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秋天鱼不吃钩呢

秋季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因此入夜之后,鱼会不习惯大幅度的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吃口少,动作小,就是必然情况了。如果你只能夜钓的话,那就使用轻细的线组,钓灵一些。使用腥味的饵料,也可能对上鱼有帮助,你可以试试。
鱼和天气的问题,碰到鱼对天气变化敏感的就这样,不敏感的还是一样吃。阴天的话水里溶氧要差一点,所以鱼吃食差点也正常!
我爸爸有个经验,头天在一个地方扔一大块和好的鱼食,第二天去那个投食的地方钓鱼,保准有鱼上钩
早晚上鱼在深水,中午一般在边上觅食.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对不对~~
个人认为秋季钓鱼线要细。在保证拉力地前提下. 钓线越细越好。线越细越有隐蔽性. 越不易惊鱼。线地颜色以墨绿色或灰黑色为好. 有好地保护色。 坠用铅皮卷制. 要做到大小合适。可以台钓. 也可用传统坠在底钓法. 但坠在底时. 坠不可太重. 否则浮漂不灵敏。 竿要轻。竿子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3.6~5.4米地手竿一支. 不要用双竿。以碳素竿为佳. 竿子要轻. 要轻拿轻放. 提高上鱼率。不要选那些经常有人垂钓地“老窝~个人一点小经验~不好不要骂我哈

为什么秋天鱼不吃钩呢

2,为什么秋天钓鱼鱼不咬钩我是下午1点多钓的结果就是吃了几口就

1.浮漂的灵与顿、2.线的粗细、3.钓的深度、4.鱼饵的调配、5.时间,这些都有关系。前两者是鱼吃食但浮漂没有反应出水下的渔况,后三者是根本没鱼咬钩。第一点浮漂的钓灵是指挂好鱼饵后浮漂露出水面的越短越灵,前提是你是钓浮不是钓底(具体的调灵方法我一时半会也说不清,你可以去一些钓鱼论坛学习下)。第二点线的粗细我个人主张宁可断了线再加粗也不可一来就直接上大号子线,线的粗细是影响浮漂灵敏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点像你想钓草鱼的话钓的鱼钩深度最好在钓位水深的2/3左右深度钓浮,因为草鱼一般活动在水的中下层。钓鲤鱼的话就得选择钓底(鱼钩沉于钓场底部),鲤鱼是底层鱼觅食一般是捡池塘底部的东西吃。第四点钓草鱼我通常都是用颗粒钓的,如果你是在池塘钓,鱼的密度较大也可以用草做鱼饵。草要选池塘边的嫩草尖,不可用带有异味的,如蒿草(我就曾经用路亚竿挂草一天钓了40多斤草鱼,那天调的饵料基本喂鱼了)。鲤鱼饵可去去商店买点红薯粉,玉米面,面粉,麦麸按40%,40%,10%,10%的比例加水调配,上锅蒸熟后加入几滴白酒用塑料袋密封装好,放太阳下晒2-3天发酵。然后就能用了,可诱可钓。也可以加入少许商品饵,如老鬼的速攻2# 丸九的荒食,效果都还不错。第五点时间问题,你选在中午1点去钓这时候的鱼是很少吃食的,俗话说的好:神仙难钓午时鱼。鱼每天有2次觅食高峰,一次是在早上7-10点12点过后就很少吃食。一次是在下午5-8点。早上吃食相对来说是比较猛的。因为鱼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早上精力旺盛,就会迎来持续3小时的觅食高峰。3小时的觅食会让鱼消耗掉体内储存的能量,它游不动了,必须休息。之后就是下午的觅食高峰。到了晚上咱钓鱼人看不见鱼也看不见,虽然会比中午好钓点但效率不高。以上就是我多年台钓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饵料方面用谷物类商品饵50%+鲤鱼饵25%+草鱼饵25%,大约这个配比就行。我现在用的配方是化氏的超级综合饵60%+丸九的荒食无双鲤鱼旗15%+疯钓草25%,其中荒食无双鲤鱼旗各1/3,然后饵里面又撒了一点麝香米,今天下午钓了一条六斤半的草鱼,线组是3.5号主线,1号大力马子线,6号伊势尼钩子。
饵料,秋天天凉,水里的温度上热下冷,鱼儿开口少。
用塘主喂鱼的饲料打窝。线主2.0-3.0
都有问题,细线小钩轻坠,秋天肥水用荤饵,清水河用香饵

