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面料和蚯蚓哪个好

商品饵与蚯蚓比,各有特色,熟练的高手多用商品饵,任何季节都有对应得味型饵料,蚯蚓主钓昂刺鱼,鲫鱼
蚯蚓更好一点
你好!个人觉得蚯蚓比较好如有疑问,请追问。
冬天蚯蚓好,夏天饵料好
都好,不同的鱼喜欢不同的食物。

钓鱼面料和蚯蚓哪个好

2,蘸粉钓鱼和蚯蚓钓鱼的问题

蘸粉钓一般是搓饵蘸粉,或者直接挂蚯蚓等再蘸粉。  蘸粉钓鱼法其实就是诱钓一体,蘸的粉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大致都这个作用,蘸的粉一般比较松散,容易雾化,而中间的饵比较紧实,在操作中实际上就是边钓边诱,最后鱼吃钩时其实钩上的蘸粉估计已经寥寥无几或者已经溶散完了,只剩下其中紧实的饵球部分了;但是因为是在深秋转初冬的一个时间段,鱼类吃口相对较轻,而且相对来说饵料、蘸粉味道应该偏浓点;具体那个水域的鱼喜欢什么味道的饵,建议你实地勘察下,问问经常在那里钓的人,小心鱼偏口,毕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的,而不是固定一种饵或者钓法所有水域都适用。  如果能诱来鱼,这个时节一般因鱼吃口轻,所以一般要求调钓灵敏点,但是如果此情况下空假信号多,提竿老空竿,建议略往钝的方向调;如果上鱼了,鲫鱼一般群居游,动则会连续上,如果彻底没鱼的信号,可能说明你的饵或者窝点有问题,比如水深,这个季节因天气转凉,鱼一般都进军深水,如果你偏要钓浅,可能渔获就寥寥无几;背阳处,因水温较低,鱼也比较少,或者彻底没鱼,所以建议选择向阳处;地形要求:底部较平坦(也就是有台阶梯度),否则饵在斜坡上会下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你想钓底,下滚一下实际钓浮了,也就是无法准确判断饵与底的相对关系,对判断浮标信号有很大影响,因为钓浮和钓底明显是两个概念和情况,钓浮的信号往往是需要瞬间、甚至是标还没到位就需要判断出来的,而且明显这个季节已经不太适合钓浮了;这个处理很简单,调标的时候顺带测下钓点周围的水深就行。  用蚯蚓是个大众型的选择,在这个季节也适用,但是建议别挂蚯蚓挂的太长,否则不好入口。  用这两种钓法,其实在调目钓目确定(即饵与底相对关系确定)而且是钓底的情况下,浮标信号和普通的钓法是差不多的。  浮标轻微颤动,多为试探;如连续点动,则提竿;连续点动且送标,可提竿,送标越慢鱼越大  慢升或慢送,可提竿,速度与鱼大小成反比  先略上浮在下沉然后定标,可提竿  急速下沉且瞬间定标,不沉也不送,多半不是鲫鱼是鲤鱼  浮标横向移动,伴随或者不伴随向下趋势,可提竿  浮标未正常站立,比如正常2秒时间由平躺站立,而没站起来,多为半路截食,可提竿(这种情况在空钩试水的时候也可能发生,鱼咬空钩)  甚至还有极端情况,调标试水时直接把鱼钩住鱼鳍挂出水面了,都可能,我前天就遇见了一次,挂上来了4条呢,最大一条半斤多,这就说明鱼窝中鱼很多。  这个只能给你点参考,你可以再具体操作中根据标象找准自己提干的时机慢慢潜移默化了;你是新手,建议你吃不准的信号先别提竿,最后提竿上来后根据是否有鱼再逐步判断各种情况,也就是说先摸准几种信号,否则你一看有动静就提竿,往往会给你分析和总结造成麻烦。  关于调标和灵顿变化,我给你个链接http://hi.baidu.com/%D7%A1%D4%DA%C2%A5%B6%A5%B2%BB%B8%C7%B1%BB/blog/item/d91ef533b3735438b8998fe7.html  到我的百度空间中去看看,慢慢理解一下。
红蚯蚓较黑蚯蚓色泽鲜艳,容易招鱼。1、蚯蚓简介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2、品种介绍1)作中药材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2)产粪肥农田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3)作水产饵料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4)林业用蚯蚓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5)垂钓用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节~33节。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红蚯蚓较黑蚯蚓色泽鲜艳,容易招鱼。1、蚯蚓简介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2、品种介绍1)作中药材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2)产粪肥农田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3)作水产饵料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4)林业用蚯蚓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5)垂钓用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节~33节。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额,你说的是搓饵还是拉丝?蚯蚓的话,用日本2号,生命力顽强一些,在水下的时间长一些也不会死,发白搓饵和拉丝太广泛了,看你选的是什么香型,对不对季节。按照正常说,秋冬季节鲫鱼比较喜欢麦香偏腥味的饵料
我用过哈哈,提竿时间和平常一样,只不过口非常轻不要怕麻烦,多提几次竿,我现在已经封了竿,不知道你是在那里的,现在我这里冷了

