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蒋青海钓鱼书籍哪本最值得看

蒋青海钓鱼书籍《垂钓全攻略——钓鱼篇》这本书最值得看。《垂钓全攻略——钓鱼篇》一书内容指向分明,精选了目前城市乡野等生态环境中常见鱼种进行分述解析,包括鲫鱼、鲤鱼、鳊鱼、草鱼、青鱼、鲢鱼、黑鱼、甲鱼、鲶鱼等。每种鱼种逐个介绍,并提供相应的垂钓技巧及方法,对每个鱼种的生活习性、钓饵配置、垂钓用具、钓点选择、适宜钓法、季节气候影响、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解。书中内容针对性极强且丰富翔实,语言通俗易懂。

蒋青海钓鱼书籍哪本最值得看

2,钓鱼的图书目录

译者序引言第一部分 起步 第1章 基础知识第2章 钓线的末端:鱼饵第3章诱饵第4章 假绳第5章 钓钩、钓坠、扣环、旋转接头和钩浮第6章 钓线第7章 钓竿第8章 绕线轮第9章 淡水鱼第二部分 你要钓的鱼第10章 咸水鱼第三部分 现在开始垂钓第11章 几种结扣第12章 带饵甩竿第13章 旋式诱饵钓鱼和旋式甩竿第14章 假蝇投钓第15章 如何猛拉钓钩把鱼钩住、与鱼较量及抓鱼上岸第16章 垂钓的地点和时间第17章 到达垂钓地点:步行、驾车或乘船第18章 成功着装第四部分 吃鱼第19章 清洗及储藏你钓到的鱼第20章 做鱼、吃鱼第21章 除了吃鱼还有摄影和剥制标本第五部分 十大秘诀第22章 作为一项互动运动的垂钓:十个网址第23章 十本必备书籍第24章 十本必读书籍第25章 十个我最喜欢的垂钓地点第26章 十个垂钓大鱼的地点

钓鱼的图书目录

3,中国古代有没有专门写鱼或者钓鱼的书

转的别人的、一、《养鱼经》,又名《范蠡养鱼经》、《陶朱公养鱼法》。 二、《种鱼经》,亦称《养鱼经》、《鱼经》。三、《闽中海错疏》。四、《海味索引》。五、《鱼品》。六、《渔书》。七、《官井洋讨鱼秘诀》。我国养殖鱼类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间有不少关于鱼类的著述。现存的古代鱼书主要有如下数种:   一、《养鱼经》,又名《范蠡养鱼经》、《陶朱公养鱼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养鱼业已相当发达,越国大夫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辞去官辞,便带着西施隐居在现在的无锡太湖之滨。范蠡提出“种竹养鱼千倍利”的主张,大力发展养鱼事业。齐威王曾召见他问道:“公富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乎?”范蠡答道:“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鱼也。公元前475年,范蠡把自己的养鱼经验写成《养鱼经》。全书仅三百四十三字,却开创了我国的科学养鱼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一百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范蠡的养鱼理论中,已提及雌雄鲤鱼配比以及鲤鳖混养等内容,颇有参考 二、《种鱼经》,亦称《养鱼经》、《鱼经》。共一卷,分三篇,分别讲述鱼苗、养鱼方法及鱼的种类,也是较早的一部鱼书。作者为明代学者黄省曾。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南京吴县人,系嘉靖年间举人。 三、《闽中海错疏》,三卷,明代屠本畯著。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人,是个学者,写过多种鱼、农书。本书是他在福建任官时期所作,前面有“自序”,题“万历丙申”,即公元1956年。书中专记闽海的水族,计“鳞部”二卷,共一百六十七种;“介部”一卷,共九十种。后面还附记并非产于当地,但时常看到的水产两种。该书在介绍每种水产时都注明形态和习性,有的还附作者的按语,或援引典籍。后来又有徐{火勃}(也是明人)替该书写过“补志”,故书中凡有“补疏”二字的皆出于徐氏之手。《闽中海错疏》在描述海产动物生态时,很注重科学性,有的释文还很生动,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古代鱼书。 四、《海味索引》,一卷,亦为屠本畯所著。自序上说,张九峻食海味,随笔作赞、颂、铭、角,凡十六品,颇多不实之处,因此著成本书,加以订正。本书的规模不及《闽中海错疏》,但可视为该书的姐妹篇。五、《鱼品》,一卷,明代万历进士顾起元撰,作者自号“遁园居”,南京江宁人,书中记载了数十种鱼,皆为江东地区所产,文字极为简单 六、《渔书》,这是一部残存的鱼类专著,但内容丰富,颇具参考价值。据已故著名农学家王毓瑚推测,“看来全书可能是十四或十六卷”。(《中国农学书录》)残存的为二至十三卷,从卷二到卷十列记水产,每卷为一类,均有卷目,分别标为“神品”、“巨品”、“珍品”、“杂品”、“介品”、“柔品”、“畜品”、“蔬品”、“海兽”,内容杂引古代文献,近似谱录。卷十一为“渔具”,又分“网类”、“{纟连}类”、“杂具”、“渔舟渔筏”等子目。卷十二题“附记载”,征引典籍经文。卷十三题“附记异”,摘录各种杂记小说中的记载。此书留存下来的为明刻残本,作者及年代均无考。但从书中文字可推知作者大约就是该书按语中时时出现的“蠡史”,“蠡”自然取于“范蠡”之意了。又据卷三“海大鱼”条的按语:“余家海上,与大海通,故大鱼往往见面知之。”卷四“江瑶柱”条有“余在越三年”,可知作者的家乡一定在沿海地区,但又不是浙江(越)人。《渔书》中所记渔具的内容,为他书所罕见,可称该书特色。书中还记有以声探鱼的古法,如卷四“石首鱼”条写道:“每岁四月,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用下网截流取之。”十分可取。七、《官井洋讨鱼秘诀》,此书的作者及写作年代亦无考,但书的扉页上注明系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抄录。官井洋为海名,书中专讲官井洋内的暗礁位置以及鱼群早晚随着潮汐进退的动向,极为详细,并述及寻找鱼群的秘诀,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鱼书。八、《记海错》,一卷,系清代训诂大家郝懿行所撰。作者的家乡在山东滨海地区,对大海很熟悉,见过的海产也很多。书中所记海产共四十九种,并征引古籍试加贯通,对某些海产的得名还作了简明的解释。据书前小引所题为“嘉床丁卯”,即1807年成书。九、《海错一百录》,这是一部相当全面的福建海产记录,共五卷,清代郭柏苍著。郭氏,字帘秋,福建侯官人,对当地海产相当熟悉。该书内容包括“记渔、记鱼、记介、记壳石、记虫、记盐、记菜”等部分,并附录“海鸟、海兽、海草”。此书作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从以上几部鱼书,足见我国古代人民对鱼类已有精深的研究,录之于文人笔下,给今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有没有专门写鱼或者钓鱼的书


文章TAG:钓鱼类书籍钓鱼  鱼类  书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