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一丈是不是16尺

应该不是吧。
一尺是现在的23公分,约合现在七寸半,23。1厘米古时一丈为十尺

古代一丈是不是16尺

2,什么叫命里有一尺难求一丈

就是说,命里只有那么多,再多的得不来。
命里一尺,难求一丈,这是中国的一句老俗话。从字面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命中注定你只有八尺,就难以达到一丈的高度(当然可能不是指的身高,呵)具体意思是:没有必要做无谓的抗争,老天爷早为你安排好了一切,该啥样就啥样了。人生在世几十年,无论你活着时是皇帝还是乞丐,最终都是归于一堆黄土。也是对那些想不开的人的劝导。实际人生中这是很乏味的带有颓废意义的一句话。”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也是一句人生感悟很有哲理的话,颇有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带不走! 日子天天滑过,心境慢慢豁达 。这是一种人生观或者说是人生态度,意思就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强求。从某种角度来讲,此种人生观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欲无求,生活也会简单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难求一丈,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要求了,八尺也无悔。命学云:“命运,命者,八字也,运者,一生之运程也,“命好运不好,必然穷到老",“运好命不好,必得功名早"。命是先天的,运是通过努力而得来的。就是说不管命怎么样,一个人通过后天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写自己的运的,自己可以努力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要想开,这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理念。主要用于对想不开的人的劝导。实际人生中这是很乏味的带有颓废意义的一句话。他劝导人们“一个人的命里只有三分的福气,是求不来十分的”。
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人到了中年看淡了许多事,什么也明白了想通了,一切还是顺其之然吧……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中国的老俗话颇有道理,没有必要做无谓的抗争,老天爷早为你安排好了一切,该啥样就啥样了。 金钱:身外之物,撑不着饿不死就得了。地位:那东西跟我根本扯不上,他作他的达官贵人,我作我的贫民百姓,像小品里说的,最终的归宿不都是那个小匣子么? 事业: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合法,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口袋没钱最丢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千万别做。婚姻、破锅自有破锅盖,啥人自有啥人爱,当初坚定的要嫁给他,就一定有嫁他的理由。现在嘛,闭一只眼对他的不能容忍视而不见,睁一只眼,看看他身上仅存的可怜的闪光点,人无完人嘛。家庭: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被巧妙的凑到一块,没准能奏出异常优美的乐章,那看你怎么欣赏了,反正演奏者是乐在其中。朋友:想离开你的,不必强求,没准备回来的是一小人,真正交心的,也不用天天打电话联系,只要对方有事,一声招呼随叫随到,两肋插刀就OK了。孩子:是上地赐给你的一张存单,当然不是你的帐户,密码也未知,你就只管往里存,什么时候可以取出来享受,那得看它的主人了,别指望,就当奉献了。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命中注定你只有八尺,就难以达到一丈的高度(当然可能不是指的身高,呵)这是一种人生观或者说是人生态度,意思就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强求。从某种角度来讲,此种人生观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欲无求,生活也会简单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难求一丈,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要求了,八尺也无悔

什么叫命里有一尺难求一丈

3,对古时尺寸的疑问

度制 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唐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营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荣楣浭南莲话:以布尺(约当度量衡新尺之2倍)量之不及三寸,以英尺量之约近5吋。冯骥才《三寸金莲》中之表”赤足为3寸2分“为营造尺。杨金刚《风尘女》:“我的裸脚是13公分,……穿上假鞋裁尺还不到三寸呢。”据吴永洛《中国度量衡史》:唐、五代的1尺=0.933市尺,宋元 1尺=0.9216市尺,明代同唐,清代 1尺=0.960市尺,清末营造尺 1尺=0.96市尺=32公分;裁尺 1尺=1.11营造尺=1.066市尺=35.5公分。旧布尺 1尺=1.685市尺,5英寸=12.7公分=3.81市寸。 不知李荣楣说新尺长度。今按旧布尺的长度,3寸=5.01市寸=16.7公分=6.57吋。如李所述近5寸则为3.81市寸。营造尺的金莲赤足3.2吋=3.07市寸。风尘女的裸脚13公分=3.9市寸=3.51裁寸,如紧缠后穿上弓鞋就为3.04裁寸。
一般来说,古代的尺寸不是固定的,但有个大概的数值标准,1丈=10尺=2.35m 1尺=10寸=23.5cm1寸=10分=2.35cm 1分=0.235cm
在photoshop中,新建一个空白的文件,在大小中输入你想要的大小。然后,将图片用移动工具拖入,按ctrl+t,调节图片的大小。合并图层。保存为.jpg格式。就可以了。

对古时尺寸的疑问


文章TAG:为什么不是十六尺一丈为什么  什么  不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