蘸粉钓鱼和蚯蚓钓鱼的问题

3,夏季钓鲫鱼用胡豆粉更好 还是用红蚯蚓

红蚯蚓比较好,当然还要看你钓鱼地方的具体情况,水的肥瘦不一样,饵就不一样。
钓鲫鱼使用什么饵料比较好速攻或者918都比较好主要钓鲫鱼,用曲酒泡的小米(酒米),红蚯蚓,红虫。什么都不需要,就用酒米打窝,用红蚯蚓或红虫穿在钩子上?这些东西够了! 不用每天打窝直接去然后打现打都可以:颗粒饲料一斤左右,酒泡小米一两左右,酒泡的五香粉一两左右(五香粉是大茴香、小茴香、公丁香、母丁香和千里香。各五分之一。一般蔬菜市场的干菜店有售。三两,打成粉,装入空矿泉水中,加满曲酒,泡两天就可以用了。用时摇匀。这种方法配制的五香粉经过多次在陈年老塘使用对钓大鱼非常有效!)钓饵:打窝时留一把窝食再加一把炒熟的黄豆粉和一把炒熟的玉米粉就是钓饵了。钓饵的话:玉米比较合适,鲤鱼草鱼鲫鱼都爱吃!!野钓鲫鱼,要想易中多获,除了必须坚持小钩、细线,“轻”组合外,在技法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按四季节气选天时 春天:农历正月立春到雨水节前,虽大地已开始复苏,但即使鲫鱼较其他鱼种相对耐寒,可由于天气气温尚未达到这季中15~22℃最佳时段,水温也还停留在它最低摄食水温5℃的极限以下。所以,这期间,钓者还不宜用“春天到了,鱼好钓”的理念来认识而忙于出钓。一旦进入二月惊蜇到立夏前的谷雨,由于气温日渐上升影响水温达到5~20℃以上正适合温水性鲫鱼的生活环境,即使其中有段产籽过程,也特别活跃好钓。钓者可天天钓,全天钓。 夏天:在农历四月底的立夏后,小满前,尤其是阴天和小雨天气,仍适宜垂钓。但在五月夏至前后的“三伏”暑天,就南方而言,绝大多数地区日气温都在35℃以上,甚至更高。这期间除了上午10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中午时分的气温、水温根本不适合钓鱼,钓也难获。 秋天:虽是第二个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刚立秋的农历七月上旬,气温与盛夏还相差无几,水温也未明显下降。这期间除了早晚各两、三个小时之外,中午也不适合钓鱼。 但到了八、九月份秋分后至立冬前的霜降,特别阴天或小雨和有东北风、东风及东南风的天气,才是真正的“黄金”时节。 冬天:农历十月初立冬至小雪期间,虽已进入冬季,但全天水温还没有下降到不适合鲫鱼生存环境的5℃以下,一般还能钓获。可到了大雪后的隆冬,除晴天中午11点后到下午4点钟前几个小时外,其余时间根本不宜出门垂钓。 按水体环境择地利 鲫鱼属广谱性鱼类。在自然水域虽常常能见,但并不等于处处都有,即使最活跃的春秋两季,也有它们一定的活动范围和栖息集聚之地。故在钓场它根据表面水体来选择水下藏鱼的有利位置。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情况来考虑。 1. 宽河钓窄窄钓宽,不占凸地就占湾。这是因为若水域特别宽大,尤其在一年中的春秋两季鱼儿比较活跃时,鲫鱼多爱窜至窄处游弋觅食。反之,要是水面过于狭窄,它们又常居宽处隐蔽藏身。凸地,向河心延伸,这更是鱼儿上下游弋的必经之路。湾处,水草密集,浮游生物较多,且能避风躲浪,恰是它们觅食栖息的安全港。 2. 方正池塘钓四角,长堰直岸钓中间。选择池塘四角,是鉴于四角常常是鱼儿沿岸游弋至转换方位弯角时,多有逗留的习性。且此处不管风向如何,始终有两角处于下风口,天然浮游生物较多。尤其养殖塘的进水口、喂食台,洗衣淘米的位置更佳。水面无凸凹的长堰直岸,除冬春可以选择堰头、堰尾外,夏秋鱼儿多在中间两岸的壁坎处游弋觅食。 3. 岔河流水钓进口,挨到草边去下竿。岔河、主支流进水口,流水汇集,天然浮游生物甚多,尤其若是滩脚且有上游鱼儿爱戏水而下,下游鱼儿想逆水而上的习惯。钓鱼挨草。这是因为草丛周边自然食料丰富,氧气充足,水流平缓。