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缘分已尽4个字 求个藏头诗

七绝 才有闲情 缘去缘来总在天, 分明月老不绳牵。 已知飞鸟栖高树, 尽可闲心钓水边。

缘分已尽4个字 求个藏头诗

2,有没有人能帮我写一首 描写三元湖早春 的七言律诗

垂钓赏花亦闲情。 悠悠草色湖水平。 孺逐蝶翁撑舟行春城日观春景
绵绵春雨渡烟台,南燕北飞入旧堂。 芳草青青湖水绿,红花艳艳院风香。 莺啼嫩柳伴朝霞,叶落新泥映月光。 一片悠然好景色,三元湖里透春芳。
微风拂春城,艳日观春景。 垂钓须雅意,赏花亦闲情。 悠悠草色绿,寂寂湖水平。 孺子逐蝶戏,老翁撑舟行。

有没有人能帮我写一首 描写三元湖早春 的七言律诗

3,带有闲情的诗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 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1、谁道闲情抛掷久唐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2、谁道闲情抛弃久宋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3、谁道闲情抛弃久宋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4、终古闲情归落照清纳兰性德 《浣溪沙》5、安得遂闲情唐白居易 《咏怀》6、闲情悄宋柳永 《其二》7、欢醉有闲情宋晏殊 《拂霓裳·喜秋成》8、闲情赋宋向子諲 《满江红·雁阵横空》9、闲情须与酒商量宋方千里 《浣溪沙》10、十里闲情凭蝶梦宋晁端礼 《浣溪沙》11、闲情减旧宋贺铸 《减字木兰花·闲情减旧》12、闲情搔短发宋晁补之 《临江仙·君似苍崖千仞竹》13、闲情正与春长宋王安中 《清平乐·花时微雨》14、登临行乐慰闲情宋康与之 《江城子·南溪二月雨初晴》15、几许闲情宋曾觌 《诉衷情·闲窗静院漏声长》16、闲情作宋毛并 《满江红·泼水初收》17、三迳闲情傲落霞宋杨炎正 《浣溪沙》18、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宋吴潜 《南柯子/南歌子》19、一幅闲情宋吴文英 《柳梢青·翠嶂围屏》20、说尽闲情宋刘辰翁 《江城子·一年春事几何空》21、未信闲情便懒宋周密 《风入松·柳梢烟软已璁珑》22、闲情便随鸥去宋张炎 《台城路/齐天乐》23、尊酒赏闲情宋无名氏 《失调名》24、谁道闲情抛弃久唐冯延巳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25、多少闲情元舒* 《沁园春·多少闲情》26、殷勤未数闲情赋元元好问 《鹧鸪天·自在晴云覆苑墙》27、一点闲情元元好问 《点绛唇·连夜春寒》28、多少闲情元舒* 《沁园春·多少闲情》29、多少闲情惹绊元姬翼 《鹊桥仙·疑根未断》

带有闲情的诗句

4,夏昼偶作的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七年,写得恬静淡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笔含蓄,意蕴丰富。 地处南国的永州,盛夏确实酷热,白天尤甚。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写诗人夏日闲逸中的谐趣,若作深一层透视,我们就不难发现:官与黎民,仅咫尺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茶,而他们的父母又在哪里呢?不妨听听与柳宗元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的陈诉: 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无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一幅闲适图,融合着多少平民的辛酸泪!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夏日的舒适安逸作为切入点,用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委婉地揭示了两个阶级的尖锐对立,可谓立意高深。其结句信手拈来,却言外见意,蕴含着对世态炎凉的无限感愤,凝结着诗人关心民瘼的真情。曲终奏雅,韵味无穷。

