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一年那一月我国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那一年那一月我国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2,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个伟大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民族探索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中国运载火箭最多一箭几星

中国一共有20多次一箭双星或三星的记录,最多的应该是一箭三星。确实不如印度的有轰动效应。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在于中国的微小卫星发展滞后。很多时候,在发射大型卫星时,火箭的剩余推力还很多,却被浪费掉了。就技术水平而言,无论是火箭技术还是多卫星入轨技术,中国都是远远超过印度的,至少在铱星上使用的轨道分配器,在印度的发射记录中就未见使用过。
3星。中国的一箭多星都是大卫星,一个就好几百公斤甚至上吨。印度的都是小卫星,刚发射的一剑5星,5星一共1吨多点,要是用中国的长征2E来发射,一次可发射40颗。那就成了“1箭40星”。
中国最多 一箭三星 一颗几百公斤 印度 一箭十星 一颗平均几公斤 一箭五星 有颗不到一公斤 送块铁上去 我无话可说了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种国产航天火箭,目标是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肌筏冠禾攉鼓圭态氦卡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种国产航天火箭,目标是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肌筏冠禾攉鼓圭态氦卡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中国运载火箭最多一箭几星

4,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名字叫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00秒,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 mm,总重7840 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神州1号

5,中国飞天成功是不是代表中国变强了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6,中国近代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7,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过什么

求采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是在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这些卫星都是用老三号发射工位,让他们从这里发射升空的。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可以说它在当时被称作“灾星”,它转到五个国家都没发射成功,后来用航天飞机抓回来,于1990年的4月7日又从老三号发射塔将它成功从这里发射出去。所以说它是一个功勋塔。现在已功成身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卫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G5京昆高速雅西段的通车,及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43年来,月亮城先后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卫星、导航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和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多项“第一”,年发射能力达到10发以上。首次承担整星整箭出口发射任务等多个第一,跃居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场之列。中华儿女的飞天梦想,在月亮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次次上演。“中心先后实现了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航天器,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商业卫星,从每年最多4次发射到年发射能力达到10颗以上,从近控测试发射到远控组织指挥,从产品应用到核心科研成果自主研发七大跃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书记孙保卫30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反映了中国航天发射能力的提升。他认为,艰苦奋斗是西昌航天精神的鲜明特征,求实创新是本质体现,团结奉献是根本要求。西昌航天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代代西昌航天人锲而不舍、不懈探索的结果。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将迎来第25次出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迎来第83次发射,使命是“跑”整个嫦娥三号任务的“第一棒”—托举嫦娥三号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对于世界上关注中国航天力量的观察者,西昌体现了中国火箭发射的最高水准,它不光送走了月球探测卫星和巡航车,还是2007年反卫星导弹的发射地。近期海南基地建成后,很多发射任务会从西昌转移走,但西昌的两座发射塔仍将会是中国航天的主心骨,并长期如此。2016年1月16日0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转移轨道。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是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颗通信卫星,也是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出了开拓欧洲市场、服务世界航天的重要一步。 [6] 2016年3月30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5次飞行。 [7] 2016年11月22日23时2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至此,这个中心航天发射活动已突破百次,同时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241次飞行。 [1] 2016年12月11日零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2次发射。 [8] 2018年7月10日04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0次飞行。 [9]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三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九、十颗组网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1次飞行。 [10] 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 [11] 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5、16颗组网卫星。 [12] 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七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13]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14]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15] 2018年12月25日00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16] 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中星2D”卫星是我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等机构提供广播电视及宽带多媒体等传输任务。 [17] 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这种包括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18] 2019年5月17日23 时4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19] 2019年6月25日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7次飞行。 [20] 2019年7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 [21-22] 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23] 2019年10月17日,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发射成功。 [24] 2019年11月5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 [25-27] 2019年11月23日,第五十、五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28-30] 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1次飞行。 [31-35] 2020年1月7日23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9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4次航天飞行。[36-37] 2020年2月20日05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3号发射工位,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6次飞行,也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 [5]
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国家为了取代"西昌"发射中心而建立的。不然重复建发射中心会造成资源浪费。"西昌"发射中心位于内地,缺点是位置突出、容易被当作战争攻击目标,还有大型的火箭等物资运输不便,大型的物资必须拆解才能运。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可以利用海运,用大轮船直接就运过来,节约成本及时间。

文章TAG:中国一箭五星发射成功中国  一箭  五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