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钩鱼短尾漂怎样调漂

信息来源-中国钓具之都博览城先记住:一定要半水调漂。 漂尖到钩的距离不得超过水深。怎麽知道?很简单:多在铅皮座上绕一些铅皮,把漂向钩的方向移动到最小距离,抛入水中,漂沉到水中不见出来,提出,一点点剪去铅皮,漂尾露出水面四目。这种状态,就是台钓中所说的水中天平!就是说:漂尾在四目这点上的浮力在水中与底下的太空豆、铅皮连接环、双钩等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即:重力=浮力,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破坏 ,漂目就会发生变化。

钩鱼短尾漂怎样调漂

2,关于调目的请教

低于调的目数为灵,高出则为钝。楼主可以在透明物体里面试验一下就明白了。
灵顿争议,还没有定论。钓目大于调目就是钓顿了
所谓调灵顿,如调6目钓6目,属于不灵不钝; 调6目钓1-5目,属于钓灵; 调6目钓7目以上,属于钓钝。
调高灵,还是调低灵,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单饵调漂吧,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去搜搜,还有好多方法,各有特点

关于调目的请教

3,5目亮的电子鱼漂调几钓几

依旧是调四钓二即可,其实由于不同电子漂的目数划分尺寸不同,导致成为调6钓3等,而且钓目的判断一般不如白天漂清楚,但是由于 晚上鱼的个体大一些,一般可以等清晰一点的口,基本上够用。如果晚上口很轻,风也不大,建议使用夜钓灯,如果有风浪,建议使用电子漂。
不论浮漂目数的多少,调漂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例如调四钓二,钓组在组装好后,浮漂座移到铅皮座附近(漂尖碰不到铅皮),扬竿入水,看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要增减铅皮的重量,使浮漂露出水面四目,然后挂饵,扬竿入水后,浮漂下沉,移动浮漂座,使浮漂露出水面二目,这就是调四钓二的过程。如果是搏大物,可以调八钓二,而且比较灵敏。而浮漂目数的多少,一般能说明浮漂的长短,水深决定使用浮漂的长短。由于篇幅有限,使用浮漂大小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搜索,很方便。

5目亮的电子鱼漂调几钓几

4,看看我调漂方法那里需要改进还有告诉我一下我每步都是什么

铅皮挂钩调钓目钓目是用铅皮调出来的?没听说。
教调标的帖子有很多,总结的也很全面,不在复述。你第一步找底时注意,因坠很沉,所以底就是当时你找的底加上你的子线的长度。找底后用标上2个太空豆最上面那颗做下标记。还有就是你在进行第一步时,不妨将第一步的时间加长。比如你将坠和标全没入水中后不要去调它,先去和饵哈等等做一些别的准备工作。等标和线全在水里泡20分钟左右后再进行调标。
楼主的问题有一点点的问题。你的第一步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没什么必要这一步。你的第一步是找底,第二步是半水调漂,第三步是调钓目。第一步没什么必要,主要是看看水深,虽然没必要,但也不多于。第二步,看似没问题,其实也有问题,你把漂向上移,移了多少?是漂刚全层水底?还是移了比你的子线要长的多的一段距离?要是漂刚层水底的话,你调的漂根本不准,因为我们子线的长短一般都和我们漂尾的目数差不多长的(例如11目漂等,,,),这样,你在移漂调4-5目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你的一子线在水底弯曲,或双子线弯曲,也有可能出现你所说的调4-5目。你的第三步调钓目。何必用铅皮呢?你要是双钩都挂铅皮的话,那你钓可能比较顿。其实在你调钓目的时候前面还有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找底。空钩找底,然后再挂耳调钓目。上面是你调漂整个过程出现的问题,有什么不对的可以回帖给我。给你推荐一下正确的调漂:一、目测水深。二、半水调目(你的半水要是米有子线长的话,那就直接上抄网吧 )。三、空钩找底(这个你应该会的,就是漂露出的目数比你调的目数多,就找到底了)。四、挂耳调钓目。
我的饵轻,还没到底就全化了。请教,怎么办?

