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水肥怎么钓鱼

夏天如何在肥水鱼塘钓鱼  宜用软竿细线。在按天计费的塘子垂钓下部分钓友都摆出一派"战斗"的架势,硬竿粗线,斤把重的鲤拐子直接飞鱼入护,毫不手软。此法在鱼多口猛时确实可行,然盛夏高温鱼口甚弱,稍大形体的鱼们在这种肥水塘中严重缺氧,甚至性命难保,还哪来得"口"?这就使钓者不得不降低线组的号数来增加钓组的灵敏度,还需适当延长脑线的长度来增大钓饵摆幅,以利诱鱼。  软调钓竿的使用,可弥补线组因降低号数带来的强度不足的问题。高温时节,上鱼频率不会很高,所以使用调性较软的钓竿亦不会影响收鱼的效率。相反,硬竿起鱼力道强劲,鱼反抗力亦会增大,使用细线往往是切线跑鱼,半途而废,故而钓竿宜软不宜硬  用漂与调漂:优质浮漂的选用直接影响中鱼机率。原则上高温鱼口难开时使用硬尾长漂,动作大,行程长,可钓动态。一般规律是浅水用小漂,深水用大漂。调漂时可空钩半水调漂子总目数一半,亦可带钓饵视鱼情调任一目数,垂钓时再依鱼口不断修改,直至最佳。鲫鱼多时可钓离底,皆钓草、鲢、鳙鱼。鲤鱼多时则坚持钓底,积饵成窝,漂相主抓下顿,上述办法石塘子不大,杂鱼不多时使用最佳。然现今这种按天计费的塘子多数都常年不清,杂鱼成堆,鱼情甚为复杂。如果一味使用硬尾长漂,追求那种示漂大动,则往往是空竿频频,上大鱼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使用软尾浮漂可改善上述弊端,用漂依鱼口而定。鱼口微弱,使用小漂。鱼口大开,使用大漂。垂钓底层混养鱼以长身短尾的七目软尾漂为佳。用这种浮漂时可配合钩距调四钓二,钓不灵不钝。方法如下:绑钩时控制双钩钩距为所用浮漂示标的二目,垂钓时调四钓二即可做到一钩饵轻触水底,脑线绷直,一钩饵平躺于水底脑线略弯。饵料入水雾化,层层剥落,因上钩存有浮力可带残饵上浮,如周围有鱼见饵动如活物,必先吸之。故上钩多中大鲫,而下钩屡中鲤鱼。  气温稳定时出钓。适逢盛夏高温,酷暑至极,人和鱼都是不舒服的,如欲垂钓,得寻天气多日稳定的期间出行。哪怕是连续几日的高温,只要气温不变化,塘中鱼还是肯咬钩的(大概是鱼已适应了这段期间的环境吧)。如果天气闷热,气压很低或雷雨前,则大形鱼体的鲤草鱼很少咬钩,可专事钓鲫。再则浅水塘鱼怕风浪,多数钓友认为有风起浪塘中增氧,鱼必大咬,人亦凉快许多,于是纷纷出钓。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收获甚少。原因是塘中水浅,风浪起时,搅动水底,鱼儿纷纷躲避或停于水底不动,就算溶氧再足哪有心思吞钩  用饵:在高温肥水塘垂钓用饵有两种情况:一是用饵味道极冲,刺激鱼儿咬钩;再一种情况用饵味道清淡,吸之顺口,讲求饵料状态。当然要依鱼情而定,原则上是投放的鱼平时喂什么,就用什么来钓会好些。当然加些增氧、雾化或促饿类商品饵以及麸皮、玉米粉等而改善鱼饵入水的状态及入口性能亦未尝不可
香味在前,,,

夏天水肥怎么钓鱼

2,水肥鱼不咬钩

肥水水域钓鱼技巧 天然肥水中的饵料使用必须注意,天然而成的肥水中用饵要走两个极端。 搭配饵料时一定要注意,高温用清淡,低温用重味。高水温会使水中的微生物繁殖迅猛,鱼类则终日饱食,对送到它们嘴边的大鱼大肉根本不会理睬,此时鱼的吃饵习惯会和人吃东西一样,在大热天都想来点清淡爽口的。而且高温会使水中氧气含量严重不足,水中微生物又多,和鱼类争氧现象严重,致使各种鱼类的供氧不足。摄入的氧气量也就基本能维持鱼体器官的正常生理运转的需要,所以他们进食的时候一定是选择消化食物消耗自身能量最少的东西来吃。蛋白含量较高的饵在鱼的肠道内消化需要多部分解转化,这样会消耗更多的体能,从而需要更多的氧气。而清淡饵就不同了,饵里的复合有机物很简单,鱼消化起来更能间接的节省耗氧量,鱼在活命和进食之间一定会选择活命。 低温时水中的含氧相对充足,肥水中的鱼的食欲也会相对旺盛,这时用清淡饵虽会有收获,但是会显得被动。在鱼感觉比较舒服的时候钓鱼人应该选择主动进攻。所以要选择重味的饵来刺激鱼的食欲,使它们的吃饵需求程度达到几乎颠峰的状态。这个重味也要有讲究,单种商品饵的味道一般达不到前边提到的吃饵颠峰状态的要求,那么就需要不同商品饵的搭配。搭配的时候一定要大腥大香,或是浓腥浓香。根据鱼体的大小,小鱼腥了再加腥,或是浓腥配浓香;大鱼香上再加香。还可以使用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浓缩添加剂来达到我们用味道刺激肥水中的鱼的目的。一些蛋奶添加剂,腥味剂,促摄剂是最常用到的,鱼口不太好的情况也可以考虑用一些怪味的添加剂,而且要大胆尝试这个水域中从没有人使用过的小药类物质,这种鱼没尝过的添加剂加入钓饵中往往会大获丰收。低温时钓这种水域还可以试试酒香饵,而且往往对大体型鲤鱼很有效。
