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

“嫦娥一号”从地面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嫦娥一号”是加速升空的,“嫦娥一号”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大.故答案为:变大.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

2,中国首次飞上月亮的航天器叫什么

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总体评价: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航天局 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嫦娥一号

中国首次飞上月亮的航天器叫什么

3,2007年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甲火箭送入地球轨道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卫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采用了“零窗口”发射技术,选择了初始点在24日18时05分。
1、1473/60=24.55(分钟)2、205/50930=41/10186

2007年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甲火箭送入地球轨道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卫

4,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什么火箭发射的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于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于2019年1月11日与玉兔二号完成两器互拍工作。2022年1月3日消息,2019 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底部,开展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探测。据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公布的数据,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在轨飞行 1322 天;巡视器、着陆器月背工作 1096 天;累计获得探测数据 3780GB;玉兔二号月球车行程 992.33 米。主要任务1、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2、对月球背面,尤其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陨石坑进行探测。3、尝试月球背面的中继通讯。4、进行世界首次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5,中国探测月球的火箭叫什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2007年,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携带着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月球轨道 长征三号甲火箭运载火箭是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体,历时8年研制的三级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叫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目前它的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系列吧
嫦娥一号

6,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哪里发射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在位于我国海南省文昌市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的。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这不仅是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也是我国执行过的最为复杂的航天任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月球无人探测器,其重量达到了8.2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简介嫦娥五号,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1月24日,嫦娥五号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11月25日,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11月28日,嫦娥五号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价值意义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7,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如图所示 1发射月

大于 1.3 增大 试题分析:(1)发射月球车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火箭受到的推力大于自身重力;(2)地月之间的距离约为3.9×10 5 米,指令传播速度为3×lO 8 米/秒,因此指令传播的时间为: ;(3)月球车的车轮粗糙而且凹凸不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增大了摩擦力.点评:解决本题需注意: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要求;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时要结合实际情况.

8,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如图所示1发射

(1)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火箭受到的推力大于自身重力.所以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不相等.(2)已知地月之间的距离约为3.9×105km,指令传播速度为3×l05km/s,根据公式t=S v =3.9×105km 3×105km/s =1.3s(3)月球车的车轮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答案为:(1)不相等;(2)1.3;(3)增大.
大于 1.3 增大 试题分析:(1)发射月球车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火箭受到的推力大于自身重力; (2)地月之间的距离约为3.9×10 5 米,指令传播速度为3×lo 8 米/秒, 因此指令传播的时间为: ; (3)月球车的车轮粗糙而且凹凸不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增大了摩擦力. 点评:解决本题需注意: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要求;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时要结合实际情况.

9,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火箭叫什么

截止2019年3月,中国没有登上月球的探测器。登上月球的是探测器,不是火箭。火箭只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把探测器(卫星)升到高空,然后火箭就落回地面。截止2019年3月,中国还没有登上月球的探测器。中国首次环月探测器,叫“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扩展资料:美国首次登上月球的探测器叫:阿波罗11号。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美国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12分钟后飞船进入地球轨道,速度达到7.67千米/秒。飞船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使飞船加速到10.5千米/秒,并进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 TLI),让阿波罗11号进入地月轨道。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并旋转180°与第三级火箭内的登月转接器(Lunar Module Adaptor)中的登月舱连接。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19日经过月球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使飞船减速进入了月球轨道。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登月
首先纠正你一下,登上月球的是探测器,不是火箭。火箭只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把探测器(卫星)升到高空,然后火箭就落回地面。第二点,中国目前还没有登上月球的探测器。中国目前只有环月探测器,叫“嫦娥一号”。

