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神舟系列飞船有几个舱组成

三个 动力舱 空间舱 返回舱

神舟系列飞船有几个舱组成

2,冷战时期美国猎户座核动力星际飞船吨位大得惊人

1955年,美国开始研制一架载有核脉冲发动机的猎户座飞船。该船被控制的热核子电荷释放后的加速,然后引爆。爆炸的冲动应传递到特殊的反射板在船的尾部。 设计了两个版本的飞船,其外形有很大的不同。其中较小的是“Momentum”,其重量为40万吨,其中75%被原子电荷占据。剩余的10万是直径100米的反射板、有效载荷部分和承载结构。每三秒就有一个兆吨的核电荷从飞船船尾喷出。 在爆震间歇的时候,将冷却的石墨混合物施加到板上。“猎户座”上的“燃料”供应足以达到3600万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将使它在五天内达到冥王星。和最近的恒星(太阳后)的半人马座,他可以在125年内到达。 另一个大版本飞船,仅反射板重500万吨,直径约20公里。整个飞船的重量接近4000万吨。兆吨核电荷并不是每3秒爆炸一次,而是每1.5分钟爆炸一次。由于大飞船的重量太重,与较小版本飞船相比,该飞船速度非常小:飞船可以在1250年达到半人马座。飞船可搭载数千人。 由于项目的成本太高(目前约3万亿美元)和月球竞赛的开始,这两个项目都在1965年被淘汰。与脉冲核发动机有关的“Dedal”探针项目是这一想法的延续。它应该能够达到约1.28亿公里/小时的速度,并在短短的35年内达到半人马座桥。该项目于1977年关闭,因为难以克服奥尔塔云和柯伊伯带。

冷战时期美国猎户座核动力星际飞船吨位大得惊人

3,神舟七号飞船构造示意图及各部分名称

http://news.cqnews.net/special/sz7h/tpjj_sz7h/200809/t20080911_2277571.htm

神舟七号飞船构造示意图及各部分名称

4,猎户座飞船的技术模块

猎户座飞船的载人模块计划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可以容纳四至五名机组人员。与之对比,阿波罗飞船的载人模块只能接载三名人员,但航天飞机则可载七名人员。猎户座飞船“载人及服务模块”(CSM)的结构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圆锥形的载人舱,以及一个圆柱形的服务舱。后者除了提供飞船的推进动力之外,还提供额外的供给。这两者都是在1967年至1975年执行任务的阿波罗号飞船命令及服务模块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除此以外,还参考了航天飞机计划中所衍生出来的新型技术。探索系统任务部综合办主任尼尔·伍德沃德认为“使用现有技术和解决方案能降低风险”。虽然猎户座飞船采用了与六十年代开发的阿波罗飞船相近的设计理念,其载人模块将会使用数项较为完善的技术,包括:“玻璃驾驶舱”数字化控制系统衍生于波音787飞机中的驾驶舱,类似俄罗斯进步号飞船和欧洲自动运载飞船的自动对接系统,该系统允许在紧急情况下由宇航员全权控制。此前的其他美国飞船,如双子座、阿波罗飞船,以及航天飞机等,在进行对接时都需要手动操作。改进过的废弃物管理设备,包括一个微型野营式马桶,以及一个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中已投入使用过的不分性别的“便溺管”。其中航天飞机的“便溺管”系统是基于天空实验室上的系统开发的,而国际空间站的系统则是基于联盟号、礼炮和和平号国际空间站的同类系统。因此,在该飞船中将彻底取消遭人恨的“阿波罗袋子”。之所以称为“阿波罗袋子”,是因为阿波罗飞船上的宇航员必须使用这种“设备”。该“设备”其实就是一个开口处有粘性的塑料袋,排便时需要将其粘贴在屁股上,然后再进行排便;一个氮气/氧气混合空气环境,保持海平面的大气压(101.3kPa),或者稍低(55.2至70.3kPa);一个比之前任何载人飞船更加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该模块的另一个特性是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让每一个该模块可以执行最多10次飞行任务,以便能形成包含载人及无人驾驶的猎户座飞船船队。无论是载人模块还是服务舱,都将会使用铝合金来建造。这种材料已被应用于航天飞机的外部燃料箱、德尔塔-4运载火箭以及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建造上。整个模块的隔热方式,和飞船中其它非关键部位如货舱门是一样的,都是用诺梅克斯材料制成的隔热毡进行包裹。可重复利用降落伞是基于阿波罗号及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的降落伞进行设计的,并同样使用了诺梅克斯布料来制作。猎户座的载人模块只能够通过在水上降落来实现回收,这也是载人飞行任务时唯一可行的在地球上降落的方式。为了使猎户座飞船能够与国际空间站或者其它星际飞船对接,对接系统采用了新的低冲击对接系统*设计。该设计是航天飞机上所使用的通用对接环的简化版本,有趣的是航天飞机上的这一系统其实是源自于1975年俄罗斯为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而设计的对接系统。飞船及对接接合器均设置了水星号和阿波罗号上所使用的发射逃逸系统*,以及源自阿波罗飞船上的玻璃纤维推进器保护罩。升空过程中的前2%时间内出现问题,这些装置将保证载人模块能安全逃逸。猎户座载人模块的形状与阿波罗号指挥舱类似,是一个顶角为57.5°的圆台体。其投影直径为5.02米,长度为3.3米,重8.5吨。它的总体积将会阿波罗号的2.5倍,内部空间容积约为5.9立方米,可承载4至6名宇航员。经过长期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决定选用低密度碳化烧蚀材料(Avcoat)作为重返大气层时的热盾材料。低密度碳化烧蚀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及酚醛树脂构成的蜂窝结构,其中填充以石英纤维。该材料曾在阿波罗计划中使用,并在航天飞机早期飞行任务中用在了特定的部位。 逃逸系统猎户座发射失败逃逸系统试验品在美国国家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装配完成。发射终止试验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ATK)在2008年11月20日成功的进行了第一次发射终止试验。该逃逸系统的引擎能提供2,200千牛的推力,以便在发射场上,或者发射后高度在91公里之前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逃逸动作。这个逃逸测试是该引擎在上述范围内出现的逆向气流范围之内进行的第一次测试。这一次逃逸点火试验对引擎和其他组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该测试是为了在2009年春天进行下一个主要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试验做准备。后者是一次全尺寸的实物模型试验。探路先锋2009年3月2日,一个先行制作好的逃逸模块的试验品,从兰利研究中心运往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测试。这一个探路先锋除了含有一个真实的逃逸模块之外,还包括了猎户座的实物大小模型。在导弹八成将会制作一个14米高的火箭,以进行第一次发射台终止逃逸试验。