5,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写海势,表现了诗人老年的忧苦与哀伤,突出了诗人想写出好诗的思想感情。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为人性僻耽佳句②,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③,春来花鸟莫深愁④。  新添水槛供垂钓⑤,故着浮槎替入舟⑥。  焉得思如陶谢手⑦,令渠述作与同游 ⑧。 [编辑本段]【释义】    ①“值”,正逢。“水如海势”,江水如同海水的气势。“聊”,姑且。②“为人”,这里是平生的意思。“性僻”,性情乖僻,古怪。这里实指诗人的一种举趣、追求。“耽”,爱好,沉溺于。③“老去”,即年老了。“浑”,完全,简直。“漫”,随意。④“莫”,没有。⑤   “槛”,栏杆。⑥“故着”,又设置了。“着”,读zhu   ó,设置。“槎”,音chá,木筏。“替”,代替。⑦“焉得”,怎么找到。“思”,才思,诗才。“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⑧“令渠”,让他们,“渠”,代词。“述作”,作诗述怀。 [编辑本段]【简析理解】  这首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人站在江边,看到波涛滚滚的气势,引发了他无限的感慨。他审视了自己的创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自谓平生特别喜欢、刻意追求最能表情达意的诗句,而且这种追求,在别人看来简直是有些古怪,有些乖僻。但这确实就是我的态度,达不到语不惊人的地步,我是决不罢休的。这两句诗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这两句似乎是诗人聊以自慰的,但此时此刻却像奔泻不已的江水,他又转想到随着岁月的消逝,自己也越来越老了,此时的心境,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对着春天的花鸟,也没有了过去的苦恼与烦闷,所写的诗稿,不过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   接下来两句,诗人的视线转向眼前景物: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船了。这两句是对他老年心境的写照。其实杜甫是否真有如此而已的闲情雅致垂钓,并无可考,也许这只是诗人的一种无奈的自慰、自嘲。总之中间这两联,见出杜甫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其中也暗含着对自己热情的减退的自责。   但杜甫毕竟是一位有时代感、有责任心的诗人。澎湃的江水似乎又激起了他高昂的创作欲望,他追思诗坛高手陶渊明、谢灵运,并想象与他们一起浮槎漫游。这既是江海游,也是诗海游,表明杜甫仍然壮心不已,追求不止,要继续写出惊人的诗作。 [编辑本段]深入研究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聊为短述,山语岂能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道:“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 ,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 。”(《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诗人之语,已经惊人 。若得陶渊明 、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更为惊人之语也。”(《杜诗解》卷二)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虽未写海,而如海势。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6,懂诗的请进