(1)钓饵是否对路。平时用某一种钓饵总能上鱼,这次仍用这种钓饵,鱼却怎么也不咬钩。其实这并不奇怪,鱼的口味是会发生变化的,就像我们人类夏季喜欢吃素,冬季爱吃荤腥一样,这与气候、气压、水情、季节等许多因素有关。至于鱼的种类不同,食性各异,就更不必说。如果你对所钓水域的情况熟悉,可先从钓位、水情等其他方面查找原因;如果是生口鱼的钓场,又确实有鱼,则钓饵对不对路,应是首要的一条,可以考虑换饵。 (2)钓点是否合适。如果钓位选择不当,此处无鱼,当然无鱼上钩。或者钓点选的不是地方,或过浅过深;或水下有暗草,钩饵落不了底;或大水面的平直地段,鱼不在这里停留,更非鱼道鱼窝。当开钓一两个小时,钓点内毫无反应,两旁邻近的钓友也无鱼上钩时,就有考虑另选钓位的必要。(3)气压是否适宜。天气的好坏,决定气压的高低,气压的高低决定着鱼的摄食态度。如闷热天气、下雾天气、连续阴天、雷雨之前,气压就会降低,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水中鱼缺氧上浮,根本不想进食,不是在水底不动,就是浮到水面吸氧。即使把最好的钓饵送到鱼的嘴边,也无济于事。如果遭遇这样的天气,还有刮大风的天气,鱼也趴在水底不动弹,也不咬钩。这样的天气,最好...(1)钓饵是否对路。平时用某一种钓饵总能上鱼,这次仍用这种钓饵,鱼却怎么也不咬钩。其实这并不奇怪,鱼的口味是会发生变化的,就像我们人类夏季喜欢吃素,冬季爱吃荤腥一样,这与气候、气压、水情、季节等许多因素有关。至于鱼的种类不同,食性各异,就更不必说。如果你对所钓水域的情况熟悉,可先从钓位、水情等其他方面查找原因;如果是生口鱼的钓场,又确实有鱼,则钓饵对不对路,应是首要的一条,可以考虑换饵。 (2)钓点是否合适。如果钓位选择不当,此处无鱼,当然无鱼上钩。或者钓点选的不是地方,或过浅过深;或水下有暗草,钩饵落不了底;或大水面的平直地段,鱼不在这里停留,更非鱼道鱼窝。当开钓一两个小时,钓点内毫无反应,两旁邻近的钓友也无鱼上钩时,就有考虑另选钓位的必要。(3)气压是否适宜。天气的好坏,决定气压的高低,气压的高低决定着鱼的摄食态度。如闷热天气、下雾天气、连续阴天、雷雨之前,气压就会降低,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水中鱼缺氧上浮,根本不想进食,不是在水底不动,就是浮到水面吸氧。即使把最好的钓饵送到鱼的嘴边,也无济于事。如果遭遇这样的天气,还有刮大风的天气,鱼也趴在水底不动弹,也不咬钩。这样的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道回府”。 (4)水情。水位频繁地涨落,鱼向水体中间聚集不咬钩,将钓位选在深水区,偶有所获;流水中垂钓,流速过快,鱼不在这里停留,只有选择流速较缓处下钩;水色过于浑浊,钓饵难以被鱼发现,使用白色、黄色或香味浓重的钓饵,效果会好一些;水质过肥、鱼不爱咬钩,用普通钓饵很难奏效,可用味道浓烈的饵来刺激鱼的食欲,方能引起鱼儿的兴趣。 (5)是否有外界的影响。淡水鱼类都害怕干扰。岸边喧嚷的人声,来回走动的脚步声,频频挥竿发出的声响,身影、竿影的晃动以及白色衣服的反光等等,都会惊跑鱼群。特别是渔民用丝网捕鱼或是拉网对鱼的影响最大。所以当鱼没有理由不咬钩时,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一下最近有没有人捕鱼,有没有人电鱼。如果有上述行为,要及时更换钓点,否则你会徒劳的,因为受惊吓的鱼是不会咬钩的。 (6)鱼是否被钓“猾”或已偏食。常年向社会开放的大塘,每天都有人去钓,使得鱼儿积累了抗钓“经验”,不肯轻易咬钩,成为“猾鱼老口鱼”。在这样的水域钓鱼,难度较大,用普通的钓饵和钓法难以奏效。只有采用别人不常用的钓法,很少用的钓饵,或是陌生的钓位和白饵,才能偶有所获。猾鱼老口鱼的特征是在咬钩前多有试探的行为,钓“猾鱼老口鱼”的最佳钓法就是调钝钓钝,浮标状态为调两目钓三目。如果鱼已偏食,可以多方了解塘主使用什么特殊的食料喂鱼,除该种饵料或饵味而不吃。外人不知底细,鱼再多,你也钓不上来,所以关键在于信息。必须设法搞清塘主的饵食配方,尔后按照他的配方走,准保一个灵。 (7)更换钓组。鱼对钓线还有一定戒心,在常见鱼中,除草鱼、青鱼、黄颡、鲶鱼等鱼种不在乎线径的粗细,鲫鱼、鲤鱼是有认线的说法,在能确定钓点内有鲫鱼、鲤鱼时,不妨换一根线径较细的线或小钩钓组试试,这样的尝试可为你增加钓获。再者,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机械的,均匀的,在一处无鱼咬钩的地方不要死守,换一个地方就可能柳暗花明。当鱼咬钩迟缓时,可适当地将钩饵抛远一些(过钓点),或是抛近一点(不超过钓点),或许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水肥鱼不咬钩

3,夏季钓鱼肥水用什么饵好

使用植物性饵料,要含有氨基酸、酵母菌、维生素等。
蚯蚓,效果非常好好
夏季钓鱼 饵料清淡些 淡腥香 若是钓肉食类鱼 就要用 腥香或腥饵 一、配饵公式: 基础饵+主攻饵(腥+香)+状态饵+添加剂=钓饵 基础饵是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如;超诱、颗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窝料等都属于基础饵。 颗粒饲料、超诱等谷物类饵料都可以当作基础饵使用 主攻饵(腥):主攻饵腥是由多种动物尸体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粉碎而成的充当动物蛋白质来添加到单品饵饵料中,通过不同的载体混合制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单品饵饵料。很多商品饵料里面添加虾粉、蚕蛹粉、螺肉粉等,这都属于腥味饵料。 主攻饵(香):主攻饵香是由少部分基础饵加上大量的复合型香味剂制成载体混合到单品饵饵料中,香味标准就是“浓香”,它的作用主要用于能够带动钓饵整体的统一味型。 