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为什么他们钓鲫鱼总是忽视送漂口

1、漂的浮力较大,调钓的又偏上迟钝,如调高钓低,造成剩余浮力较鱼的吞饵力度要大,鱼吸饵入口的动作反映不出来,吃死钩抬头后漂在失去下压目数的饵重后向调目复位出现“送漂”;2、浮漂调钓的目数较接近,即钓的较钝,子线偏短偏硬,鱼吃饵又较活跃,在此情况下鱼吞饵入口的同时若抬头过铅坠即会造成“送漂”;

钓鱼为什么他们钓鲫鱼总是忽视送漂口

2,请教为什么只有送漂才有鱼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等着 老师给上课了:tong::tong:
我也是无钩调四目.上的鱼基本是送漂得的.但今总算有点理解.是调的太钝了.
你有没有半水称一下饵重?无钩的时候调的多少???4目吗?
钓得太钝了!只有鱼咬死钩后上浮才上鱼。
我认为.无钩调4目钓2目是正确的.但你是不是忽劣了两饵的重量.你调标时半水称过两饵的重量吗?

请教为什么只有送漂才有鱼

3,台钓送漂浅谈 如何送漂

当然是易渔具商城啦!渔具超市皇冠卖家超值推荐!!! 常见网站有钓友讨论或交流在采用“台钓”垂钓鲫鱼过程中,浮漂的“送漂”现象,而且更多的是对此漂相的出现感到极为苦恼和困惑,竭力欲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台钓实践及体会谈点个人看法。 diaoyula.com 一、“送漂” 现象在台钓中正常吗?从多数钓友的文章或跟帖看,似乎认为台钓不该出现“送漂”,是不正常现象,也有人在聊天室问过我此类问题。我的体会和看法是再正常不过了。当然首先有个界定条件――就是“送漂”能中鱼,这是个讨论的基点,不中鱼的漂相无所谓正不正常,应属于读漂的另一码事。那正常的理由何在: 台钓虽说标准的漂相是“有力的一顿”,但并非唯一,就象台钓不是只能“调四钓二”一样,否则其先进性和生命力就无从谈起。“台钓”较之“传统钓”的漂相可以说更为丰富和多样,除“送漂”和“下顿”外,由于漂的高灵敏度及较大的动态范围还会出现诸如半水的“滑漂”、“停顿”、“加速”、“点动”等漂相,这些漂的“异常”情况在能中鱼前提下均属正常。 当然玩台钓的钓友都清楚,以台钓法垂钓过程中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反复不断地对浮漂进行调整,其中除为保证和提高中鱼率外,在此前提下也有为促使或放大浮漂出现“有力一顿”的漂相用意,但“有力的一顿”不可能孤立出现,应是在漂的调钓,线组配置,鱼的吃饵习惯状态,饵的适口性等适当时候的必然出现。若是不出现或出现了不中鱼,就不能认为其它能中鱼漂相属不正常。我常遇到“有力的一顿” 空杆连连,而其它漂相却能准确中鱼的情况,你能说漂不下顿我不提杆,或是说其它漂相情况下的中鱼不算数?此外在众多的台钓技术中有一个“让口”术语,实际上“让”的就是不中鱼的漂相,这其中排除的可能就有“有力的一顿”,因此正常的漂相应是能中鱼或准确率较高的漂相,而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漂相。 二、“送漂”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确实是个让人比较困惑和说不太清的话题,更主要是对实战的指导意义不大。但出于好奇我也做过一些试验,并结合实践我认为大体有这么几种可能(仅指钓底): 钓鱼啦钓鱼网 1、漂的浮力较大,调钓的又偏上迟钝,如调高钓低,造成剩余浮力较鱼的吞饵力度要大,鱼吸饵入口的动作反映不出来,吃死钩抬头后漂在失去下压目数的饵重后向调目复位出现“送漂”; 2、浮漂调钓的目数较接近,即钓的较钝,子线偏短偏硬,鱼吃饵又较活跃,在此情况下鱼吞饵入口的同时若抬头过铅坠即会造成“送漂”; 3、选用的浮漂属溜肩长身硬尾漂,因重心偏上又是属较“猴”的漂,若遇钓点水较浅会有较多的 “送漂” 出现。 以上几种情况任一种存在都可能出现“送漂”中鱼,几种情况若复合存在“送漂”中鱼的可能性将更大。 更多钓鱼知识请访问钓鱼啦 三、“送漂” 的解读体会: 1、浮漂出现快速地上送一般是小鱼闹漂或鱼撞上入水的风线所致,小鱼闹漂尤其在使用彩色太空豆时较多见; 2、送漂较缓且幅度不大,跟着浮漂以自然下降的速度复位,一般是浮漂调钓的灵敏度较高,鱼吃饵前水压变化造成; 3、饵入水一段时间后缓缓地间断上升,一般是饵料的溶散过程; 4、浮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停顿后扬杆不中鱼,多半是小鱼吃饵但因饵太硬或太大无法入口的顶饵所致; 钓鱼知识学习网站 5、浮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停顿后方可扬杆,最好稍等一下看是否接着出现下顿,若有,此时扬杆中鱼率极高,上升过程中一般中鱼率很低;
(一)、不带饵调标 1、空钩、半水调4目(即通常所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 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 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了。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时饵团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 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 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 另补充: 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 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上钩饵悬浮, 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第一种是“去饵校对法”:  第一步,半水、双钩上饵(饵团大小与实钓时相同),主线入水(这一点不可忽视),加减铅皮使漂顶与水面平齐; 第二步,去掉长脑线钩上的饵(短脑线钩饵保留),观察漂露水面目数;  第三步,定位实钓时,将漂上移,使之露出上步骤去掉底饵时的目数,即为钓目。  另一种是“垂直归零法”:  第一步与前一种方法的第一步相同;  第二步,定位实钓时,将漂上移露出水面1目,即为钓目。 前天尝试了一种新的台钓方法(调灵钓钝)。冬天抓小口鱼非常具有杀伤力。以调1目钓2目为例: 1.空钩半水调1目。 2.空钩找底,浮漂往上移直到露出2目。此时的2木就是自己需要的钓目。 双钩状态是下钩到底,上钩悬浮。 这种调钓方法属于调灵钓钝,适合在冬天用拉饵施钓好处在于可以忽略饵料自身的重量, 同时能保证下钩刚好轻触底或者躺底,上钩悬浮状态。 鱼来觅食时吃上钩漂像多为顿口,吃下钩为送漂或者黑漂。再配上一根好的漂杀冬天 的吃口就有把握了。

台钓送漂浅谈 如何送漂


文章TAG:钓鱼为什么都是送漂钓鱼  为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