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沙蚕为什么钓不到鱼,钓鱼用的沙蚕蚯蚓都怎么挖呀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3-08-23 10:28:18
1,钓鱼用的沙蚕蚯蚓都怎么挖呀
去韭菜地和阴暗的下水井挖蚯蚓,首先刚挖出来的蚯蚓是不能直接用的,上鱼率不高,其次劳神费力钓不上鱼,建议在渔具店购买钓鱼王公司生产的麝香水(2元左右),撒在你养蚯蚓的土里,过上三五天就可以使用蚯蚓了,麝香蚯蚓哈,绝了。绝对上鱼。可能个别渔具店不卖这个麝香水,但是你可以在网上订购。实在不行,可以找我,我也开网店有肥力的土壤,墙角,猪粪堆,杂草堆,乱石块下,树下。都是挖蚯蚓的好地方。
2,我想养殖沙蚕请有经验的前辈指教
沙蚕为优良鱼类的饵料,为垂钓者所喜爱。随世界游钓渔业的发展,一向采捕于天然所产已供不应求。国外已着力发展沙蚕养殖以应需求。我省滩涂面积广大,具备有发展沙蚕养殖的客观条件。 沙蚕系环节动物。扁平细长、体侧长疣足、状如陆上娱蚣,故民间又俗称之为沙娱蚣。闽南所谓沙蚕,实为星虫之误。 沙蚕多栖潮间带的砂砾、泥砂地。食性是偏于动物性的杂食动物。漂流于海中的鱼、虾、贝类尸体,柔软的海藻及有机物残渣都会摄食。其适盐低限为14%,低于此限,不易成活。适温性强,在0—50℃温度下不会死亡,但10℃以下不摄食。40—50℃摄食仍旺盛。在干燥的砂中,只要含有5%的水份,仍可生存4天。产卵温度16—30℃。 养殖时,对水质要求不高。除含有强酸,强碱或混有其他毒物的海水外,一般海水中均可正常生活。水体要保持流动状态,可在滩涂上养殖,也可在水池中蓄养。滩涂养值要避开河口区域。池内养殖须在池中装置气面,盖上沙,沙粒径为0.5—2.0毫米,沙厚度以淹没气石为度。要有进出水孔,以利水流动。养殖时要不断充水充气。种虫最好预先采集,经一段时间蓄养,这样种虫体健,生殖力高。种虫用量以计划生产200公斤计算,约需种虫1500只。蓄养水池水深保持3厘米,投放种虫后的第二天傍晚可开始排出,并开始充气和投饵,可采用白天换水,晚上停止。充气则需连续不断,经过10天以后。就可驯饵、其后白天投饵一次,投饵后2—3小时内停止换水,其他时间为流水饲养。 生殖季节,成熟种虫多在19—24时浮出。这时水位保持在3—5厘米,停止换水,用小拖网把成熟种虫掬取。按性比♀1♂1—3比例放入另一容器内,让其自行繁殖。采卵槽水深3—4厘米。水温比蓄养池高1—2℃。底部铺上塑料布、以便附卵。 把受精卵放置养成池让其孵化。孵出的稚虫可用小球藻饲养,孵化后10天可换水,并改投动物性饲料,其投饵方法如同饲养种虫。经4—5个月饲养,即达钓饵要求。收获时可用3毫米网目的筛子,收集虫体。
3,沙蚕养殖技术方面知识
沙蚕是一种生长在沿海和河口附近滩涂上的环节动物,可以作为钓饵,是鱼虾的天然饵料,同
时也是广东、福建、广西、浙江沿海居民喜食的佳肴。它作为对虾亲虾饵料不仅亲虾嗜食,而且能防止性腺退化; 日本每年大量出口沙蚕作为钓饵, 出口销售非常看好,而且价格居高不下;沙蚕本身就是一种海洋药物, 已被用于提取沙蚕毒素;利用沙蚕进行生态养殖,已取得很好果。可见沙蚕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生态价值均十分明显, 本文将其主要养殖方式及养殖技术要领作一详细介绍。
一
、沙蚕主要养殖方式
1.滩涂粗放型增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成本非常低,养殖技术要求不高,管理简单,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时
好时坏。因沙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在南方和北方的泥滩、沙滩、泥沙滩均有分布;中、高潮带的滩涂密度较高,尤其喜欢在具有大量大米草、红树林、芦苇的滩涂上栖息, 含泥量高的滩涂沙蚕资源最多、泥沙滩次之、沙滩最少。所以有条件的地区选择沙蚕养殖的滩涂最好是含泥量高、高潮位有植物分布的地区;如果只能选择泥沙滩或沙滩,就选择滩涂平缓的,可以使幼苗的流失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根据滩涂沙蚕斟酌自然资源多寡, 决定放苗的数量。若自然资源量丰富,在第一年开始养殖时适量放些人工苗,以后两年可以通过合理采扑(取大留小、轮采等)、“没巢”、避开大潮汛采捕等方法自然补充苗种,第四年开始必须继续放养人工苗,如果遇到灾难性气候,需要每年增补苗种; 若作为养殖的滩涂沙蚕资源平乏,那么在开始养殖时必须放养大量的人工育种, 以尽快使沙蚕成为滩涂的优势种,为来年可持续性生产打下基础。这种养殖方式适合面积大、承包费廉的滩涂养殖,成本投入少,而产出有可能多也可能少.风险较小。
2.滩涂半人工育苗、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养殖技术要求也不太高,管理上只多了观察塘的安全与否、将塘中的苗种经常分散,其余与粗放型增养殖方式的正常管理一致,但这种养殖方式能使产量相对稳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由于沙蚕4~1O月均能繁殖,集中产卵期是4~6月和8~1O月,按理论上计算每年的繁殖量足够补充因采捕而减少的数量,但每年的气候状况不同,特别是南方的台风和北方的季风往往会把刚
