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民俗用具的小故事

关于这个问题,这么说吧,民间艺术的功能总的说来,就是美观和实用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也美化了生活环境,更满足了人们寄托情感、表达敬意、爱恋和娱乐的精神需要。是美用合一的完美体现。从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来看,农业生产工具、渔猎养殖工具、手工工具、餐饮厨炊用具、起居生活用品等各种器物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时,也被创作者经过彩绘、雕刻、染色、凿刻、编织等手段,进行了美化。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骨器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器物,也曾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又一重要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骨器中的骨簪、骨梳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骨器的种类有用于掘土、除草、除灰、食具的骨铲;用于收山栏稻的骨刀;用于脱取山栏稻谷的刮器;用于纺织机的纬刀;用于织鱼网的骨梭;用于刺鱼的骨镖;用于美发、固发的骨簪;用于装饰头发的骨梳;用于装饰和避邪的项链等。餐饮厨炊用具中的碗、盏、碟、勺、筷、茶酒具等各种器物;起居生活用品中的灯、烛、枕具、帽筒、花瓶、镜架、扇子、暖炉等大大小小的对象,是民众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物品。民间的各种器物质朴而且实用,其造型、彩绘、雕刻等装饰,具有极大的亲和性,也是美用合一的实用型艺术品。在乡间的农家,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充满乡土气息、朴实可爱的储物缸(有的用纸浆造成,上绘吉祥图案)、食盒、壶盒、烟具、食器饮具、土陶碗、青花盘、调料盒、诸物罐、油灯、梳篦、具有美感造型的农具,等等。可以说,人们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之中,目力所及之处,都充满了质朴的美,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本身。无处不在的民间艺术陶冶着人们的性情,也培养着一代代中国民众审美的眼光。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介绍民俗用具的小故事

2,请问那个菠萝叶有什么作用

你说的是芦荟吧。有的芦荟根是肉质根,含水分多,容易折断,要等到干些、软些,才能移植,不致折断。当然,君子兰也是的。
菠萝又名菠萝,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巴西,是热带区域的三大名果之一。公元1605年,葡萄牙传教士将菠萝由南美洲传到中国澳门再传入海南岛,十七世纪初传到福建和台湾及亚洲地带,并流传到世界各地。菠萝果肉含钠、钾及多种维生素,其中纤维素的含量相当丰富,汁多香美,酸甜适度可口,风味独特,而且菠萝的叶脉纤维被胶质包裹(即为菠萝纤维),这个纤维可以做成衣服,也可以制成绳索、缝线、绢丝、纸张等产品,可以说菠萝一身都有利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菠萝纤维又称为菠萝纤维,或是古拉那纤维(亚马顺)、皮纳纤维(墨西哥名称)、丝光韧皮纤维。这种纤维来自菠萝科的菠萝叶,包括野生菠萝纤维、哥伦比亚菠萝纤维、亚格汗菠萝纤维、卡罗阿叶纤维(巴西名称)或卡拉特斯菠萝叶纤维等。菠萝纤维是从菠萝叶片中提取的纤维,属于叶脉纤维,菠萝叶脉(俗称菠萝刈)去其两侧锐刺及胶质后,取出之纤维每根长度约为80~100厘米,直径仅为真丝直径的四分之一,纤维质软,强度较低,无法满足纺纱的要求,因此以往只能将菠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可制成鱼网、面料、纸张等。菠萝布质软、抗湿性强、颜色稍黄带有光泽。现今菠萝纤维经过深层加工处理后,其强度比棉花高,外观洁白,柔软爽滑,手惑如蚕丝似亚麻,不仅可纺100%菠萝麻纱,也可与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混纺,所织成的布可以做成高级礼服、衬衫、西服等。
1.把买回来的菠萝切掉冠顶,菠萝要挑选叶子结实、绿色的,种的时候容易存活。2.将冠顶底部的叶子剥掉一些,把切口处残留的果肉清理干净 ,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把切口吹干。3.准备一个玻璃瓶,倒入水,把冠顶的底部放到水中,每日换水。4.每日观察,等到冠顶的底部长出根须。5.将长出根须的冠顶移植到花盆里,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要是抗辐射最好用一些效果好的物品,不要用那些基本没用的东西,现在辐射这东西非常的严重,好多东西都有辐射,像是电脑,手机都有辐射,所以我们要特别的注意。我建议你使用三九蛋白肽口服液,这款产品能够提高免疫力,并且效果非常的好。

