。水滴轮还是纺车轮无所谓,最好是水滴或者鼓。个人觉得纺车唯一的优势就是夜钓不怕炒粉。但是水滴轮和鼓轮加上手中的饵用习惯了基本能估计出饵落水的时间。而且纺车必须配转环,否则时间长了线要拧乱,不能直接绑饵,会影响一些饵的配重进而影响泳姿。线最好多配几种,切水的,飘浮的,都要。比如钓底,切水不好的线自身浮力会影响饵的下沉速度和下沉姿势,使得某些能够截杀的鱼放弃就饵。至于马口,我这里没有,不清楚是哪个水层,不过听你和许哥议论的,饵较轻,那么应该是上层鱼,这时候就应该选择飘浮线,竿也应该是软竿较好。如果是路鲈鱼,那么无疑选择较硬的竿为好,以免刺鱼不中跑鱼。基本就这些,别的问题我们再探讨。我也只又2年多的路龄。
这会可以转到《极速汽车》频道,看看过过瘾!

路亚杆子的软硬有测试的方法么


文章TAG:怎么  怎么样  区别  软硬  怎么样区别钩竿软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