倒过来读“北塞柳分枝”也通,以东晋时期前秦女诗人苏蕙《璇玑图》最为有名。词中也有回文体。有的篇章可以反复回旋地读,得诗更多。相传此体始于刘宋时期(420~479)贺道庆,诗已不传。今所传留的。苏轼《题金山寺》亦属回文体:“枝分柳塞北”。一是以一句为单位倒读的,如苏轼《菩萨蛮·回文春闺怨》;二是以半句为单位倒读的,如苏轼《西江月·咏梅》;三是整体倒读回文诗 中国古代一种杂体诗名,可以倒过来读的诗篇。如南朝齐文学家王融《春游》第一句,是其体之一
1.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 赋得诗 [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2.剥皮诗 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 唐代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藏头诗 《刘晓庆》: 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 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 《谢霆锋》 谢客醉斟共杯潺,霆空无雨云自散。 锋寒久别饮沙场,吟尽离骚盟风凉。 《张艺谋》 张弓不为步后羿,艺高何处不可取。 谋筹生擒奥斯卡,力斩嘎纳金棕榈。 4.轱辘诗 一、九月酒:假日偶得(偷春体) 恍然一梦醉他乡,犹似三秦度朔方。 雪化终南迟六月,慕名避暑寄农庄。 迎门怎识杨花白,伏案难描麦穗黄。 隔壁何闻声窃窃,谁家熟女会情郎? 5.离合诗: 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沧浪诗话·诗体》:“离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常见的情形是,每四句离合一字。即每次句的第一字与前一句的第一字相犯,分离出一个字,或一个偏旁,或某种笔划,再与后两句分离出的字、偏听、偏旁、笔划,合并成另一个字,故称合离诗。也有六句离合为一个字的。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汉]·孔 融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 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6.回文诗: 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日月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合并成另一个字,时犯寺字而去寺。 唐代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在春尽时游寺庙的闲情雅趣,变成了讽刺庸僧的诗。 ●顶真诗● 清人华广生的《白雪遗韵》一书中也录有一首“顶真诗”。“吕公”四句,上联离“口”: 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诗概括地叙述了茶叶的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以及人们的饮茶习惯和茶叶的功用。诗的开头。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 《张艺谋》 张弓不为步后羿,艺高何处不可取。 谋筹生擒奥斯卡,力斩嘎纳金棕榈。 ●轱辘诗● 一。 惊回一觉游仙梦:假日偶得(偷春体) 恍然一梦醉他乡,犹似三秦度朔方。 雪化终南迟六月,慕名避暑寄农庄。 迎门怎识杨花白,伏案难描麦穗黄。 隔壁何闻声窃窃,谁家熟女会情郎? ●离合诗● 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变成另一种意义,雨滴红梨分外娇 娇姿长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最后则详细地叙述品茶的各种意境和心灵感受。 ●剥皮诗●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汉]·孔 融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 桥边种碧桃 这首诗从头到尾句句相连,最后一句与诗歌开头遥相呼应,可谓“顶真诗”中的佳作。 ●集句诗● 集句诗 年代,飘落残花过小桥。 ●藏头诗● 《刘晓庆》: 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 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 《谢霆锋》 谢客醉斟共杯潺;按辔安行,谁谓路长,铁面糟团两不同。也有六句离合为一个字的。莫子山便将那首诗颠倒了一下次序,麻花依旧下油锅,曾羡从容作楚囚:【宋】 作者:【司马光】 年去年来来去忙,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结玲珑双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 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言绝句: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叛变了,人面麻花相对搓: 桃花冷落被风飘。此诗前四句以“渔父屈节”起兴,接叙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 毛衣未湿黄梅雨。这是一首反意剥皮诗。诗写道,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鱼”字,忽闻春尽强登山。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桥下金鱼双戏水●宝塔诗● 赋茶(一七令) 元稹 茶。 香叶,下联离“或”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末叙君臣相待,并辔而行,暂偷闲卧老僧床。”常见的情形是,糟团日日醉春风。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删去,变成了意义相反的一首诗: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庙,想起一首唐人的绝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可他在与寺庙主持僧的交谈中发现其庸俗浅薄。 人面不知何处去,终日昏昏醉梦间。 这首剥皮诗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之丑态毕露,又叫一字至七字诗,诗句由一个字至七个字组成: 去年今日此门中;后任县令恰恰相反,人称“糟团”,合为国(繁体)字。以下类推。 恨未引刀成一快,或一个偏旁;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第二句水字。 前四句的第一句渔字。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过着隐居生活,后这周王赏识。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终惭不负少年头,所以又叫做一七令。 宝塔诗在茶诗中是极为少见的,在其他诗中亦不多见。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名,则存“日”字。“鱼”与“日”字合为“鲁”字。 后来有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如山,人称“铁面”:这是一首宝塔诗: 去年今日此门过: 当时慷慨歌燕市,桃花依旧笑春风;第三句时(繁体)字第四句有寺字。《沧浪诗话·诗体》,霆空无雨云自散;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又逐流惊过短墙,从一句到七字句。于是那位文人写了一首《再过桥头斋铺》诗,故称合离诗、九月酒、增添或者改动几个字。 锋寒久别饮沙场,于是有个叫陈剑魂的人在报纸上发表一首《改汪精卫诗》的诗;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这样,由原诗是抒发作者忙中偷闲。 吕公矶钓,阖口渭旁,看上了搓麻花的姑娘,或某种笔划。即每次句的第一字与前一句的第一字相犯,分离出一个字: 去年今日此门中,或选两句为一韵,不学无术,与昏醉者无异,每四句离合一字。一年后那位文人再来斋铺买麻花,却发现那姑娘已离开了这里。 铁面不知何处去:“离合,用了香叶、嫩芽四字来说明茶叶的香味和细嫩,接着说诗人和僧侣们对茶的喜爱,吟尽离骚盟风凉,在县署门上题诗一首;九域有圣,无土不王。然后谈到煎茶之事,十分讲究、偏旁、笔划。 因过竹院逢僧话,颠倒、删除。临别时主持僧还让他作诗留念,再与后两句分离出的字、偏听,人面桃花相映红,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于是一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 原称一字至七字诗,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说明,水边小鸟理新毛,有如雄鹰展翅,奋发有为。 有一位文人曾去桥头斋铺买麻花吃。 唐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当了主考官,曾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 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他的实际行为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谁行贿他就优先录取谁,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7,有关诗句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其他写雨佳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一、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二、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3、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  三、亲情  亲情的古诗  1.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木兰辞》)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7.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 (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9. (杜牧《归冢》)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四、友情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五、哲理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六、劝学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长歌行  《乐府歌辞》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七、理想  南海 文天祥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章TAG:闲情闲情  垂钓  七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