请问那个菠萝叶有什么作用

3,蕉麻是什么

蕉麻   蕉麻   abaca   亦称马尼拉麻。   学名Musa textilis。从叶柄中制取纤维,其重要性在叶纤维中居第二位。原产于菲律宾,于19世纪成为制绳的主要原料。1925年荷兰人在苏门答腊种植蕉麻,美国农业部在中美洲设立种植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产量激增。     蕉麻植株和香蕉树相似,从根茎生长出可多至25个不含有纤维的肉质枝茎,丛生成圆形,枝茎直径约5公分(2吋),长有约12~25个叶柄,交叠包覆在直径约30~40公分(12~16吋)的非木质的假主茎上。叶柄上的长圆形叶片,上面呈鲜绿色,下面呈黄绿色,长约1~2.5公尺(3~8呎),最宽处约20~30公分(8~12吋)。第一批叶柄从主茎的底部长出,其馀顺序从主茎上较高部位长出,因而最老的叶片在外面,新的叶片包在里面,顶端可达4.5~7.5公尺(15~25呎)。叶柄和纤维的颜色,随生长的位置而异,外部最深,里层最浅。当叶柄长齐後,顶部会开出一长串奶油色到深玫瑰色丛生小花朵,不能食用的香蕉状果实,长约8公分(3吋),直径 2公分(3/4~1吋),皮绿,果肉白色,种籽粒大,呈黑色。   植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要求平均气温为27~29℃(不低於21℃),年平均降雨量为2,500~2,800公釐(100~110吋)。一般用成熟的根茎繁殖,在雨季开始时种植,间距为2.4~3公尺(8~10呎)。18~24个月後,每株有2~3个主茎可收割,此後每隔4~6个月收割2~4个主茎。枝茎和周围的叶柄一般在盛花期从近地面处割下。叶柄的大小和数量随株龄而增加,第六年时最高,第八年开始减少。植株在10年後需重新种植。在菲律宾,含有纤维的外层从叶柄一端割开剥下成条状,用手工或机械挤去肉汁,分离出纤维,然後晒乾。中美洲则广泛采用机械方法制麻。纤维束的平均长度为1~3公尺(3~9呎),随叶柄的大小和加工方法而异。纤维色泽有白、棕、红、紫或黑色,因植株品种和枝梗位置而不同,外层叶鞘的纤维强度最大。   蕉麻由于强度大、柔软、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蚀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的绳缆、钓鱼线、吊车绳索和渔网。有些蕉麻可用来制地毯、桌垫和纸。内层纤维可不经纺线而制造出耐穿的细布,主要被当地人用来做衣服和鞋帽。
蕉麻 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茎和叶子跟芭蕉树相似,故名蕉麻。花黄色,叶柄内有纤维,其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是做鱼网和船用缆绳的优质原料,还可编织席子和地毯及优质麻织衣料,蕉麻产在热带和亚热带,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是主要产地。在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称为马尼拉麻。
蕉麻(abaca) 芭蕉科芭蕉属的一个种,学名Musatexilis Nees,多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优质硬纤维作物。又名马尼拉麻(Manila hemp),原产菲律宾。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热带国家,主产国为菲律宾。世界栽培的蕉麻品系20多个,其中以坦冈冈(Tangongon)、拉文(Lawaan)鲜叶较重;吉纳斑克(Ginaback)、鲍拉%26middot;尤姆(Baulao Yumo)纤维伸长率较大;卡西里诺(Casilinon)、艾莫克德(Amokid)质量较好。中国台湾省早有引入试种,1957年引入广东省东莞、海南儋县等地试种。因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不适,终被淘汰。 株高5-9m,须根浅生。真茎细小,丛生,12-30条为一丛,由种子或吸芽萌发而成;假茎由15-20个叶鞘互卷组成。叶片长1-2.5m,宽20-40cm,全缘,绿色,表面有光泽,叶背有蜡粉,穗状花序,具佛炎苞、花簇生,雌雄异花.果似芭蕉三菱状,弯曲,长5-9cm,直径2-3cm,果皮厚,肉不可食。种子黑色,坚硬。 蕉麻纤维从叶鞘抽取,束纤维长1-3m,最长可达5m;纤维细胞长6-7mm,宽12-40μ,强力大于30kg/g*300mm,居热带硬质纤维首位。 要求高温、高湿,最适生长气温为26-32℃;最适年雨量2000mm左右,相对湿度80-90%。在静风或微风的环境中和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适中、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上能茁壮生长。

蕉麻是什么


文章TAG:海口  哪里  鱼网  介绍  海口哪里有织鱼网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