对鱼儿产籽、夏避阳、冬取暖都有益处,是它们四季栖息的安居之地。 4. 深浅水界找坑塘,乱石桥墩树下边。河面两岸大石处,河床底下有乱石的地方和桥墩旁,大树下,一般水都较深,是冬夏两季大鲫鱼的藏身之地。深浅水位交界处,河底必然有坑塘。俗话说:“河底有塘就是窝,塘塘里头鲫鱼多”。在这里下竿,准能丰收。 按泳层深浅换钓法 鲫鱼,属底层鱼,一般只宜底钓。但由于受季节和水温环境影响,也并非常年都在底层活动。 春天,鲫鱼产籽期间,雌鱼都在草面产卵,而雄鱼也就结伴相随,离开底层。当雌鱼分娩后需要大量进食时,它和雄鲫一样,本来入春后,草丛中就有很多青嫩的藻类植物和水生昆虫可食,就不会又沉入水底去摄食。所以,这时候,钓者若用长竿、短线,穿挂略露钩尖的半截蚯蚓,在草丛中仅挨水面,对准鱼头,采用“搁提喂钓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天,尤其是盛夏的中午时分,当水中溶氧量大大减少,在“夏钓深”也难钓到鱼的情况下,按此时鲫鱼普遍在上水层游窜的习性特点,把“底钓”临时改成10~15厘米的水位实行“浮钓”,就会有效改变鱼不咬钩的状况。 按食性变化用钓饵 鲫鱼的食性变化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除喜欢微甜、腥香、浓香型食料外,还有夏秋偏素,冬春偏荤的习惯。二是某种食性偏爱在一处长时间受到另一种食料环境影响后,能随之改变成“大众”口味。也就是,在同一水域,尤其是同一区段,不管鱼儿当时是偏荤也好,吃素也罢,大多数甚至所有人一直都用“荤”或“素”中的某同一种钓饵,若自己仍坚持单一不变,效果就肯定逊色。鲫鱼钓饵,主要可选择以下几种。 荤饵:用红色斑马蚯蚓最好。但不要求一定太粗,只适宜火柴棍大小,否则会影响鱼儿咬钩;夏秋,在粪池或水坑,捞取孑孓拌细筛过的煤渣。用米汤调和,捏上钩后,再用细棉线缠牢。这种“十里香”钓饵虽然麻烦但比蚯蚓更胜一筹。此外肉蛆、小青虫也可,效果次之。 素饵:除商品饵外,胡豆粉是传统素饵之极品,它淀粉足、黏性强、微甜、清香,很讨鲫鱼喜欢。常用的还有米饭和用面粉、玉米粉等调制成的钓饵更为普遍,也挺有效。 按异常状况找问题 野钓鲫鱼,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异常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撒窝下竿后,一直不见有任何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位置没有选好,水下根本没鱼。若果真如此,应考虑换窝;二是挨草边撒窝,明草下面或许有你看不见的暗草,喂料全部撒落在草上,没有被鱼发现。应用空钩前后左右反复探测,真有暗草,要重新撒喂或换窝;三是钓饵不“对路”,尤其若发现窝里有鱼星而不咬钩,要马上更换钓饵。 2.起竿获鱼,突然就不见它咬钩。这种现象,也有三种原因:一是鲫鱼本身就是成群结队,四处游窜,把它们“一伙”钓了后,另一群还没有进窝,要耐心等待;二是或许窝里有其它水生动物干扰,若有黑鱼之类的凶猛性恶鱼会撵散鲫鱼,钓者应注意观察窝里窝边迹象,必要时只有暂停下竿,让它离去或者换窝;三是有鲤鱼、草鱼之类的大鱼进窝,要是发现有它们的鱼星,要立即换用钓具、钓饵,临时改钓大鱼。 3.非小杂鱼闹窝,但又老是扬竿不中。其原因在于:一是提竿过早,鱼还没有衔饵进嘴,要准确地把握好提竿时间;二是或许钩钝,要检查换钩;三是用钩太小或钩门太窄,也应考虑另换;四是穿饵臃肿,素饵硬质或捏的颗粒状太大而阻塞了钩弯的钩门,致使钩尖没有刺进鱼嘴。要注意调整饵的形状大小。
红蚯蚓无误,杂食动物和人一样……很少有喜欢吃素的

夏季钓鲫鱼用胡豆粉更好 还是用红蚯蚓


文章TAG:钓鱼蚯蚓和粉哪个好钓钓鱼  蚯蚓  哪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