鲫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鲫鱼饵料 鲤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鲤鱼饵料 状态饵: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质状态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制成的松散型、蛋白饵型、剥离型、连接型、雾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饵料,它的作用是根据不同鱼情的钓法和不同钓饵的作用而制作出的功效型单品饵饵料。 拉丝粉拉饵垂钓时使用,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尺上、轻麸等都可以减轻饵料的比重增加饵料的雾化 添加剂:添加剂俗称(小药),小药的组成是多种做样,一般小药组成是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添加剂制作而成,另一种是中药配制,通过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药内在不同药性机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鱼类的好食性,饵料中能够合理添加小药,钓饵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种味型的钓鱼小药 二、鱼饵搭配原则: 1、注重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 实际垂钓中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对饵的感觉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所以饵料配置时首先要树立“以鱼为本”这一理念;我们发现“诱鱼、钓鱼、留鱼”是用饵之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颗粒饵主要用于留鱼,粉饵主要用于诱鱼;所以饵料搭配一定要考虑使用足够的颗粒饵,这往往在钓事中容易被钓友所忽视,重粉饵轻颗粒饵是普遍现象;颗粒饵是指通过机械等工艺流程形成的颗粒状饲料,也包括粮食类颗粒,竞技钓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颗粒”(亦称“原塘颗粒”),因为找到了“本塘颗粒”就等于找到了鱼的美食和万能饵,所以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基础的饵料搭配组合原则。 2、注重饵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饵都有比重,开饵前要看清标识,一般情况下,浮钓用饵比重要轻,底钓用饵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比重轻往往就是雾化好的饵,也就是说雾化好的饵比重都不重,我们知道,台钓用饵的最佳状态是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我们用饵比重过重或过轻,调钓关系就很难掌握准确,要么极钝要么极灵,漂象可能会紊乱,这样一来鱼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饵料时就要用比重轻的饵进行适当调整。 3、注重饵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鱼的味型”是饵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处,“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淡水鱼类最为喜欢的几种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钓中最为常见的饵料搭档,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饵料中所有原料的气味特征;“季节和对象鱼的偏口嗜好”是考虑味型搭配的两大主要因素,钓什么鱼用什么味型的饵,喂什么味型的饵料,用什么味型的钓饵;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节中的不同使用原则即可,一般情况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 4、注重主攻饵和辅助饵的搭配 开饵时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和辅饵,盲目选用饵料和想当然地开饵是钓不到鱼的;鱼事前,要根据所钓对象鱼确定主攻饵,在主攻饵确定后再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辅助饵料,实践中一般按照“主攻饵料+基础饵料+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具体配置,主攻饵侧重对象鱼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础饵侧重对象鱼在吃口上的广谱性,状态饵侧重饵料状态的调整和对象鱼的最佳适口性。 