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其一[1]朝曦迎客艳重冈⑵,晚雨留人入醉乡。[2]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⑶。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供参考。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篇是什么意思

翻译: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是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注释湖:即杭州西湖。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是显得很美。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篇是什么意思

4,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饮(于)湖上”,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2、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3、方好:正显得美。方:正。4、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5、亦:也。6、奇:奇妙;奇美。指不一般的(特别的)美。7、欲:可以;如果。8、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9、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饮湖上初晴后雨”之"饮",是苏东坡将美景喻为美酒的神来之笔,将“观看”到西湖的景色当成了醉人的美酒,先看到了西湖的晴天,后看到西湖的雨天,这晴天雨天都如美酒一样醉人,他将西湖美景“饮”入杯中,在诗情画意中如饮如醉,惬意非常。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正显得美。方:正。 4、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 5、亦:也。 6、奇:奇妙;奇美。指不一般的(特别的)美。 7、欲:可以;如果。 8、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9、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题目翻译:湖畔饮酒,观望湖光山色。晴雨各成一番景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歌翻译:天气晴朗的时候,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到了下雨的时候,烟雾迷朦笼罩青山,一派迷茫的景象。西湖就像美人西施,天生丽质,自成风韵。西湖无论是晴雨的天气,西子无论是淡浓的妆饰,都是一样动人合宜。注:后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湖,即是从此诗而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

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扩展资料: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饮湖上初睛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字词解释】湖:指杭州西湖。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初睛:起初开始放晴。后雨:后来天又下雨。潋滟:水波荡漾粼粼闪动的样子。睛:通假字。“睛”通“晴”,晴天。方:刚刚,正好。空蒙:形容空中雾气迷茫的样子。亦:也(刚刚,正好)。与诗中“方”同义。欲:想。西子:越国美女西施,淡妆浓抹:化妆,淡描娥眉,浓施粉黛。总:都。相宜:合适,适宜。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有太阳的天把湖照耀的非常美丽,山色有蒙雨时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宋·苏轼] 饮湖上初睛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解释】  湖:指杭州西湖。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初睛:起初开始放晴。  后雨:后来天又下雨。  潋滟:水波荡漾粼粼闪动的样子。  睛:通假字。“睛”通“晴”,晴天。  方:刚刚,正好。  空蒙:形容空中雾气迷茫的样子。  亦:也(刚刚,正好)。与诗中“方”同义。  欲:想。  西子:越国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化妆,淡描娥眉,浓施粉黛。  总:都。  相宜:合适,适宜。  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全句解释】  在西湖上饮酒欣赏开始晴天和后来下雨景色  波光荡漾闪烁晴天刚好雅致,  山雾朦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浓施都是那么美丽宜人。  【全诗理解】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天下起雨来。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  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漂漂渺渺,又显出别的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怎么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诗大意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  【赏析提要】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晴天的西湖,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波光闪烁,正展示着那无限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西湖,在雨幕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晃若仙境,显出一番奇情妙景。“晴方好”“雨亦奇”,宜晴宜雨,可浓可淡,能动能静,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诗人以自己独具的慧眼,将西湖的晴姿雨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描妆,潋滟水光是她艳丽的粉饰,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的丽质和迷人的神韵。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优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从此《饮湖上初睛后雨》与西湖总相提并论,成为西湖的嫁妆,加上苏轼妙喻西子湖美名,使西湖锦上添花,名人名诗名湖广为流传,为西湖闻名于世增了光添了彩。
解答意思:晴天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词释义湖:杭州西湖。 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才显得美丽。 空蒙: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因喜“山色空 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句意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景色十分好 雨天的西湖,雾气迷茫,也有一番情趣 要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是淡装还是浓装,都很合适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7,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好看。 山色空蒙雨亦奇。——被雾笼罩的山显现出奇妙的色彩。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西湖就像西施一般美丽。 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晴或雨都煞是好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四支;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解释1: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文章TAG: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上  初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