5,钓鱼调漂怎么调在不知深浅的地方本人初学

1). 首先,我们将铅皮缠到铅皮座上,然后扬竿入水找深浅,也就是所谓的找底。如果入水后,看不到浮漂,就将漂向上移动,直到漂尾与水面一平, 2).接着就提竿,将浮漂象下移动(浮漂座上下各有两个太空豆)但是暂时不要移动最上面的那个太空豆,那是标视水深浅的,起定位的作用。 一会修整铅皮的时候用的着。 3).如果钓组入水后,漂躺在水面上,就向下移动浮漂。直到找到上面说的深浅。 4).将竿提出,把浮漂向下移动到方才留着没移动的太空豆与最下面的钩之间距离的一半地方,也就是小于实际水深的方。或者干脆把漂移动到坠子附近,用剪刀修剪铅皮。注意: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漂在水中露出四目,这个时候也就完成了调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这个修剪铅皮的过程,同样方法你也可以调 5、6、7、8、9、10目。也可以调 1、2、3、目,全看你想怎么调,需要多少了。其关键是修剪铅皮的重量!有人也许问,怎么调一目啊?铅皮都很轻了。轻那你不会换一块大的铅皮重新修剪?笨的你。:) 5).接下来,就是台钓调漂关键的地方了,找底。这个时候你需要在准备一小块铅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个小钩给包上,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个小钩!然后扬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动浮漂,直到露出开始调的四目。然后就提竿,把小钩上的铅皮拿下来,在将钓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几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轻微的移动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为什么要露五目呢?因为才用铅皮找的底,不过是粗略的知道钩在水中的大体位置。拿下铅皮后,由于浮漂的浮力大于下面钓组重力,所以会上浮,而这个上浮距离是我们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话,双钩挂一般大小的耳会出现双饵都离地的现象。而不是单饵触地的最佳状态。将浮漂调到露五目的时候,说明水下单钩真的找到了底!!因为单钩着地后,由于脑线的支撑作用打破了原来悬浮状态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细的一点点一点点的将浮漂向下移动。直到水面上刚刚、刚刚好露出四目为最佳。注:一定是由五目一点点向下移动到四目!!! 6).至此。就剩下最后一项工作了,就是再将浮漂向下移动两目的长短。到此,整个调漂过程才算完成。

6,怎样调漂简单点

简单适用就好, 最好有经验的说说。 不懂的不要乱说哈 。 乱说的我诅咒他生个儿没xx。 分肯定很高 一、选漂 在野钓的选漂上,底钓时最好选用细长
一)、不带饵调标   1、空钩、半水调4目(即通常所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 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 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了。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时饵团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 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 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另补充: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上钩饵悬浮, 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一)、不带饵调标   1、空钩、半水调4目(即通常所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 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 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了。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时饵团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 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 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另补充: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上钩饵悬浮, 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7,怎样调鱼漂

)然后修剪铅皮,挂上饵料后,(这样调漂最准,主线入水的长短对浮漂也有影响空钩离底30到50公分。 这就是台钓中的调4钓2,因为主线也有重量,就可以了,上捋浮漂直到露出水面2目,使其饵料自然落底,水面露出4目,便宜的线还吃水的哦,钓鲤鱼鲫鱼都可以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加减铅皮的重量,调整浮漂的吃水深度来实现调漂。
一)、不带饵调标   1、空钩、半水调4目(即通常所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 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 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了。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时饵团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 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 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另补充: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上钩饵悬浮, 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一)、不带饵调标   1、空钩、半水调4目(即通常所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 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 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了。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时饵团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 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 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另补充: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上钩饵悬浮, 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台钓饵料的制作配方 1.主要原料选配 制作粉状饵的原料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植物性原料常用的有小麦、玉米、大麦、黄豆、豆饼、红薯、土豆、海藻、干青草等;动物性原料主要有鱼粉、南极虾粉、鳗鱼粉、动物肝粉、蛋黄粉等。如果现配现用钓取某些对象鱼的饵料,还应准备一些鸡、鸭、猪、羊等的血液及蚌肉、鲜活河虾、螺蛳肉打成的浆等。此外,还应准备调配各种专用饵所需的食用香精、食用色素和有关调味料。2.加工程序(1)首先将大麦、小麦、玉米、豆饼等原料用粉碎机分别磨成粗细不一,分袋存放。调配钓鲤鱼、青鱼的专用饵,料磨粗一些,钓鲫鱼的应细一些。(2)再将料烘炒至色泽淡黄均匀。每个品种分别炒熟,并掌握好文火、勤炒、量少的要点。 (3)把各种经烘炒的原料待自然冷却后,按不同专用饵的配比倒入盆内混和,而后把可溶于水的食用香精和其他多种引诱剂一起倒入并拌匀。再用低温烘烤或文火烘炒一下,去掉多余的水分。最后把配制好的饵料按每次用量分别装入密封性好的新塑料袋内保存,以防止走味、霉变。3.几种常用饵料的配比(1)鲫鱼饵 按垂钓一天用0.2千克计算,一次配料2千克为宜。各种料的比例为:黄豆粉或豆饼粉15%、红薯粉或土豆粉15%、细玉米粉45%、大麦粉20%、蛋黄粉5%,再加入适量的清香型香粉和白色、淡黄色等食用色素。(2)鲤鱼饵 鲤鱼身大、体壮,胃口也大,故一次配料应不少于3千克,且用料应稍粗一些。具体配比是:大麦粉25%、玉米粉40%、蚕蛹粉或鱼粉15%、动物肝粉5%、红薯粉或土豆粉15%,再加入适量的浓香型食用香料和食用色素。(3)草鱼饵 台钓饵配制以素为主。主要原料为草干粉30%、小麦粉15%、玉米粉20%、土豆粉25%,再加入10%的海藻类粉料。这种饵入水即开始化散,草香、藻味随波漂流,可很快诱集成群草鱼汇集钓点。

文章TAG:5目的短尾漂怎么调目的  怎么  钩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