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胭脂鱼养殖技术有谁了解

 胭脂鱼一般是在3~4月产卵繁殖,但是绝不能在池塘中自然繁殖,人工养殖胭脂鱼所需鱼苗可通过人工繁殖获得。

胭脂鱼养殖技术有谁了解

2,周未想钓胭脂鱼不知此季节行不行

我们这承包的小型水库,放娃娃鱼,中华鲟。钓到中华鲟免一天费。钓到娃娃鱼奖500,鱼放生。
头一次听说胭脂鱼

周未想钓胭脂鱼不知此季节行不行

3,胭脂鱼的饲养方法

胭脂鱼的野生个体曾经遍布于长江各个水域,体长可达100厘米。我们现在市面上见到的都是人工饲养的小鱼。胭脂鱼的人工保育繁殖很成功,大批量的鱼苗表明它的成活比较简单。胭脂鱼的游泳能力强,代谢较高,饲养它们需要较宽裕的水体,同时保证水的高流速和高容氧。但它不是热带鱼,水温控制在15~20℃为宜,过高则容易导致烧尾。胭脂鱼是底栖性鱼类,和所有吸口鲤科鱼类一样对食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只要它们的嘴能吸进去的,给什么都吃。它们的生长较快,所以只要鱼缸的水体够大,饲料足够充足,等它们的身体长到5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名副其实的“胭脂鱼”了。

胭脂鱼的饲养方法

4,胭脂鱼的营养价值

野生胭脂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胭脂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0.39和67.02。根据氨基酸分(AAS),胭脂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Val;根据化学分(CS),胭脂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野生胭脂鱼的ΣSFA(44.23%)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31.07%),而ΣMUFA(32.07%)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49.50%)ΣPUFA的差异则不显著,分别为23.65%和23.11%。

5,一帆风顺怎么养

简单介绍下:一帆风顺又名胭脂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如何饲养:饲养胭脂鱼并不难,胭脂鱼不需要太高的水温,因为它是冷水性鱼。但不可以突然变化太大。它能适应的温度是18---25度左右。长江地区,只要温度不低于5度,冬天可以不加热的。胭脂鱼属于杂食性鱼,鱼虫、小鱼、碎肉、颗粒饲料都吃。它的嘴位于下部,所以最好喂沉底的饲料。因为它能长到很大(1米左右),所以最好用大一点的鱼缸饲养。

6,胭脂鱼是几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等,产于长江,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胭脂鱼又被称为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主要栖息于中国的长江流域。胭脂鱼属于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属于观赏性的鱼类,是卵生鱼类,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1、外貌特征胭脂鱼的嘴巴小,嘴唇有点厚,上面和下面的嘴唇都有一点凸起。背鳍的最底部非常的长,没有硬刺,有50根以上的鳍条。下咽骨像一把镰刀,下咽齿只有一行,排列数量多而密集,最下面部分弯曲。背鳍上面没有硬刺,臀鳍短,尾柄细长,鳞片大。2、生活习性鱼苗和幼鱼的时候,它们都会在水流较缓的砾石中栖息,大部分情况在水域的上层游动,它们主要栖息于湖泊和长江的中下游,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成年之后的胭脂鱼都栖息于江河的上游水域,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3、分布范围胭脂鱼是目前为止,亚口鱼科唯一分布在中国的种群,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但是在上游却有很多,福建闽江也有,但是目前很少能够看到。4、生存现状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正逐年趋于下降。 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下游亲鱼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 岷江等大支流中产卵, 宜昌江段的某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虽然坝下江段仍发现有繁殖群体,但因捕捞过度, 自然存在的野生群体数量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5、保护级别易危。是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6、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有哪些?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金线鲃、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多鳞白甲鱼(多鳞铲颌鱼)。

7,胭脂鱼怎么养

  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水生生物。该鱼体形奇特,花纹鲜艳,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曾获世界观赏鱼博览会银奖。   一、生物学特性   胭脂鱼主要产于长江上游,幼鱼经常群集在水流比较静止的乱石之间;喜欢生活在水的上层,游动缓慢,成鱼及未长成的成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行动矫捷。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鱼亲鱼均要上溯到长江上游的急流中产卵繁殖,等到秋季退水时期,又回到长江干流内越冬。胭脂鱼性情温和,不跳,行动迟缓,生活力强,起捕率高。   胭脂鱼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摇蚊幼虫、蜻蜒幼虫、蚬和淡水壳菜等,也可摄食植物碎片及部分硅藻和丝状藻类等,属偏动物性蛋白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投喂水蚯蚓、陆蚯蚓外,也可投喂下杂鱼、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等。一般当年鱼可长到0.5~1公斤,3龄鱼可达3~4公斤。   胭脂鱼每年3~4月产卵,5冬龄达性成熟。   二、养殖技术   1.苗种培育:鱼苗出膜1个月左右,全长可达3~5厘米,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培育塘面积1~2亩,水深1.2~1.5米。鱼苗放池前,先毒塘,后施基肥,喂水蚯蚓、鳗料或花生麸等精饲料。   2.成鱼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养殖中,单养或混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养方式: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克/尾)400~600尾,另外少量补充一些栖息水层和食性等方面互补的其它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混养时,每亩放养量约200~300尾,可混养的鱼类有鲢鱼200尾,鳙鱼、草鱼和鳊鱼等各30~50尾。也可作为搭配鱼类部分取代鲤鲫等底层鱼类,小比例地放在其它养殖池,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三、饲养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水质清、爽、肥,其次是合理投喂饲料。成鱼饲料以水蚯蚓最好,也可投喂螺、蚌、小鱼虾、畜禽内脏等。人工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必须在35%以上,把冰鲜鱼浆和鳗鱼料拌成团状投喂胭脂鱼,效果不错。

文章TAG:人工饲养的胭脂鱼怎么钓人工  人工饲养  饲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