5,航天飞船有几部分组成

神舟飞船由轨道舱(也叫工作舱)、返回舱(又称座舱)、推进舱(或叫服务舱、设备舱、仪器舱)和1个过渡段组成。其中载人的轨道舱、返回舱可谓“一室一厅”,作为“一室”的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呆的地方;作为“一厅”的轨道舱则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6,猎户座飞船的组成结构

载人舱载人舱,用于搭载宇航员,可搭载四到六名宇航员,包含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逃逸塔逃逸塔是载人探测飞船的独特部件之一,它是一种小型火箭,能在发射失败时将指令舱推离助推火箭。这种机制要比航天飞机的中止程序更安全。太空舱“猎户座”太空舱直径约5米,总重量约25吨。是“阿波罗”可居住空间的2.5倍。目前设计的“猎户座”至少有两个窗口(驾驶员和指令长的座椅旁边各有一个),和一个舱门。与“阿波罗”类似,“猎户座”的入口舱门在其侧面,对接通道在其顶端(用与空间站或登月载具对接)。猎户座飞船上的载人舱也采用了锥形结构,比航天飞机的外形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服务舱载人探测飞船的服务舱也将采用圆柱形外观。承载主推进系统、动力系统和飞行姿态控制系统。飞行姿态是指飞船在空间(x、y、z方向,或者俯仰、滚转和偏航轴)中的定向方式。“猎户座”飞船则采用反推力控制推进器来控制飞行姿态,这些推进器分别安装在飞船的头部和尾部。在飞行中,服务舱将覆盖并保护载人探测飞船载人舱的隔热层,同时为飞船提供电力、推进力和飞行姿态控制。服务舱将在飞船重返大气层之前被抛弃。服务舱的一些特点包括:·单发动机推进,使用甲烷/氧燃料,其效率稍高于阿波罗号飞船服务舱使用的自燃燃料混合物(肼/四氧化氮)。与肼/四氧化氮相比,甲烷/氧燃料具有更高的比冲(单位重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这意味着当推进燃料质量相同时,其燃烧时间更长,并能带来更高的速度。将来,人类有可能会利用月球和火星上的原料来制造甲烷,为这种类型的飞船提供燃料。·更大的载油量使选择不同的月球轨道和着陆点成为可能。·除燃料电池提供的能源外,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也能发电并提供补充能源。·含有液态氨或水/乙二醇混合物的导管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以便将其散发到太空中。在外太空,有阳光照射的区域和没有阳光照射的区域温差大概有204摄氏度。这种受热不均现象会使飞船结构中的金属产生热应力。为了抵消这一效应,阿波罗号飞船在飞往月球时,采用绕轴旋转的方法,确保太阳射线能够均匀照射飞船的各个部分(“烧烤棍滚动操纵法”)。预计载人探测飞船也会采用相同的方法。·采用转向推进器控制飞行姿态,与阿波罗号飞船类似。驾驶舱“猎户座”驾驶舱是航天器特色之一。两种方案——往返空间站的6座位式和执行月球任务的4人式——都在设计中,座位采用可折叠的金属构架形式,以牢固的带子连接。这种设计可以保证着陆期间如果缺失2个降落伞(共4个)乘员仍是安全的,还可以在太空舱着陆后侧翻的情况下保证宇航员的安全。贮藏舱“猎户座”贮藏舱是沿着“猎户座”地板的内壁,正对着主窗的空间用来放置电子设备、生活用品及计算机设备, 剩余的空间可自由使用。“猎户座”与NASA过去的载人飞船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两个太阳能电池帆板。登陆舱登陆舱与阿波罗登月舱相比大很多,可以携带重量高达23吨的载筹抵达月球表面,甚至比整个阿波罗登月舱还要重。这么大载筹重量,甚至可以用于支持长期有人照料的月球基地。这一大载筹的特性,对于运送大量物资和科研设备至月球表面基地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和阿波罗登月舱一样,猎户座的登月舱也包含降落和起飞两个过程。在起飞阶段,登月舱可以承载4人至环月轨道。按照原来的计划,登月舱应当使用使用甲烷-氧气燃料作为推进剂。在这一个基础上,还会衍生出结构近似的,用于火星任务的着陆器。选用甲烷作为燃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通过应用原位资源利用的理论方法在火星土壤中获得,而无需从地球运送过去。但由于该型推进系统仍然处于雏形阶段,为了避免因此拖后登月计划的整体进度而改为使用液氧-液氢燃料。返回舱猎户座的返回舱重达12吨,这几乎是阿波罗指令舱的两倍。