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夜忆舍弟的意思诗意诗题月夜忆舍弟的意思

1.《月夜忆舍弟》的意思:戍楼已经响起了代表禁止通行的鼓声,这时天空中传来了大雁的叫声。 2.今天是白露节,这里的月亮还是没有家乡的月亮明亮。 3.现在我和兄弟们都失去了联系,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 4.写了书信也不知送去哪里,皆因天下战乱未平。 5.全诗原文如下: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8.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 10.乾元二年九月,反叛军带兵南下,攻打汴州,山东、洛阳、河南等地也都处于战乱之中。 11.杜甫的弟弟们正好在这些地方。 12.因为无法通讯,所以杜甫十分忧虑。 13.在唐肃宗乾元二年,作下了此诗。 14.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15.杜甫有着宏伟的抱负,但因为官场不得志,所以一生壮志难酬。 16.其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发展有影响,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17.代表作有《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月夜忆舍弟的意思诗意诗题月夜忆舍弟的意思

2,月夜忆舍弟的诗意二十个字

《月夜忆舍弟》的诗意: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弟兄离散,天各一方,怀乡思兄。整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杜甫的怀乡思亲之情。《月夜忆舍弟》1、基本介绍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想到百姓之苦,体现出了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2、原文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3、诗文赏析意境赏析: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结构分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的诗意二十个字

3,月夜忆舍弟是什么意思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作品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最明亮的时候。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月夜忆舍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TAG:月夜忆舍弟的诗意月夜  舍弟  诗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