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们谁有描写古代水上泛舟的情景描写啊用于小说急求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亲们谁有描写古代水上泛舟的情景描写啊用于小说急求啊

2,描写泛舟的诗句

泛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泛舟(戴叔伦)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望海潮.山水之间 云流山脊 风清云露 古林染雾藏花舟断水天 临波钓叟 江埋半世忧愁 畅饮酒为仙 笑看人间事钩钓霜秋 寒气迷城 卯辰丝雨洒如花 折花夜旅归人 染湿身绸缎昨夜豪言 今日笑谈 推杯换盏 茶凉寒酒谁收 云里小高楼挂几行琴语 不舍离别 山水清风酿酒 再醉几凉秋
泛舟作者:戴叔伦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柳宗元)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描写泛舟的诗句

3,描写泛舟湖上的作文

今天,我的几个朋友邀请我去著名西湖的游船上饮酒。上了游船,我细细地品酒,乐不思蜀。转眼一望,却发现西湖的景色更吸引人。西湖翠竹成荫,清凉无比。长一公里的小径蜿蜒深入清溪依径而下。整个环境恰适轻松,爽心悦目。湖边还有紫薇、秀竹、芭蕉等。既幽宁又朴质。阳光照在水面上,像给波光粼粼的西湖铺上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西湖水是半透明的,显得非常含蓄。嫩绿而柔软的柳叶被风吹动着,小心地拂着水面。渐渐的,迷迷朦朦的雾出来了。“淅沥,淅沥”,细雨下起来了,似乎丝线一样细,随着轻柔的风,在天空中飘着。一颗颗珍珠似的雨点打在花瓣上,仿佛是雨送给花的首饰。但是我觉得,下起了雨,还是阻碍不了西湖的美。我想那么纯净、幽雅的西湖之美,已经可以比得上那亭亭玉立、举止文雅的西施的自然美了。不管怎样修改西湖的景色,它都是那么美。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描写泛舟湖上的作文

4,描写秋天泛舟湖上的诗句都有哪些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释义: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释义: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释义: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林逋《咏秋江》释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冲洗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释义: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岸上还有霜露沾连在树叶上,我曾经行经这儿,并将船停靠在垂虹桥傍。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释义: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释义:分别后虽然两地同样都是秋天,但是两人已经不再一起了。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释义:过江去戏秋天的水,特别喜欢这火红的芙蕖。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汤显祖《江宿》释义: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释义:霜后的枫叶一片绯红,在肃杀的秋风中,正一叶一叶飘落到秋塘中去。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5,苏轼在赤壁赋中两句勾勒出一副泛舟举酒图的句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6,朱熹泛舟的赏析

《泛舟》诗词全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析赏】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又】这首诗是《观书有感二首》之一首,大约作于绍兴三十二年(l162)前后,写读书治学的体会。朱熹的三传弟子王柏说:“前首言日新之功,后首言力到之效。”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叙述、描写,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猛涨,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像鸿毛那样浮了起来。后两句是议论,是对上两句哲理的揭示。当“蒙冲巨舰”因江水枯竭而搁浅的时候,多少人费尽力气推,都是枉费,哪能推得动呢?可是严冬过尽,春水方生,形势就一下改变了,从前推不动的“蒙冲巨舰”,此日在一江春水中自在航行,多轻快!这首诗给人的启迪是:别做在干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为“蒙冲巨舰”的自在航行输送一江春水。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及其精神。 译文: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赏析一: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 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 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 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7,乘船在湖上泛舟的诗句