5、注重饵水比的搭配 精确饵水比非常重要,过稀附钩性差,过干雾化性差,开饵时,一定要根据钓场的水情和钓棚的水深,计算好雾化时间,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性开出,切不可稀了加饵,干了加水,这样才能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 6、注重按鱼的适口性搭配 “鱼情决定饵料搭配”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当遵循的基本用饵之道,也是垂钓活动中开饵搭配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饵料的硬软度和黏度以及钩饵的大小是考虑适口性的几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又要追求饵料的附钩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鱼喜欢什么就搭配什么,不是鱼去适应饵料,而是饵料去适应鱼,不迷信饵料,但却要顺应鱼的口味,设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永远都是不变之道。 三、饵料的状态: 主要有四点:雾化,融散,持钩性,和比重。 雾化就是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状带的现象。不同的鱼情适用不同的雾化状态,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情有独钟,在赛场上主钓对象为鲫鱼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雾化状态最佳的拉饵,并让饵料在水的中上层雾化,这是由鱼的密度所决定的。但在野钓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钓鱼稀,水面上的杂鱼多,过度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拉饵虽然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钓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雾化。拉饵把鱼的泳层搅乱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鱼在情理之中,有搓饵,始终将鱼控制在水的底层,鱼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雾化是需要的但不是万能的,他的优点更多的体现在诱鱼的层面。在钓鲫鱼技术上,我们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但也必须认识鱼饵雾化的利弊,正确把握尺度,切勿滥用,必须根据所钓水深、对象鱼、钓法来合理选择使用雾化,这样才能钓有所获,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融散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内逐层脱落的现象。雾化和融散是相辅相成的,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饵料中的部分成分脱离饵团的现象两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实是有区别的。雾化主要表现在饵料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融散现象主要是在饵料到位静止后出现。 持钩性是指钓饵在鱼钩上的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黏度大持钩性就强,黏度小持钩性就弱。不同状态的饵料有着不同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的雾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诱鱼的层面上。而持钩性则表现在钓鱼的行为上。诱钓合一,就是说既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饵料的持钩性,因此,在掌握饵料雾化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强调雾化而忽略饵料的持钩性也是失误。 比重是指饵料在入水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饵料比重就大,所压浮标的示目就多,反之则轻,所压浮标目数就少。这是有由鱼饵所用的材料决定的,也与对水量的多少有关。钓手友必须根据所钓鱼种的大小,钓法,鱼情水情将不同比重的饵料互相进行搭配来达到调整饵料比重的要求,这点也不容忽视。 四、配制鱼饵基本原则: 1.主次分明的原则 饵料的配制有许多原料可以选用,也常是数种原料的混合。但并不是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有了麦麸,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应以一两种原料为主料,再加些辅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状的麦麸、豆粉和颗粒状小米、碎米为主料,然后再加些有气味的蒜汁、药酒为辅料即可,而且应该主次分明,尽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做法是,或以粉类物质为主以颗粒状物质为辅,或以颗粒状物质为主以粉类物质为辅。 