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白居易放鱼古诗

  放鱼,你会背诵了吗?和我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白居易放鱼古诗 ,欢迎借鉴!   【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煦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余。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江州之后所作。   诗中写了一个故事:两条白鱼,置于地上,相濡以沫,相煦以湿,即便不伤于刀俎,也将被蝼蚁所食。诗人遂起同情之心,放生于南湖西江。并说:“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作者仕途失意,谪居江州,救白鱼于困厄之中,应该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感觉,诗中寄托了诗人身世之感慨。

白居易放鱼古诗

2,李群玉的放鱼拼音字母

早觅为龙去 zǎo mì wèi lóng qù,江湖莫漫游 jiāng hú mò màn yóu。须知香饵下 xū zhī xiāng ěr xià,触口是铦钩 chù kǒu shì tiǎn gōu。《放鱼》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绝。译文:早日寻觅到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能够成为龙的天地,不要在这风波险恶的江湖上毫无目的地漫游。不要迷恋那美美的香饵,一旦吞下那就是要命的锋利的鱼钩。扩展资料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付,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用了一个与鱼有关的典故,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但诗人却是希望所放生的鱼能够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早”更显示诗人期望的殷切。“漫游”本来就是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却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中“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须知”是诗人告诫的声态,恳切动人。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险象环生的景象,传神的表现出诗人对鱼的怜惜、担心的情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鱼

李群玉的放鱼拼音字母

3,白居易写的放魚的莫学长鲸似害人的长拼音是什么

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 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 (唐白居易《放鱼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宋 陆游放生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 设身处地们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首尾吟  年代:【宋】 作者:【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鉴诫时。  意浅不知多则惑,心灵须识动之微。  行凶既有人诛戮,心善岂无天保持。  读易不惟明祸福,尧夫非是爱吟诗。  重送朗州张员外  年代:【唐】 作者:【罗隐】  朱轮此去正春风,且驻青云听断蓬。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迹转穷。  酬德酬恩两无路,谩劳惆怅凤城东。  入如来禅  年代:【明】 作者:【朱元璋】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  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拥粉钿。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简张安国  年代:【宋】 作者:【章甫】  南北东西厌问津,西海忘形今几人。  惟公名誉一世重,虽不吾与吾当亲。  气吞云梦并余子,深厚文章六经似。  昂霄耸壑正当时,发策决科余事耳。  上方忧顾大江东,虎踞龙盘气象雄。  却袖玉堂挥翰手,来成方面保厘功。  西风澹日边云碧,岁晚军情犹未得。  不应矫首送飞鸿,想得攒眉正忧国。  雅闻一诺值千金,推挽尤多乐善心。

白居易写的放魚的莫学长鲸似害人的长拼音是什么


文章TAG:白居易放鱼诗拼音白居易  放鱼  拼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