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解释视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句的意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3-02-26 10:24:01
本文目录一览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句的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想想要看遍千里的地域,就得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去。比喻我们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增加自己的学识、见识、修养等!
2,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是什么
《登鹳雀楼》古诗意思
00:00 / 00:38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3,登鹤雀楼的解释
解释: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
4,古诗登鹳雀楼的解释
白日依山尽, ----太阳挨着山峦慢慢地沉落,
黄河入海流。 ----黄河朝着大海滔滔地奔流。
欲穷千里目, ----要想看见千里之外的风光,
更上一层楼。 ----那就得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5,登鹳雀楼 古诗 意思
登鹳雀楼[1] 盛唐 王之涣[2] 【体裁】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6,登鹳雀楼 解释
登鹳雀楼 畅当..唐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这句诗写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 ,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诗人把以远处飞鸟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鹳雀楼的高大,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这句诗写四围景象,从鹳雀楼向四周眺望,天然地势就好像连绵山峰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从当中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
7,登鹳雀楼想象画面第一句诗的意思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河中府境内的鹳雀楼,前可瞻高山,下可瞰大江,景色奇瑰壮观,唐代文人墨客题诗者甚多,此诗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为写登楼所见之景,可谓作者俭笔书大景,用“白日”和“黄河作对比”,在色彩上形成一种雄浑粗硬的特色。用“依山尽”、“入海流”作为动态描摹景物,使其境界大开,气韵生动,令人若入其境。登楼远望,斜昏脉脉,一轮夕阳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缓缓西沉,滚滚黄河从楼下奔腾咆哮而过,西来东去流入大海。诗人由近及远,日落天际,江归大海,视觉达千里之外,自然联想到再登高便于极目的欲望。恰恰就是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融汇于景物的描写之中,造就了千古名句。 该诗是颔颈联构成的七言绝句,两联使用了对仗,诗意一气贯通,情景理趣横生。
8,登鹳雀楼畅诸赏析
一,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二, 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解释: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
文章TAG:
登鹳雀楼古诗解释视频登鹳雀楼 鹳雀楼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