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帮孩子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举例:18-9= 把9分成8和1,先用18减8等于10 ,再用10减1就行了
用手指头来算吧,怎样升级,个位,十位等等很有效。
举个例子17-8=9(可化为10-8=2+7=9)13+6=19(可化为3+6+10=19)试试,供你参考

怎样帮孩子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2,什么是小儿酌减

成人用药量,通常是按体重计算的,有时为了简化也统一按标准用药量。婴幼儿体重轻,承受力弱,用药比成人低,但到底应该低多少,最好按医嘱。

什么是小儿酌减

3,适龄儿童体重超标如何计算

标准体重法: # 标准体重=年龄×2+8(7~16岁) #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30% #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50% #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 BMI法: #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m2
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你的孩子身高*体重)=超标
这个你网上1搜,这样的对应表多的是呢

适龄儿童体重超标如何计算

4,儿童酌减是什么意思

“儿童酌减是什么意思?减多少啊?”在给孩子吃药时,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市面上大量药品说明书没有标注“儿童用法”“儿童用量”,只有模糊的一句话“儿童酌减”。这时候要么不吃这种药,要么只能估摸着来——汤剂的,用汤勺大概量一下;片剂的,一片药掰成两瓣甚至四瓣……“儿童酌减”对儿科药师来说,也是难题。他们的“减”不能随意,需要把药片研磨成药粉,精确每一份的剂量,才能给低龄患儿尤其是新生儿用。可是,把缓释片、肠溶片磨粉,或把胶囊打开分次服用,都会影响药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北京医管局总药师赵志刚说,我国儿童临床用药少,国内具有批准文号的品种约为18万个,儿童用药3000多个,占比不到2%,仅涉及400多个品种。这相对于全国2.2亿儿童人数、12%的患病率来说,远远不够。适宜儿童的剂型、规格也非常缺乏,尤其是低龄儿童、新生儿用药。“目前市场上已批准上市的儿童适用药数量约1400多个,总体看,儿童用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存在着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说明书缺少儿童药信息、儿童专用药品比发达国家少等问题。”国家卫计委药政司有关负责人说。药品说明书是家长给孩子用药的重要依据。然而,信息缺乏或不全、内容模糊宽泛,给家长们造成极大的困扰,即使想掰、想磨粉,都难以确定剂量。儿童医院一位药师曾牵头做过有关儿科常用药品说明书的国家课题,从基药目录和15家儿科医院儿科药品目录中选取341个品种,对比了同一个品种的国产、进口药两份说明书。在国产儿童药中,标明“儿童”适应证的说明书仅为7.97%,标注儿童最大剂量、疗程和新生儿用法、用量的比例仅有47%,儿童用法、用量不明确的品种占比2.93%。此外还有儿童不良反应、儿童禁忌标注不规范、位置不统一等问题。

5,怎么教一年级小孩快速算二十以内加减法

首先,你将十以内的加减列出,然后让他背过,再教会他加减方法,以及进位法,很快就会了
先练习凑十法。1+9=102+8=108+2=109+1=10 这些都背过!
去学珠心算,效果很不错哦
你列一个表格给他背吧==这个才学的 不急==时间长了 用多了==他自然就掌握了
有他喜欢的东西举例子吧。糖啊什么的,随时考考他,加深印象,多练练就好了

6,药盒上的小儿酌减究竟该减多少

宋女士18个月的宝宝得了感冒,她急忙给宝宝找来感冒药,但包装盒说明上只简单写着:口服,一次2 ~3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那是给孩子喂一粒?半粒?还是1.5粒?初为人母的宋女士着实摸不着北了。 像宋女士遇到的这种情况,许多人可能都碰上过。琳琅满目的药品中,儿童专用药属于“少数派”,绝大多数常用药上只写着“儿童酌减”。酌减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减多少?这种说而不明的方式给许多家长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么,现介绍儿童常用的药量计算方法,家长在计算药量时应细致、耐心、准确。我也去网上百度了一下关于小儿酌减的计算用量方法,但实在是太多了,琳琅满目看不过来也记不住!小儿酌减计算法大致分为两类,按体重和按年龄计算。1.按体重计算法半岁几下小儿估计体重 =月龄×0.6+3(千克);6~12个月龄小儿估计体重=月龄×0.5+3(千克);1岁以上小儿估计体重(千克)=实足年龄×2+8(千克);小儿用药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60(60为成人平均体重公斤数)。此法比按年龄计算法准确,应用较广。2.按年龄折算法:初生至1个月=成人剂量的1/18-1/14;1个月以上至6个月=成人剂量的1/14-1/7;6个月以上至1岁=成人剂量的1/7-1/5;1岁至2岁=成人剂量的1/5-1/4;2岁至4岁=成人剂量的1/4-1/3;4岁至6岁=成人剂量的1/3-2/5;6岁至9岁=成人剂量的2/5-1/2;9岁至14岁=成人剂量的1/2-2/3。虽然此法较为科学准确,适合各年蛉段,也包括成年人,但计算较繁琐! 小快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服用说明里标明了具体年龄分割的药用说明。小快克针对目前市场上小儿感冒用药剂量“靠猜、要掰”的问题,在包装上首创了分隔线,准确的区分出斜剪是半包的药量,横剪是一包的药量,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的儿童,也设定了不同的用药量。比如:半包是1-1.5岁,5-10kg;一包是1.5-3岁,10-15kg;一包半是4-6岁,16-21kg,帮助家长轻松解决了以前只能凭主观判断孩子用药剂量的困扰。现在,爸爸妈妈们只需对照自己宝贝的年龄,就可以精准掌握用药剂量啦。小快克还是草莓口味,也是宝宝们喜欢的味道,宝宝再也不会抗拒吃药啦!妈妈再也不用纠结该给宝宝吃多少药了!宝宝吃药难的问题终于攻克了!