和阿波罗指令舱一样,它也可以与一个服务模块连接,以提供诸如生命维持以及飞船推进等功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它的烧蚀式隔热盾在每次使用之后便会抛弃,这与阿波罗的设计类似,而返回舱本身则可以重复使用大约10次。火箭助推器火箭助推器将载人探测飞船送入地球轨道,货物运载火箭将负责运载重型载运物,比如登月车、月球中转站和空间站部件。如有必要,货物运载火箭也可以运送人员。载人探测飞船助推器的第一级将是战神I型固体火箭推进器 (SRB),类似于航天飞机所采用的火箭推进器。第二级为单台航天飞机发动机,由液氢罐和液氧罐提供燃料。前两级火箭都无法回收或重新使用(而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推进器则可以回收再利用)。载人探测飞船的发射助推器只负责运载宇航员,而不运载沉重的载运物。因此,载人探测飞船的助推器可以比阿波罗号飞船和航天飞机的助推器小。载人太空探索需要将宇航员和载运物都送入太空轨道。以往的飞行器都是使用同一个火箭来运载人和物,但载人探测飞船将这些功能分开。 可运送重型载运物,必要时还能搭载宇航员,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有5台以液氢和液氧为燃料的主发动机(称为战神V型火箭)。·第二级为一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或一台阿波罗号飞船所采用的J-2型发动机,它们都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燃料。

7,原子序数为3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内而外依次为2 8 18 3这是镓(Ga),和铝(Al)同族。
圆圈内+64 由内往外圈依次是2 8 18 23 8 5
2 8 8 13,第一层最多排2个,二三层最多8个,四层最多18个

8,载人宇宙飞船的结构

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的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这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舱内设有能保障航天员生活的供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控制飞船姿态的姿态控制系统、测量飞船飞行轨道的信标系统、着陆用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和应急救生用的弹射座椅系统。另一个舱是设备舱,它长3.1米,直径为2.58米。设备舱内有使载人舱脱离飞行轨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动火箭系统,供应电能的电池、储气的气瓶、喷嘴等系统。“东方”1号宇宙飞船总质量约为4700千克。它和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只能执行一次任务。

9,神舟五号的构造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神舟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神舟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

10,神舟系列飞船目前由几个舱组成

神舟飞船构成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三个: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州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一、轨道舱(长2.80米,直径2.20米)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州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三、推进舱 (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

文章TAG:猎户座飞船结构图猎户座  猎户座飞船  飞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