为什么秋天钓鱼鱼不咬钩我是下午1点多钓的结果就是吃了几口就

3,为啥夜间钓鱼不上钩

夏天晚上好钓鱼 连续几天没鱼就是河里没鱼 用蚯蚓试试要是没鱼就换地方吧
一、不同的鱼情  不同鱼情使用的蚯蚓也不相同。如果该水域鳊、鲫、黄颡、鲦、翘嘴、沙塘鳢、鲶鱼、泥鳅等杂食性鱼兼而有之,则宜用蚯蚓钓之。就是说,在自然水域中喜食荤饵的鱼类居多,因此用蚯蚓钓饵,可以兼钓多种鱼。了解鱼情是提高钓绩的前提。摸清该水域以何种鱼为主,或想要垂钓什么鱼,则可有的放矢地选用何种钓饵。比如该水域以肉食型鱼为主,则宜用蚯蚓、小虾、青虫、蚌肉等荤饵;若使用素饵如面团、嫩玉米、饭粒、薯块、嫩毛豆、豆腐干等去垂钓,则可能错失很多食荤饵的鱼。  如果某水域既有鳊鲫,又有黄颡翘嘴等,虽素饵可以钓起鳊鲫,但却无法钓到黄颡、翘嘴之类。养鱼池中多为鳊、草、鲤、鲫混养一体,为适应多种鱼的胃口,各种鱼兼而钓之,当以适口性广的蚯蚓类钓效显著。又如在江河中多以鲶、鳗、黄颡、河豚等肉食性鱼类,若用绿黑色蚯蚓做钓饵,则能多鱼并钓;反之若用素饵,则将适得其反。若该水域鱼比较刁滑,则须用心去摸底试探,尔后作出决策,该荤则荤,该素则素。只有选饵对路,方能得心应手,就是说依据不同的鱼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饵,是正确用饵的重要标志。 二、不同的季节  一年四季不同,其水温各异。鱼的摄食方式通常随着水温的不同而改变。就春季而言,此时鱼刚从寒冷的冬天脱胎出来,还带有几分冬天拙笨的习性。因此,垂钓时除了宜用小钩、细线外,选用合适的小号蚯蚓,也是不容忽视的。春天鱼摄食斯文、张口还不挺大,若用粗蚯蚓,势必有碍鱼吸入口而提空竿。但到春末夏初水温升高以后,鱼渐趋活跃,摄食较猛,此时选用中粗蚯蚓较为合适。而秋季是鱼摄食最旺最猛的季节,此时选用粗些的蚯蚓,目标显著,有利于刺激大鱼咬钩,自然更能增添垂钓效果。  当然选用蚯蚓除季节性外,还要结合鱼情、天气气温、风向气压等多种因素加以考虑。三、不同的水域  水域有大小、肥瘦、动静、人工和天然之别。就广义而言,大水域多大鱼,以粗蚯蚓为宜;小水域则与其相反。肥水鱼爱挑食,吞饵细嚼慢咽;瘦水可视性好,且多鳊鲫等小型鱼,因此肥水与瘦水均宜用细小蚯蚓。动态水域即流动性水域,鱼嘴泼,摄食凶,应充分发挥粗蚯蚓大目标的优势;静态水域,鱼的警觉性高,摄食斯文,宜用细小蚯蚓,以利鱼的吞吸;“处女”水域,鱼嘴馋不挑食,宜用粗蚯蚓钓之;钓者频繁出击的水域,宜用细小蚯蚓……四、不同的水情钓鱼部落是钓鱼人自己的家  深水能见度差,宜用色泽鲜艳粗些的蚯蚓;浅水可视性好,但鱼的滞留性差,鱼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见饵叼了就走,故宜用吞吸方便的细蚯蚓为佳。雨后水位暴涨或气温骤降时,鱼处于亢奋状态,狂食猛吞,宜用粗蚓钓之;有水草水域,鱼的栖息部位比较稳定,水色较清,宜用细红蚯蚓;无水草或水草很稀的水域,鱼的串动性大,多为掠食性方式,故宜用比较醒目的粗蚯蚓。五、蚯蚓的通常备用方法  外出垂钓不妨备用三个蚓盒,分别装上大、中、小三种型号蚯蚓,这样大中小兼而备之,临场垂钓时视鱼情随机运用。钓毕剩余的蚯蚓带回饲养。若该水域多为小型鱼时,则用小号蚯蚓;若多为中等大小时,则用中号蚯蚓;若大鱼居多时,则用大号蚯蚓。这种因鱼而异的用蚓方法,对提高钓绩有很好的高效、省时、快捷的实用价值。六、装蚯蚓技巧  在平常垂钓中装蚯蚓的基本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  1.装整条蚯蚓。有两种装法:①从头部刺入,裹住钩体,多余部分挂在钩尖之外;②在距头部约10毫米处刺入至穿,再间隔10毫米刺穿,蚓尾部分挂于钩上。  2.去头装尾端。从蚓环以下按需要长短掐断,一般以两倍钩体长为宜,再从断面穿入,多余部分挂于钩尖外,尾端不停地蠕动。  3.掐段使用。每段略长于钩体,第一截钩尖从头部刺入,以不露钩尖为度,其余从断面穿入,蚓尾挂在钩尖之外。以尾部一截效果最佳。七、特定情况下蚯蚓的选用与装法  1.钓小鱼。这里泛指小鲫鱼、鲦、麦穗鱼等。小鱼嘴小,吞大饵困难。故选用直径约1.5毫米的小蚯蚓,以利提高上钩率。若用粗蚯蚓则多半扬竿拉空。装蚓时宜从钩尖装至后弯或前弯部位,最多装满钩体,即与钩尖平齐而不宜超出。以从钩尖装至后弯部位效果最佳。  2.钓“滑”鱼。钓滑鱼用蚯蚓很有讲究。按本人多年垂钓的体会,应注意四点:①选用直径约1.5毫米、长3~4厘米、色泽鲜艳的小蚯蚓(必须用小钩、细线);②从蚯蚓头部刺入,多余部分挂于钩尖外蠕动;③若蚯蚓入水时间过长而窒息时,不要吝惜蚯蚓,须及时更换,保持鲜活;④减少悬钩频次,以消除鱼的胆怯。
鱼也睡觉吧

为啥夜间钓鱼不上钩


文章TAG:秋季夜钓鱼不吃钩为什么秋季  钓鱼  不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