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浮漂为什么有大有小,浮漂为啥要做成上宽下窄反过来行不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3-09-11 08:47:38
1,浮漂为啥要做成上宽下窄反过来行不
反过来也可以,制漂大师王继平就专门制作过这样的漂,也写过相关论文。但这这种漂,中心太靠下,有点类似“不倒翁”,如果风天垂钓有左右摇摆现象,再就是浮漂长收肩,顿口停顿时间过短信号抓不稳。其实只要漂身没入水中所体现的浮力和水的摩擦力都是一样的,倒过来更稳定些而已,个人拙见。你好!行,但会降低浮漂的灵敏度。如有疑问,请追问。
2,有的浮漂大有的浮漂小是浮力的区别吗请高手解答一下
主要取决于对象鱼和水深。如白鲫,因其要求特别灵敏,且饵和钩都很小,用3-4号即可,但用来钓罗非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说就有种“小白脸”的感觉。因为罗非饵粒和钩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为标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号漂为多;1.5米以上,特别有时在3米水深时,大号漂是唯一选择。因为这不但可以缓解钓深时,饵粒半水被小鱼抢走的麻烦,而且有利于缩短沉底时间。 但是,用大号漂仍然应特别注意灵敏度问题。可大时应大,可小时应小。主要取决于对象鱼和水深。如白鲫,因其要求特别灵敏,且饵和钩都很小,用3-4号即可,但用来钓罗非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说就有种“小白脸”的感觉。因为罗非饵粒和钩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为标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号漂为多;1.5米以上,特别有时在3米水深时,大号漂是唯一选择。因为这不但可以缓解钓深时,饵粒半水被小鱼抢走的麻烦,而且有利于缩短沉底时间。 但是,用大号漂仍然应特别注意灵敏度问题。可大时应大,可小时应小。
3,是不是子线长浮漂就反应小
其实十五至二十公公左右比较合适对灵敏度影响想对小些大小都有感觉理论上子线越长灵敏度越低反之则高子线硬传导信号强软线则弱脑线的长度问题很有些说道。其实质是一个钩、漂、坠三者之间的合理组合问题,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钓获量。 脑线的长度与坠的大小、施钓水域和所钓鱼种有直接关系。一般地讲,脑线越短,浮漂的反应就越灵敏。但脑线过短,鱼在吃饵时嘴很容易碰到坠子,鱼儿往往会因为异物的出现使吞食费劲儿而离去;如若脑线过长,浮漂的灵敏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提竿时机的贻误。那么到底多长多短才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是四个字--区别对待。 在静水域施钓,由于没有水流冲击,鱼吃饵的动作较轻、较平稳;又因为静水垂钓一般采用细漂和轻坠,所以,为了提高浮漂反应的灵敏度,脑线则宜短(因坠子很小,脑线虽短一般也不会引起鱼的警觉)。 在小水面垂钓鲫鱼等小型鱼,坠子宜小,脑线宜短。 在清澈见底的浅水域垂钓,脑线宜长点: 在浑浊的水域垂钓,脑线宜短点。 在江河中垂钓,流速越高,脑线越应加长些。 从季节上讲,初春和深秋垂钓,脑线宜短;夏秋之季垂钓,脑线宜长。 平坦无障碍的水域垂钓,脑线宜长;有杂草或障碍物的水域垂钓,脑线宜短。 钓素饵脑线宜短(只有这样浮漂反应才能灵敏),而钓荤饵脑线则长一点有利。 此外,鱼的密度高或个体大时,鱼吃饵时往往抢食,故脑线应长些。反之则应短点。 至于脑线长度具体到多长、多短才为适宜,各地水域环境千差万别,钓法各有千秋,加之各有各的习惯,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不过,通常采用的长度范围,还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3~15厘米。笔者曾见过有人在金沙江甩底钩,用40厘米长的硬脑线,这当然是很少见的个别情况。依本人浅见,脑线最短不要短于3厘米,最长不要超过20厘米。 脑线的粗细应随主线而定,一般比主线细0.2号左右为适宜。但也有人喜欢用粗硬脑线,脑线比主线略粗一点(指钓鲫),这样鱼吞食过程中动感较明显,鱼钩稍离地面,浮漂就会上升,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钓大型鱼为主,还是细于主线为好,一旦大鱼上钩,鱼的拉力超过主线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断掉脑线,以保住主线。 脑线的软硬各有优缺点。硬脑线挺拔,有一定支撑力,饵钩落入水底后,不容易埋入淤泥和落入石缝、水草之中;缺点是碰上利齿大鱼,有被咬断的危险。软脑线不容易被鱼咬断,且有使鱼上当的功能,但不适于水底不平和有暗草、杂物的水域。还有一个缺点是传导性能不如硬脑线,浮漂反应略微显得迟钝。:handshake
文章TAG:
垂钓浮漂为什么有大有小垂钓 浮漂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