2.吃不了,吃不饱,不想跑 这也是配制诱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年前对我说的。其意思是指配制的诱饵使鱼不能吃完、吃净,也不能吃饱,可又舍不得离开。若是一次投的诱饵量过大,鱼吃饱了,就对钓饵不感兴趣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配制饵料时常常用粉末状物质,如麦麸、小米的原因。小米体积极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鱼怎么也吃不饱,可又不愿离开。这也要求钓鱼人在投放诱饵时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放太多。应该在投了第一次以后,等适当的时间继续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窝内始终有诱饵,可是始终都是那么一小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诱鱼的作用。 3.虚实兼备 气味,我们叫它虚的饵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状的饵料,也可以称之为虚的,因为在水中雾化开以后很分散。实的是指颗粒状、块状物质,如米粒、饭粒、饼块等。虚的物质起到把鱼吸引过来的作用,实的物质是可以供鱼食用的,不过骨头类也是靠它的气味来诱鱼。配制诱饵虚实兼备是经验之谈。单纯使用小米、玉米糁当然也可以诱鱼,但是在小米中加些酒、中药液、蜂蜜类物质,其诱鱼效果会更好。酒、中药液、蜂蜜也属于虚的范畴。 4.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配制诱饵或使用钓饵都应该遵循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原则。饵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减少,灵活运用,其根据就是水情、鱼情。养鱼场的鱼吃惯了主人喂得饲料,钓这里的鱼应以该处的鱼饲料为主,适当加些自备的饵料。 5.以一种气味为主 无论是钓饵还是诱饵,其中的气味十分重要,因为鱼的嗅觉十分灵敏,其程度是人的500倍。鱼若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气味会循着气味的来源方位游过去,游过去以后才会发现饵料。鱼类较喜欢的气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因鱼种的不同,习惯的气味也不同。根据鱼的这一生理特征,为了投其所好,在配制饵料时应注重气味的选择。在调配饵料的气味时应突出一种气味,不能将多种气味混合,结果出现怪味或无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费饵料。气味的浓淡也应注意一个”度“,并非越浓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过于浓烈的气味鱼是不喜欢的。气味的浓淡往往与气候、水温、水质都有关系,水质较好,水中食物丰富的水域,饵料的气味应该淡一些。若水质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节钓鱼,饵料的气味应该浓一些。 五、配制钓饵注意事项: 1.颜色 鱼的视力弱,为了尽快让鱼发现钓饵,必须首先考虑钓饵的颜色。我们知道,成品饵也是很注重颜色的,都是鲜亮的白色、红色、金黄色,没有灰暗的颜色。我们配制钓饵也应突出这几种颜色,如有的钓友用白面粉加维生素,使饵料成为金黄色,此法是可取的。总之,钓饵的颜色应比诱饵的颜色更加鲜明。 2.体积的大小 也就是饵团的大小。有人用极小的饵料挂在钩尖上,据说钓鱼效果也不错,但大多数钓者还是用较大的饵团。面团饵要包住钩柄,蚯蚓饵也要穿满整个鱼钩。饵团的大小应与浮漂的浮力相匹配。因为浮漂都是事先调试好的,饵团过小过大,都会影响浮漂的信号。另外,还应考虑鱼种,不同的鱼,嘴的大小也不相同,嘴的大小也不相同,若钓鲫鱼,饵团则应小;钓大型鱼,饵团应大。 3.软硬度 饵团过软过硬都不行。过软了,经不起水泡浪击;过硬了,钩尖不容易挂鱼嘴。软硬度应近似鱼的耳垂那样。 软硬度还应考虑水的深浅、风浪情况。有风浪时宜硬一些,无风浪时可以软一些。水浅水面小宜软,水深宜硬一些。鱼密度高,可软一些,鱼密度小,饵团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宜硬一些。 4.动态 若是用动物类的钓饵,不应把小动物拍死使用,要用活的不用死。让蚯蚓、泥鳅、蚂蚱等小动物在水中能够蠕动,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易被鱼发现。鱼也有吃活不吃死的习性,尤其是鲫鱼更是如此。即便是用素饵垂钓,在特定环境下也要适时逗鱼,以引起鱼的注意。 。。。

夏季钓鱼肥水用什么饵好


文章TAG:夏季钓肥水为什么要清淡夏季  肥水  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