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腮绑挂钩疼怎么回事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颞颌关节炎症或外伤等引起的几率大。你的这种情况建议口服萘普生、三七伤片治疗看看,同时配合热敷,必要的话,医院进一步检查,查清楚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腮绑挂钩疼怎么回事

2,挂钩疼和腮腺炎有什么区别

挂钩疼是指由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或结构损伤而引起的疼痛,由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在治疗上还缺乏根治的方法,消除一切不利的精神心理因素,如改善神经衰弱症状,指出预后良好,增强信心,并适当用镇静安眠药。避免开口过大造成关节扭伤,如打哈欠、大笑。如果颞颌关节器质性破坏,并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去医院可手术治疗。红外线、超短波、激光、理疗、按摩及局部热敷等,也有一定疗效。流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发病高峰在4月份前后。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l~2日后腮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为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和触痛。腮腺管日早期常有红肿。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有时下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实验室检查:病程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血清学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或抗原可作出早期诊断。也可从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分离出病毒。

挂钩疼和腮腺炎有什么区别

3,挂钩疼很久了请医生进来帮我回答下

是颞颌关节炎症颞颌关节炎的针灸治疗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一、体针(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下关、嚼中、听宫。 备用穴:通里、太阳、足三里、合谷。 嚼中穴位置:下关穴与颊车穴连线之中点。 (二)治法 以常用穴为主,酌取备用穴,每次选3~4穴。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先直刺入,用轻微的手法捻转提插,至得气后,即以中强刺激,作平补平泻手法1~2分钟,使针感强烈。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手法同上。去针后,再在压痛明显处按摩1~3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二、体针(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外关、耳门、颊车。 备用穴:合谷。 (二)治法 常用穴按损伤情况选取。翼外肌功能亢进或/和痉挛及其合并关节后区损伤者,取同侧外关;关节后区损伤取耳门穴;翼内肌痉挛取颊车穴。另外配合谷。快速进针,得气后给予中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部,留针3~5分钟,再作1次运针,取出。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三、针灸 (一)取穴 常用穴:听宫、听会、下关、阿是穴、颊车。 备用穴:肝俞、肾俞、足三里、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损局部。 (二)治法 每次取常用穴2~3穴,酌加备用穴1~2穴。以28号1.5~2寸毫针,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然后留针,用1寸长之艾条段置于常用穴之针柄上,从下端点燃,燃完为止,如患者觉太烫,可在下方置一硬纸片。阿是穴不针,用艾条1根,燃着后作雀啄或回旋灸法,每次4~5分钟,局部潮红为宜。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4~5日,继续下一疗程。四、电针 (一).取穴: 常用穴:①上关、耳门、翳风;②下关、听宫、颊车。 备用穴:合谷。患侧肌萎缩加足三里、内关;病久患侧颌面隆起加地仓、大迎;伴头痛,加太阳、头维、率谷。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1组,均针患处,备用穴一般取双合谷,据症酌加。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以采用G-6805治疗仪为好),面部穴接阴极,肢体穴接阳极,亦可上部穴接阳极,下部穴接阴极。电压8~12伏,用疏密波,电流强度宜逐渐由弱至强,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如因偏咀嚼久引起颌面部两侧不对称,即患侧颌面隆起者,可先重泻合谷后,再通电刺激。通电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3日后再继续下一疗程。五、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下关、合谷。 (二)治法 以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进行照射,2穴均取。光源距照射穴区距离为70~80厘米,垂直照射,剂量多用8毫伏,少数可加至10毫伏。每穴照射8~1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六、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颞颌点。 备用穴:面颊、上颌、下颌、三焦、肝、胆。 颞颌点位置:位于对耳屏处耳软骨弯曲部的外缘突出点,相当于《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之对屏尖区。 (二)治法 一般仅取常用穴,如效不显,酌加备用穴。探得敏感点后用30号5分针,直刺进针,即有明显疼痛,疼痛愈明显,效果愈好,如无疼痛感,可在原位提针,使针尖略移位,直至探索到疼痛点为止。针刺病痛一侧,如两侧疼痛,可针双侧。留针20分钟,中间捻针1次,强度以各人耐受情况决定。亦可以用0.7×0.7厘米正方形小胶布,内置王不留行籽或磁珠一粒,贴于该穴,即行按压,患者感觉明显疼痛为佳,无疼痛,可在原位作前、后、上、下移动,探索到疼痛为止,按压时间15~20分钟。据病痛情况取一侧或两侧。备用穴每次取3~4穴,用上述耳穴压丸法。耳针和压丸均为隔2日1次,3次为一疗程。七、穴位埋针 (一)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为压痛点,多在髁状突外侧。 (二)治法 选34号5毫米长之皮内针,局部消毒后,将其刺入阿是穴,用胶布固定,并作按压,使之有明显酸胀感。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1~2次,每周换埋2次,3次为一疗程。八、药罐(之一) (一)取穴 下关、颊车。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拔罐。操作:将药酒5毫升,倒入去底磨平之青霉素样式瓶中,再倒置于穴位上。底边缘,可先用凡士林涂拭,以便与此肤密切接触。然后用射器抽去瓶中空气,使成负压,吸附于穴位,并使药液完全与皮肤触,留罐20分钟。隔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 药酒制备:伸筋草60克、钻地风60克、威灵仙60克、三七30克、木瓜120克,在白酒约2500毫升中浸泡2个月后备用。九、药罐(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上关、下关、颊车、大迎、天牖、?脉、翳风、阿是穴(压痛点)。 (二)治法 药物:防风、荆芥、川乌、苍术、甘草、紫苏、独活、桂枝、秦艽、草乌、川椒、牛膝、羌活、麻黄、威灵仙、川芎各15克、红花6克、蕲艾60克。 操作:每次取2~3穴,痛点必取。先将上药装入布口袋中,放入锅内煮沸后,再放入竹罐煮沸3~4分钟。令患者取坐位,医者用筷子或长镊子将煮沸的罐具取出,用干热手巾垫手握住,将水甩干后,立即扣在穴位上,即可吸住。边捞边拔,直至竹罐拔完所选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十、指针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咀嚼肌群的起点或止点)。 备用穴:下关、颊车、翳风、完骨、风池、合谷。 (二)治法 令患者侧卧或坐位,在患处涂以少许松节油或液体石蜡,医者用80~110次/分的频率依次点揉下关、颊车、翳风、完骨、风池、合谷;继以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于阿是穴,另一手拇指腹侧顺着咀嚼肌群肌纤维走行方向来回拧顺动作。指压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反复拧顺5分钟后再重复点压以上穴位。每次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十一、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下关、听宫。 备用穴:合谷、三间、内庭。 (二)治法 药液: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选一侧常用穴,执笔式持注射器刺入穴位,进针深度5分至1寸,上下提插,得气后推进药液0.5毫升。余穴用毫针刺,进针1~1.5寸,据症用补泻法,留针15~20分钟。常用穴可交替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挂钩疼很久了请医生进来帮我回答下


文章TAG:挂钩疼是什么情况挂钩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