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赣州市信丰县等一座山有一座佛像是什么地方

【桃源圣地旅游风景区】位于西丰县陶然镇,距县城10公里。此风景区原址为陶然乡乾德水库。相传大清乾隆年间,弥勒佛祖驾祥云经青龙山上空,见此地灵气充盈,欣喜...
那上面写了您好,您从赣州市信丰县到工业园,因在某个等车亭等

{0}

2,东莞佛灵湖水库作文

我家屋后的山后面有一座水库,名字叫白凤湖水库。水库不大不小,围绕着一座座山。那里的山真的很多,一座接着一座。春天,树木都发了芽,近的看,非常可爱; 夏天,树叶茂盛,好像给大地披了一件绿色的衣服; 秋天,树叶的颜色五颜六色,有红色、绿色、黄色……千姿百态,非常奇妙;冬天,树叶都落下来了,只剩光秃秃的树枝和树根了,下雪的时候看去,好像给大山盖了一层白白的棉被。水库的水面时而平静,时而波光粼粼,有时水面还冒着水汽,远远望去,犹如仙境一般。一座座山若隐若现,太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水面上金光闪闪。那里的水也非常的清澈。夏天的时候,水凉凉的,游泳非常舒适,游完泳整个人都感觉凉凉的,神清气爽。所以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跑去水库里游泳,水里还有许多小鱼,我想去抓它们,但每次都是喝了几口水,一无所获。水库还给住在附近的人带来了便利。有人曾经还在水库里养过鱼,所以有很多人经常去水库边钓鱼。从水库里流出来的水,人们还可以洗衣服、洗菜……非常方便。啊!家乡的水库真好!板凳回目录水库 杨梅山水库的作文 | 2014-07-16 08:06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村子,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这儿的水库和这儿的杨梅山。不信,你就随着我走一走吧!首先我就带你看看我们家乡最美丽的大水库吧。走出村子,你一眼就可以看到大水库,像一个梯形似的扣在山脚下。水库两旁有石子路,中间有台阶。你沿着石子路或走中间的台阶,都可以走到水库堤坝上。站在水库边上看,你会发现水库的四周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它的正面还有一个有趣的画面,那就是用小树苗拼成的四个大字“汤山水源”。水库的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使你不忍心去划碎它。当你转过身往下望,整个村子又尽收眼底,你几乎可以看到每一间房子。沿着水库往里走,那就是我们的杨梅山了。每到六月份,山上的杨梅成熟了,那一串串红红的杨梅在一片绿叶之中是特别的令人赏心悦目。村民们都挎着篮子,拿着钩子去摘杨梅。我们小孩此时也跟在大人身后,专挑一些大人摘下来的红得发黑的杨梅,然后坐在水库边上,一边吃杨梅,一边欣赏着着美丽的风景。有时,我们还会向着山上大喊:“你好吗?”不一会儿,对面也传来了“你—好—吗”的声音。这让我们乐此不疲。看了我们家乡的水库,我们家乡的杨梅山,此时,你是不是觉得它们确实令人难忘?不管你是不是,在我的心目中,那将是我永远都抹不掉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佛灵湖水库东莞市寮步镇,跟同沙水库很近,四面环山,修了环湖路,可以烧烤\游泳\爬山,门票10元一个人,40元一个炉子,听说可以真人野战,具体不详

