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骨鱼的特征有哪些

鲨鱼、鳐鱼和魟鱼都是软骨鱼,它们的骨骼由软骨构成。软骨虽然比硬骨脆弱,但它的强度仍然很大,足以支撑海洋中最庞大的动物。软骨鱼没有鱼鳔,却有一个很大的肝脏,经过消化的养分像油一样被储藏起来,这里的比重比水要轻,起到了和鱼鳔类似的作用。但它的效果比起鱼鳔却要差一些,所以鲨鱼要经常地保持运动,否则就会一直沉下去。

软骨鱼的特征有哪些

2,软骨鱼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目前人类所知的软骨鱼大约有850种,这些鱼都生活在海中,身体都比较庞大。在这类鱼中,那些巨大的鲨鱼体长可达15米,但是也有某些软骨鱼体长仅仅30厘米。大多数软骨鱼都是活跃的捕食者,它们以其他鱼类为食,上下颌都长着锋利的牙齿。利用肌肉,软骨鱼的尾巴可自由不停地左右摆动,这和那些用身体的波动面前进的无颌鱼有些相似。软骨鱼具有流线型的身体,上面覆盖着像砂纸一样的粗糙皮肤。当它们在水中流动时,张开大嘴,就会吞进数量众多的浮游生物。有的软骨鱼会产卵,但大部分种类的软骨鱼直接生下幼鱼。
任务占坑

软骨鱼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3,关于全骨肉鳍软骨硬鳞真骨鱼类

全骨鱼次亚纲(Holostei)这是出现于晚二叠世并在中生代前期广布于世界各地,介于软骨硬鳞鱼类和真骨鱼类之间的鱼类,现今残存者极少,北美淡水中的Lepidosteus(鳞骨针)及Amia(弓鳍鱼)可为其代表。头骨已经骨化,尾鳍趋向正型。胸、腹鳍仅远端分节,背臀鳍部分分节,鳞片已表示出硬鳞向骨鳞的过渡性质。Redfieldin Hay(雷氏鱼),是软骨硬鳞鱼向全骨鱼类过渡的早期代表,它保留着许多软骨硬鳞鱼的特征,但尾鳍半歪型或近正型,各鳍鳍条数目减少,颌骨变短等方面已大大的进步了。侏罗纪的Dapedius是全骨鱼类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上颌骨变短,其后端膨大减少;尾表面上已是正型;鳞失去了中间的齿鳞层;鳍中骨质鳍条数明显地减少;脊椎骨的椎体骨化已发展了。我国华北、华南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发现的Sinamia Stensiu(中华弓鳍鱼)是全骨鱼类另一类群的代表,体呈长梭形,稍侧扁,头长,背鳍基部相当长,臀鳍基部短,但鳍条长,各鳍均无棘鳍,菱形鳞片后缘下部有锯齿。肉鳍亚纲(Sarcopterygii) 肉鳍鱼类又称内鼻鱼类(Choanate),肺呼吸,具内鼻孔,双背鳍,齿鳞。偶鳍基部有较发达的肌肉及粗壮的骨骼。原型尾。本亚纲主要繁盛于泥盆纪,此后很少,极少数属种残存至今。由本亚纲某些类群在泥盆纪时进化出两栖类,因此本亚纲在脊椎动物进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世界有13 目49 科158 属约837种;中国有13 目40科90属约 202 种。内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组织;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体常被盾鳞 。脑颅为原颅 ,上颌由腭方软骨,下颌由梅氏软骨组成。鳃孔每侧5~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 ;或鳃孔1 对,被以皮膜。雄鱼腹鳍里侧鳍脚为交配器。肠短,具螺旋瓣。心脏动脉圆锥有数列瓣膜。无鳔。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卵大,富于卵黄,盘状分裂,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分布于低纬度海洋 ,个别栖息淡水 。下分板鳃和全头2亚纲。由于软骨鱼类的骨骼为软骨,在地层中除保存有牙齿和棘刺外,其他部分的化石极为稀少,而牙齿又多呈分散状态保存,难于了解其排列组合形式。许多古生代的属种仅是以个别牙齿或残片为代表,从形态上进行分类,故对一些主要类群的发展历史及彼此间的亲缘关系仍不清楚。软骨鱼类的化石出现于早泥盆世晚期,繁盛于石炭纪 ,一直延续到现代。在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淡水沉积中普遍存在的异棘鲨(肋棘鲨)类,且有保存完好的个体。它代表从海水侵入淡水的一支。现今的赤魟亦可溯西江到达南宁。自古生

关于全骨肉鳍软骨硬鳞真骨鱼类


文章TAG:怎么  怎么样  软骨  软骨鱼  软鳞鱼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