1、《周庄河》唐代:王维原文: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译文:清风吹过河畔的绿柳,清澈的水中倒映着红色的的桃花。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2、《至鄂渚泊报恩寺》宋代:王十朋原文: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川涂元不隔,归梦到东瓯。译文:风急快要把帽子吹掉,水面上寒冷但依然坐上小船游荡。这里与涂元相隔,在梦中回到了东瓯。3、《国风·鄘风·柏舟》先秦:《诗经》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译文: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4、《小寒食舟中作》唐代:杜甫原文: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译文: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5、《渡浙江问舟中人》唐代:孟浩然原文: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译文: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肯将六物供垂钓,拟向三江共泛舟。明·霍与瑕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九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宋·王十朋 至鄂渚泊报恩寺茅君小传还堪读,天地团团一泛舟。明·张嗣纲 答王稚韬仙示之作夕阳照水晚登楼,皎月涵波夜泛舟。宋·范纯仁 西湖四时四首 其四雨中访旧忆葵丘,冒雪臞樵又泛舟。明·陈宽 题沈臞樵雪中访沈介轩画雪堂词赋谁能续,赤壁矶前好泛舟。明·朱朴 西崦楼冬夜看月百顷风潭净,高情独泛舟。元末明初·钱宰 题画十三首 其一隔暑苹洲近,迎凉欲泛舟。唐·皎然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苹洲月夜华表方迷鹤,鄱阳已泛舟。明·释今无 时得本师和尚归粤信 其一梦游沧海休回首,路入浯①滩稳泛舟。宋·李光 用孟博寄孟坚韵蟾宫有客曾攀桂,牛渚何人学泛舟。明·解缙 中秋 其一平生爱雪如子猷,江湖乘兴常泛舟。宋·范成大 爱雪歌放歌剧饮不尽意,落日出林还泛舟。明·林士元 秋日王龙津观物园危亭突兀瞰岩浮,燕子飞飞似泛舟。明·卢上铭 俯江亭用亭上韵早发辰溪渡,清川喜泛舟。明·何景明 辰溪县长河亘南北,咄哉无泛舟。明·杨起元 送余云衢册封周藩胜日宾僚爱泛舟。清·薛时雨 浣溪纱 其七 山庄入夏似凉秋,恰趁同人午泛舟。清·邵陵 初夏偕雪航、允恭、东山、以宁、叔度泛舟拂水山庄,饮秋水阁文化好交流。飞行不泛舟。近现代·唐圭璋 菩萨蛮 题渭江教授尊翁琴窗词稿坐卧半临水,往来都泛舟。明·徐熥 同温允文史声伯集张稚通清远居分得留字伤心草色连空语,望落银河同泛舟。明·黎遂球 风平词鹤园佳胜别沧洲,鱼鸟惭予未泛舟。明·黄衷 冼少汾新岁见怀和答二首 其一天开地辟几春秋,何人凿空先泛舟。明·赖世隆 九龙行自客水村里,登高仍泛舟。明·释今沼 九日泛舟同梁器圃怀徐圣甫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唐·薛涛 菱荇沼摩挲苍峭追陈迹,四十四年重泛舟。宋·徐瑞 王辛甫示朱敬堂钓台诗卷次韵冰解初分窦,波平便泛舟。宋·宋庠 坐池上看水偶成五绝句 其一阴堂阁雨云生屋,晚浦收潮草泛舟。宋·李弥逊 和明甫南山用粹之韵早春相见又经秋,秋水迢迢阻泛舟。元末明初·陈基 寄匡山人高山有悬车,深水时泛舟。宋·刘攽 寄原甫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唐·方干 早发洞庭钩月挂,绮霞收,浦南人泛舟。宋·米芾 阮郎归 海岱楼与客酌别作洞里清溪可泛舟,入观洞府出高丘。宋·陈藻 真仙洞圭海何泛舟,载来介寿酒。清·章甫 蔡母许孺人寿歌 其一深江东泛舟,夕阳眺原隰。唐·贾岛 送汲鹏耿耿幽怀泛泛舟,翠楼时上更夷犹。明·薛纲 和李商隐无题泛舟复泛舟,何处有云薮。明·霍与瑕 镜林泛舟 其二天池宜泛舟,大风无怒涛。明·湛若水 同道林诸贤天关泛舟畏途水泛舟,流光磨旋蚁。明·周伦 易州有本亭作青波远泛舟,碧石朝逢雨。明·宗臣 江上曲
相关诗句示例如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
渔 歌碧波粼粼映白帆,渔歌海鸥伴行船。网撒千张丰收乐,踏碎万顷幸福多。
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好,本题以解答,如果满意,请点右上角“采纳答案”,支持一下。

文章TAG:江上泛舟的描写江上  泛舟  描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