{1}

3,河南镇平菩提寺资料

镇平菩提寺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以后各代有兴有废。清康熙时,襄阳十方主持在此披荆斩棘、扩宏法教、开山辟麓而鼎建。寺内的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藏经楼重檐歇山顶结构,斗拱彩绘,于华丽之中仍见古朴清雅。两侧的建筑对称分列于左右,雕绘也以古朴清雅而见长。殿房、禅院、僧房和藏经楼下各植奇花异卉。古老的桂花、芙蓉、辛夷、玉兰、枇杷、梅花、芭蕉等各具姿态。寺后山坳里泉水穿漕入院,茵茵送爽。寺内珍藏的《贝叶经》、缅甸佛像及吴道子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菩提寺位于南阳市镇平县老庄乡杏花山东麓。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宋明两代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扩建。位于中轴线上的明清建筑有照壁、山门、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大斋堂、仓房、东西库房、禅房、道院等。附属物有碑碣10余通,其他有唐代银杏、明代玉兰,还有芙蓉、油棕、芭蕉等名贵树木。山下有陡坡水库,整个建筑在山水花木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秀丽。寺旁南麓有宛西地方自治创始人彭田的祠堂。寺内收藏的贝叶经有重要价值。 镇平县东北部杏花山上,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褥热顿释,别有洞天。 而丛竹繁衍,流泉峥琮,小鸟集翔,使位于山腰的寺院充满灵气。寺前的钟乳石琳琅满 目,石壁间的老虎洞丛林掩映,古老的银杏树守护寺围,使人游兴大增,情趣满溢。 该寺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以后各代有兴有废。清康熙时,襄十方主持在此披荆斩棘、扩宏法教、开山辟麓而鼎建。寺内的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藏经楼重檐歇山顶结构,斗拱彩绘,于华丽之中仍见古朴清雅。两侧的建筑对称分列于左右,雕绘也以古朴清雅而见长。殿房、禅院、僧房和藏经楼下各植奇花异卉。古老的桂花、芙蓉、辛夷、玉兰、枇杷、梅花、芭蕉等各具姿态。寺后山坳里泉水穿漕入院,茵茵送爽。寺内珍藏的《贝叶经》、缅甸佛像及吴道子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平放于殿前的钢石碑,石击则犹如钟鸣,融雪石则着雪即化,被奉为寺院之宝。大殿前的一对石雕动物,是缅甸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叫"嘎朵",是专门守护佛殿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及傣式、汉式、梵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构思别致,制作精巧,实为我国建筑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占地面积尽3600平方米,但它确实享誉东南亚的著名南传上座部佛寺。 据史书记载,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相传当时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的大儿子舍弃官位,削发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树,便借树取名为菩提寺。三百余年来,屡遭战乱浩劫,破了又修,回了由建,历经沧桑,直到现在。 菩提寺不仅是僧人念经、教徒朝拜的地方,而且是傣族民间艺术的一座宝库。这些艺术不仅体现在建筑、装饰、雕刻上,寺内还珍藏着许多傣族不同时期的艺术珍品,如灿烂夺目的壁画,种类繁多的剪纸,内容浩瀚的万卷经书等。 关于菩提寺的创建,有一个小故事。20世纪30年代初,福建闽南佛学院弘一大师的弟子明鉴法师来此弘法。在此期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在荒滩野地里有一颗硕大无蓬的菩提树,树下聚集着一群大大小小的鼋,他向其中一只鼋说,你们都是水中精灵,为什么不呆在水里,跑到岸上来干什么。老鼋先说,我们的祖先因作恶多端,涂炭生灵,遭到上天的惩罚,我们来此,专门为恭候大师而来,祈求大师在此建一道场,善报天下,超度亡灵,以偿还我们祖先所犯下的罪孽。明鉴大师一觉醒来,天已放亮,纵观四方无一大树,顿觉此梦蹊跷,于是一心要在此建一道场。后来在苏州灵岩山寺妙真和尚的援助下,于1935年农历八月初五奠基造舍,取名菩提莲社。当时的菩提莲社,大殿雄伟,佛像庄严,信徒云集,香火鼎盛。后于40年代毁于战火,1982年复建。由于省道陈李线的建设需要,菩提莲社于1995年搬至现址,并更名为菩提寺。 菩提寺占地18亩,所有建筑一律仿造清代寺院建筑风格,已建成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和藏经楼等房舍90余间,佛像,菩萨像42尊。天王殿里南北四尊神像是四大金刚,面对山门的是弥勒像,在弥勒佛的背面是韦驮菩萨。 天王殿采用中国传统寺庙构造进行建造,四梁八柱,象征着四面八方,天地合一。出了天王殿便是放生池,放生池面积不大,但构造独具匠心,文化底蕴深厚,池小意深。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像,和佛祖在一起的三尊像统称三世像,也就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而三圣殿里则供奉着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统称为西方三圣。在南面后墙边立着的三尊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和药师菩萨,俗语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有了阳光雨露,药师菩萨才能够把医治世间各种疾病的药草洒遍人间,为人类消灾免难。四大菩萨殿分立在大雄宝殿两侧,里面分别供奉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

{2}


文章TAG:哪个水库山上有佛哪个  水库  山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