繁殖的沙蚕苗带走或使其天折。在养殖滩涂上围上几十亩不等的
低坝塘作为沙蚕的自然繁殖场,在繁殖季节先肥水,然后将异沙蚕体放入其中,就能获得一部分苗种,仅比粗放型增养殖方式多用很少的成本,但能收到几倍甚
至几十倍的效果。这种养殖方式是目前滩涂沙蚕养殖最为理想的方式。投入少,产出多,200 元/亩投资可产出2000~3000元/亩。
3.粗放型池沼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投入相对较大,养殖技术要求高,属高密度精养,产量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该养殖方式可以分为纯沙蚕养殖和与鱼虾混养两种模式。
1]池沼养殖:利用不适合鱼虾养殖的浅池洼或荒滩围塘(坝
高50cm),经过清塘、翻耕、肥水、放苗、投饵等的沙蚕养殖管理。养殖池塘最好能放干水,能经常充水即可;可采用人工苗种放养或半人工繁育苗种,定时加换水,产量十分可观,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2]与鱼虾混养:这种养殖方
式目的在于改善鱼虾池的地质环境,从而减少鱼虾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为鱼虾提供高营养的自然饵料。在此种方式下养殖时应注意:沙蚕苗放养不宜过早,待鱼虾苗达到一定大小后放养沙蚕苗较
为合适,因为3cm-4cm 大小的沙蚕能摄食1cm左右的虾苗; 在培
养过程中要注意鱼虾塘的前期肥水, 否则过多沙蚕幼体容易造成池水过清,不利于鱼虾的生长,而且因透明度过大会使浒苔、石莼等大型定生藻类繁生,于鱼虾生长不利。
4.工厂化人工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投入大,产出也大,全部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养殖。八十年代首先见于日本,多为先进行人工育苗,继而实行投苗放养。先在不铺沙的水泥池中人工育苗,待幼体快附着时投沙开始养殖, 成体养殖时铺沙30cm ,每天换水1次~2次,投饵2次~3次,若放养密度适中、温度适合,半年可达出售规格,产量为3k异/m 左右。这种养殖方式我国现在还没有进行,如果利用鱼、虾、蟹、贝育苗厂的闲季开展养殖,不仅有效利用闲置设施。还能创造效益,实为最佳的选择。
二、滩涂增养殖技术要点
1.生态习性、食性与摄食强度沙蚕营钻洞生活,退潮后埋栖在泥沙里,涂面留下许多圆形的小孔,穴孔直径约0.7cm,直接
开在滩面上, 沙蚕栖居深度为0em~30cm不等,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温度较低时栖居较深以20cm~30era居多,随着温度升高,栖息深度日趋上升, 特别在5月以后其分布以10cm~15cm 居多,成熟的异沙蚕体一般在0cm~5cm的表层,个体小的-一般在表层里,适温范围在O℃ ~37℃ ,盐度7‰ ~35%。.pH7—8.5
2.养殖场地的选择,进行沙蚕养殖的滩涂最好是在河口附近,这一地区的饵料生物比较充足,滩涂上有机质含量最高,潮水涨退稳慢,含泥量较高,高潮带有丰富的植物(大米草、红树林、芦苇等)。沙蚕的食性为杂食性,个体较小时,喜食藻类,以扁藻,翼茧
形藻效果最佳, 长到3cm~4cm后,以混合型为好(藻类、有机质、鱼粉、糟粕、麸皮等),摄食强度与季节有关,水温较低时摄食量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大,但在繁殖季节几乎不摄食。3.滩涂翻耕及敌害生物的清
除,放苗前必须对滩涂敌害生物进行清除, 以生石灰最为安全且有改善土质的功效。
4.苗种放养
根据滩涂中自然资源量的多寡决定放苗数量,沙蚕资源甚少的滩涂2000 条-3000 条/m ,资源量中等的滩涂放苗量为1500条-2000条/m ,资源量较大的滩涂放苗量1000条/m 以下,放苗的季节一般在4月~5月和8月~lO月。苗种来源:由日本进口② 各地区工厂化培育的苗种,规格为7-12刚节长的刚节幼体。⑧ 滩涂土池育苗,挑选异沙蚕体人土池肥水, 附着以后20天,分苗到滩涂。
5.日常管理经常观察沙蚕数量的变动,将过于密集区疏散到非密集区。
(2)注意气候变化,台风、大风期要做好防范工作。⑧ 观察生长情况, 生长不快时加强施肥投饵。④ 及时补充苗种⑧ 换水:~ 般不需大量换水,经常补充被蒸发的水量,若水质变坏,则需换水(I/2~I/3)进水后重新肥水。投饵:每天投饵1~2次。饵料种类:鱼粉,麸皮等,视水色控制投饵量,但必须每天投喂。⑦ 观察繁殖情况:经过一年以上养殖的池塘中遗留的大个体沙蚕在气候适宜时会大批成熟,特别在大潮期间较为集中, 如果数量较多,不宜排水,待5-6天附着后再排水,以保护幼苗。
6.起捕
放干池水, 人工将池底用钉耙翻开,一般挖深至25cm~30cm,将沙蚕挖入容器,一般不全部收捕,留一部分大个体,再补充一些苗种可持续生产 成熟个体的采捕可在大潮汛夜间用密网捕获。
文章TAG:
养殖的沙蚕为什么钓不到鱼养殖 沙蚕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