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钓鱼是杀生行为吗

钓鱼当然是属于杀生的行为了。首先就是鱼儿也是生命,所谓的众生平等,实际上我们都是属于同样的阶级的。但是当你钓鱼的时候,你会把鱼钓上来,而鱼钩也是非常的锋利,会伤害到小鱼的。这就是属于伤害对方了。而你把鱼钓上来以后也要把它进行销售,或者是自己把它吃掉,这就完完全全的属于杀生了。所以说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特别崇尚众生平等,不愿意去伤害任何动物的一个人,你最好不要去钓鱼,你可以适当的去喂鱼,这样也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游,也可以让你变得快乐,还可以让你陶冶情操,比钓鱼还要更有情调。所以我建议你最后不要再去钓鱼了,尽量的是去养一些观赏鱼,这样也是非常的有功德的。

钓鱼是杀生行为吗

2,钓鱼是杀生的行为吗 钓鱼有恶报世人为什么不戒掉坏行为

钓鱼是杀生的行为。钓鱼的果报也很大,轻则损寿,或来世贫困,重则下地狱。鱼无论大小都有神识,也知道痛苦。我们用钩子把鱼钓上来,刮掉鳞片,开膛破肚,或者剁成几段,然后放入锅中油炸先一遍,再用汤料小火慢炖。这些程序完成以后,您就可以享受美味了。我们在满足口腹之欲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鱼的感受呢?它们有没有伤害或您呢?为什么要被您抓走,并经受十八层地狱一样的苦痛呢?尤其是肚子里有卵的鱼,您伤它一条性命就是伤了几万条性命,这个果报是多么严重呀。世人为什么不戒掉这些行为,一是因为不犯法。在大多数人来看,钓鱼是很让人喜欢的娱乐活动,我们都应该有过钓鱼的经历。即好玩,法又不禁止,所以没人想戒掉。二是不知因果,没有推己及人。很多人不信佛,不知因果报应,更不会把自己当鱼换位思考。其实我们观想一下,自己如果变成鱼,被别人大卸八块,断骨抽筋,油炸水煮,想想都受不了呀。三是慈悲心没有生起,自私自利,修行不够。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爱是慈悲守护,喜舍难量。我们应该抛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与世间一切有情众生和平共处,不仅不要再去钓鱼,还应该有机会就去放生,为自己和家人增加福报,消除一些业障,结一些善缘。

钓鱼是杀生的行为吗 钓鱼有恶报世人为什么不戒掉坏行为

3,佛教中杀猪罪孽重还是钓鱼罪孽重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有活的细胞;二、有神经的反应;三、有思想及记忆。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做无情。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记忆力,但没有思想力。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没有记忆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经就有痛苦,就会怕死。所以虫蚁都会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险,植物则不然。因此,杀生的界定,就是能够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慈悲心。(三)众生(梵语bahu-jana)皆为过去生中父母,亲戚朋友,因此带来因果循环故。(四)悉具佛性(梵语buddha-dhatu):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杀,依佛的境界观看一切众生,将来都可成佛。菩萨戒云:“当知汝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基于这四点,佛教是主张不杀生的,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佛教中杀猪罪孽重还是钓鱼罪孽重


文章TAG:钓鱼的罪业有多重钓鱼  罪业  多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