7,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是怎样的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标准体重(千克) = 年龄 x 8 + 8 ( 7 - 16 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20% - 30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30% - 50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50% 以上。1岁男孩身高正常标准是76.5厘米,标准体重是10.05公斤。而15岁孩子的男孩标准应该是169.8厘米,标准体重为57公斤。1岁的女孩标准身高为75厘米,标准体重为9.4公斤。到了15岁的时候标准身高为159厘米,标准体重为49.8公斤。女孩子在15岁之后身高长的就比较慢了,当18岁成年的标准身高为160厘米。孩子7岁以后,将会进入身体快速生长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能持续到16岁左右。在这十年里,孩子的身高、体重,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发育。这个阶段的孩子,食欲会大大增加,同样增长的还有积食、便秘、脾虚等风险。所以,家长除了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合理搭配之外,还要注意孩子的消化问题。平时,可以常给孩子喝点金棘水等消食类的东西,以免孩子因为食欲大增而导致积食、便秘,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更影响身体发育。

8,脾大的原因 脾大 脾大怎么办

PP试验强阳性病人下一步如何处理 PP试验强阳性病人下一步应该如何处理1.首先对患者进行胸透,观察是否有肺内阴影。2.如胸透未发现肺部阴影,可预防投药给予异烟肼0.3克、利福平0.45克,每日一次,口服,疗程3~6月。儿童酌减。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高官聚3.如胸透发现肺部阴影,进一步拍胸片、查结明三项、痰抗酸菌、血沉、血常规、冷凝集试验、肝功能等检查,必要时行胸部CT,明确诊断。4.对于确诊肺结核的患者,应积极遵照抗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抗结核病治疗。
血常规:单核细胞比率1.3淋巴细胞比率40.3单核细胞0.>&g>>>高血脂|常识 降脂药需空腹服t;>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不要急鼻子通气是第一09嗜酸性细胞0.04
建议普外科或血液科进一步咨询。>>>带状疱疹_ 带>>>视神经|萎缩 关注白内障手术致视神经萎缩状疱疹
多年类风湿近期加重应怎样治疗? 患者:多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期加重了,双腿膝关节肿痛,影响走动。疼痛难忍。半月前,到邢台市人民医院拍片,化验血液,确诊为类风湿。经常服用肠融阿司匹林,扶他林、布洛芬、雷公藤,效果不好,加强的松好效果较好,但是副作用很大 请教:这样治疗是否可行,有无好的治疗药物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甘肃省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王晋平:有好药,但价格太贵,老百姓负担不起!按疗程治完得十多万元。因此,只有按正规治疗要求一步一步来!服药后及时复诊随诊,根据复诊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直至痊愈。
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丝演员。他一辈子都走得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原因在于,他以前走钢丝时,从不思前虑后,而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老在想: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由于患得患失,不能专注于脚下,结果丢掉了宝贵的生命。后来有人借用瓦伦达的名字,把那种能够专注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专注于过程的每一步,不患得患失的平常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9,怎样避免不会晕车

怎样防治晕车呢 ? 1、在乘车前可服乘晕宁 ,成人每次 25毫克 ,小儿酌减 ,以防晕车反应。 2、乘车前进食不过饱或过饥。 3、乘车前不宜过劳 ,前夜睡眠要好。 4、可坐汽车的前部 ,以减轻颠簸 ,打开车窗使通气良好 ,并将头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上 ,闭目 ,以减轻头部震动和眼睛视物飞逝而引起头晕加重。 5、呕吐时可服吗丁啉或胃复安等。精神紧张时可服镇静药 ,如安定等。 6、平时应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尤其在抗头晕上要下功夫 ,如多做转头、原地旋转、翻滚等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使晕车得到缓解。 预防晕车法 1、 乘晕宁。在乘车、船前4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1至2粒,小儿酌减。 2、 感冒通。在无乘晕宁的情况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样。 3、 也可用安定片1片,维生素B1两片,乘车前40分钟温开水送服,亦能防止晕车。 4、 可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 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 一定的预防作用。 5.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6.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7.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8.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易晕车。 9.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10、指掐内关穴: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11、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 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 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 有晕车史的,乘车前可饮用些酸辣开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腻食物,且忌过饥过饱

10,怎么教孩子加减法

*****先教分解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我还是推荐这一种,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算会那道题,而是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比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和4个苹果,也可以反过来说是4个和2个苹果,同时,2个和4个苹果(或者4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起来就是6个苹果。 也就是说:1、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2、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3、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打基础的方法 1、学数数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搜一下:怎么教孩子加减法

文章TAG:小儿酌减怎么算小儿  酌减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