10,嫦娥一号使用的长三甲火箭的资料

用一枚成熟的火箭发射一颗成熟的卫星,是一种发射成功率较高的搭配,更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可以说在以往多次的太空表演的铺垫下,金牌火箭“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两个成熟的“老搭档”淋漓尽致地上演了一台神奇动人的探月大戏。担当中国首次探月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采用的是成熟先进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其他成熟的卫星技术。“东方红三号”这种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主力军”。 根据每次担负不同卫星发射的任务,研制队伍要对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技术改进。多次的发射,也使科研人员掌握了“长征三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这对“老搭档”的脾气秉性。 时任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总师和总指挥、现任探月工程副总师的龙乐豪院士谈到钟爱的“老伙计”时,更是发自内心的兴奋。他在一个珍藏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载下了“长三甲”和“长三乙”每次发射的战绩。他告诉记者,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前,长征三号甲火箭有14次成功发射的记录,而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10次以东方红三号平台为基础的卫星,从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记录看没有一次败绩,创下100%成功的记录。 称得上是常胜火箭的“长三甲”成功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世人面前再一次大显身手。其实,这也是一次对“老搭档”合作结果的全新考验。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三甲”十多次的成功发射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科研人员做了许多新的技术改进,这种技术改进属于渐进式的。“长三甲”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谈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龙乐豪院士很认真地说,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进,特别针对提高可靠性,采取了多项冗余设计。按照设计要求,金牌火箭长三甲火箭要把嫦娥一号卫星送至运行轨道的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运行周期为15.81小时的轨道,为满足卫星的特殊要求和保证卫星精确地进入预定轨道,对成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又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 ■文/《中国航天报》 延伸新闻 中国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 本报特派记者西昌报道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这次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选择的是长三甲,在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12个系列里是金牌火箭,发射14次,成功14次,成功率为100%,这是它的第15次发射,整个是第103次发射。 赵小津表示,这次发射要求零窗口,中间窗口是35分钟,在05分到40分之间必须把卫星发射出去,这是为了让卫星在轨道运行中节省能量。因为如果过了5分钟或10分钟,发射上去的卫星就不是在那个最佳位置了,需要通过卫星本身能量调整到那个位置再变轨,这样就会浪费卫星本身的燃料。赵小津说,中国的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可靠性高,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将来运载能力将大大提高。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托起嫦娥一号 长征三号甲火箭新技术应用凸现四大亮点 长征三号甲火箭从一开始研制就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提出百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重大新技术项目约30项,关键技术4项。随着研制工作的逐步深入,新的课题不断增加,到1993年3月,重点新技术项目总数为41项。这些新技术不但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项目还赶上或超过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技术水平。长征三号甲火箭的重大技术关键项目有4项,即: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动调陀螺四轴平台技术;冷氦加温增压技术;低温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技术。
不够全面
(1)根据题1信息可以知道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为有强烈的鱼腥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qn2+2n2o上═hn2+2t+上h2o,可得知: 反应前 反应后n原子 6 6o原子 q 上c原子 2 八h原子 q q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每个反应物t的分子由2个o和1个c构成,则物质t的化学式为co2;(2)偏二甲肼为易燃物质,所以在加注前两级推进剂时要注意防火,第三级火箭反应为液氢和液氧的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 2h2o;(h)炼铁原理为利用了q氧化碳的还原性,所以发生的反应为q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fe2oh 高温 . 2fe+hco2;(上)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水可以再太阳光的照射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催化剂 . 太阳光 2h2↑+o2↑,由于该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所以该反应能够为地球提供燃料及氧气.故答案为::(1)有强烈的鱼腥味;co2;(2)注意防火;2h2+o2 点燃 . 2h2o;(h)hco+fe2oh 高温 . 2fe+hco2;(上)2h2o 催化剂 . 太阳光 2h2↑+o2;该反应能够为地球提供燃料及氧气.
不够全面
用一枚成熟的火箭发射一颗成熟的卫星,是一种发射成功率较高的搭配,更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可以说在以往多次的太空表演的铺垫下,金牌火箭“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两个成熟的“老搭档”淋漓尽致地上演了一台神奇动人的探月大戏。担当中国首次探月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采用的是成熟先进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其他成熟的卫星技术。“东方红三号”这种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主力军”。 根据每次担负不同卫星发射的任务,研制队伍要对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技术改进。多次的发射,也使科研人员掌握了“长征三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这对“老搭档”的脾气秉性。 时任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总师和总指挥、现任探月工程副总师的龙乐豪院士谈到钟爱的“老伙计”时,更是发自内心的兴奋。他在一个珍藏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载下了“长三甲”和“长三乙”每次发射的战绩。他告诉记者,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前,长征三号甲火箭有14次成功发射的记录,而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10次以东方红三号平台为基础的卫星,从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记录看没有一次败绩,创下100%成功的记录。 称得上是常胜火箭的“长三甲”成功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世人面前再一次大显身手。其实,这也是一次对“老搭档”合作结果的全新考验。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三甲”十多次的成功发射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科研人员做了许多新的技术改进,这种技术改进属于渐进式的。“长三甲”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谈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龙乐豪院士很认真地说,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进,特别针对提高可靠性,采取了多项冗余设计。按照设计要求,金牌火箭长三甲火箭要把嫦娥一号卫星送至运行轨道的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运行周期为15.81小时的轨道,为满足卫星的特殊要求和保证卫星精确地进入预定轨道,对成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又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 ■文/《中国航天报》 延伸新闻 中国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 本报特派记者西昌报道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这次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选择的是长三甲,在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12个系列里是金牌火箭,发射14次,成功14次,成功率为100%,这是它的第15次发射,整个是第103次发射。 赵小津表示,这次发射要求零窗口,中间窗口是35分钟,在05分到40分之间必须把卫星发射出去,这是为了让卫星在轨道运行中节省能量。因为如果过了5分钟或10分钟,发射上去的卫星就不是在那个最佳位置了,需要通过卫星本身能量调整到那个位置再变轨,这样就会浪费卫星本身的燃料。赵小津说,中国的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可靠性高,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将来运载能力将大大提高。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托起嫦娥一号 长征三号甲火箭新技术应用凸现四大亮点 长征三号甲火箭从一开始研制就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提出百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重大新技术项目约30项,关键技术4项。随着研制工作的逐步深入,新的课题不断增加,到1993年3月,重点新技术项目总数为41项。这些新技术不但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项目还赶上或超过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技术水平。长征三号甲火箭的重大技术关键项目有4项,即: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动调陀螺四轴平台技术;冷氦加温增压技术;低温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技术。

文章TAG:中国探月的火箭中国  中国探月  火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