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书法大全作品,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诗句书法作品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3-02-16 01:07:50
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诗句书法作品
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标签: 战争 爱国 忧国忧民 边塞 唐诗三百首 写景 诗 场景 情感 其他 景色译文 注释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唐诗三百首钢笔隶书临摹字帖什么地方有卖
由于钢笔隶书的实用性远不及楷书和行书,因此市面上很难看到有钢笔隶书,字帖出售,就书写水而言,也只有在钢笔书法大赛的获奖作品中,能看到部分优秀的钢笔隶书作品,因此,学习钢笔隶书,最好还是到毛笔碑帖中去寻找范本,尤其是东汉时期的大量碑刻,如,结(曹全碑),(礼器碑),(迁碑)(石门颂)等,都是我们学习隶书的,极为理想的范本。
3,唐诗三百首哪几首诗的毛笔字最好写
1《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2.《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4.《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5.《早秋三首·其一》唐代:许浑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4,唐诗三百首哪几首诗的毛笔字最好写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书法是种艺术,一个“永”就可以写出数百上千种变化,并非简单就好写。 书法界有言:颜筋柳骨,经过后世的总结、提炼所提供的颜真卿、柳公权的精华唐诗字集是最适合习练的,对入门、晋阶皆有帮助。 颜体:登鹳鹊楼、寻隐者不遇、夜宿山寺、风、满江红、玉树后庭花、春晓、昭君怨、终南望余雪、鹊桥仙、望天门山、秋词、从军行、题都城南庄、游子吟、春江花月夜、春望。 柳体:春夜喜雨、静夜思、寻隐者不遇、江雪、鹿柴、送别、春晓、登鹳鹊楼、塞下曲、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钱塘湖春行、山行、凉州词、芙蓉楼送辛渐、出塞、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两本精华字帖都收录了《寻隐者不遇》、《春晓》、《登鹳鹊楼》,这三首应当都是各代大家最喜爱练笔的唐诗了。
5,隶书唐诗三百首28字
隶书唐诗三百首28字唐代杜牧《山行》释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杜牧的这首《山行》是即兴咏景诗,也是咏物言志的诗篇,蕴含着诗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志趣的寄托,给后人无限的启迪和鼓舞。诗中不仅用蜿蜒连绵的山路、高居山巅的人家、多姿多态的白云、如火的红叶,装点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美好画面。还把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的美丽,和江南二月绚烂的春花做比,让霜打之枫叶胜出几分。这正是作品的可贵之处,透过那一片红色,诗人看到的是秋天热烈蓬勃的生命力。杜牧跳脱出一般封建文人悲秋伤秋的哀伤叹息,浓墨重彩地来歌颂秋色之美,体现的是豪迈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人英爽俊拔之气,使这首诗成为秋色的赞歌。隶书唐诗三百首28字《淡墨秋山诗帖》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联袂,不到平山谩五年。【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浑,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杰作.此帖传布有绪; 历代著录于《墨缘汇不雅》、《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一共28字的古诗这三首诗,说话风趣谐趣,滑稽俚俗,含有讥讽之意,尤为特其余是,虽为五言诗,但着末一句却只有两个字. 这种诗,着实是谐趣诗的一种,由五言三句、末句二言组成,前三句是描述性的说话,而末句是判断或评论,用来点明或凸起主题。扩展资料隶书的结构特点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6,古诗三百首大全文档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回答者: 在春天逃走 - 经理 四级 2-14 12:28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7,唐诗三百首有哪些
我觉得说唐诗三百首,其实这里的“三百”是泛指的吧?
以下供你参考: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登幽州台歌
古意
琴歌
送陈章甫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夜归鹿门山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韩碑
燕歌行·并序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二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遇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五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春思
晚次鄂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其一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三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利州南渡
苏武庙
宫词
贫女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二
玉阶怨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其四
江南曲
回乡偶书
桃花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凉州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
滁州西涧
枫桥夜泊
寒食
月夜
春怨
征人怨
宫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乌衣巷
春词
后宫词
赠内人
集灵台·其一
集灵台·其二
题金陵渡
宫词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其一
赠别·其二
金谷园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瑶瑟怨
马嵬坡
已凉
金陵图
陇西行
寄人
杂诗
渭城曲
秋夜曲
长信怨
出塞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三
出塞
金缕衣
〖五言古诗〗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王维:送别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送杨氏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王昌龄:塞上曲 王昌龄:塞下曲
李白:关山月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李白:长干行
孟郊:烈女操 孟郊:游子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李颀:古意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琴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寄韩谏议
杜甫:古柏行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山石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石鼓歌 柳宗元:渔翁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高适:燕歌行并序 李颀:古从军行
王维:洛阳女儿行 王维:老将行
王维:桃源行 李白:蜀道难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李白:将进酒
杜甫:兵车行 杜甫:丽人行
杜甫:哀江头 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沈全期:杂诗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王湾:次北固山下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送友人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杜甫:月夜
杜甫:春望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终南山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汉江临眺
王维:终南别业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新年作 钱起:送僧归日本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刘脊虚:阙题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纶:李端公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蜀先主庙
张籍:没蕃故人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杜牧:旅宿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早秋 李商隐:蝉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凉思 李商隐:北青萝
温庭筠:送人东游 马戴:灞上秋居
马戴:楚江怀古 张乔:书边事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崔涂:孤雁
杜荀鹤:春宫怨 韦庄:章台夜思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崔颢:黄鹤楼 崔颢:行经华阴
祖咏:望蓟门 李颀:送魏万之京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酬郭给事 杜甫:蜀相
杜甫:客至 杜甫:野望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登高
杜甫:登楼 杜甫:宿府
杜甫:阁夜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韩翃: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春思 卢纶:晚次鄂州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温庭筠:利洲南渡 温庭筠:苏武庙
薛逢:宫词 秦韬玉:贫女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王维:鹿柴 王维:竹里馆
王维:送别 王维:相思
王维:杂诗 裴迪:送崔九
祖咏:终南望馀雪 孟浩然:宿建德江
孟浩然:春晓 李白:夜思
李白:怨情 杜甫:八阵图
王之涣:登鹳雀楼 刘长卿:送灵澈
刘长卿:弹琴 刘长卿:送上人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李端:听筝
王建:新嫁娘 权德舆:玉台体
柳宗元:江雪 元稹:行宫
白居易:问刘十九 张祜:何满子
李商隐:登乐游原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李频:渡汉江 金昌绪:春怨
西鄙人:哥舒歌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李白:玉阶怨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张旭:桃花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春宫曲
王翰:凉州词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下江陵 岑参:逢入京使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韦应物:滁州西涧
张继:枫桥夜泊 韩翃:寒食
刘方平:月夜 刘方平:春怨
柳中庸:征人怨 顾况:宫词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春词 白居易:后宫词
张祜:赠内人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张祜:题金陵渡
朱庆馀:宫词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遣怀 牧:秋夕
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杜牧:金谷园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瑶池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贾生
温庭筠:瑶瑟怨 郑畋:马嵬坡
韩翃:已凉 韦庄:金陵图
陈陶:陇西行 张泌:寄人
无名氏:杂诗 王维:渭城曲
王维:秋夜曲 王昌龄:长信怨
王昌龄:出塞 王之涣:出塞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杜秋娘:金缕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文章TAG:
古诗三百首书法大全作品古诗 诗三百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