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山水画资料

山水画概论 山水画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 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 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山水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http://www.jxms.net/Article/jsjx/mszls/200609/939.htm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中国山水画资料

2,什么是山水画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如荆浩、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后在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代表画家如李可染等。  

什么是山水画

3,山水画的种类不少于六种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其作品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所谓青绿山水就是山水画有浓厚的青绿重彩,画面金碧辉映,富丽堂皇,典雅高贵,显示了盛唐艺术的辉煌气魄。代表人物就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代表作《江帆搂阁图》。  水墨山水(墨笔山水)  笔墨质朴雄健,代表人物王维,代表作《雪溪图》  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  “浅绛”原是中国画术语,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控,以淡赭(有时也加以花青等冷色彩)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这种画法起源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其代表人物是黄公望(字子久)。而陶瓷界所说的“浅绛”,是专有名词,指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出花纹。代表作《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九峯雪霁图》、《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水阁清幽图》、《丹崖玉树图》等。  小青绿山水  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继承了他的大青绿方法,在此以后的朝代文人画家借鉴大青绿法,变化为小青绿山水。所以说李思训父子是青绿山水奠基人,对于后来的青绿山水发展影响极大。  没骨山水  “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景。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山水画,就称“没骨山水”。代表人物古人:张僧繇,杨升,董其昌等。代表作《寿苏室图》

山水画的种类不少于六种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其作品

4,什么是山水画

中国画大体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三种。外国绘画中,也有人物画,还有静物画及风景画等,一般把画山和水的画称做风景画,而不叫山水画。在中国,大体相当于外国风景画的作品,长期以来被人称作山水画,大家始终不习惯称之为风景画。   山和水,代替着“江山”,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祖国的象征。中国的山水画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基本独立,到元代达到了高峰。从元代以后长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它的艺术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闪光的珍宝。中国的山水画之所以很发达,也正是因为它同西洋绘画中的风景画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由于山水画在绘画制作中与风景画有很多区别,因而也形成了它独特的一面。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讲究意境。意境并非山水画所独有,而是我国传统画论、诗论中常用的概念。它作为形象思维的产物,在小说散文中也有。而意境在山水画中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画家描绘的景色,总会寄托着一定的思想感情。所谓意境,说得简略一点,就是景与情的有机结合,包含着深厚的耐人寻味的意蕴。在西洋的近代风景画中,非常重视景物上的光,及其固有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起的变化,要求描绘得酷似实际的景物。而中国的山水画,虽然具体的景物有南方北方之分,但并不要求一山一水的刻意模仿;时间有朝暮之分,却并不计较具体的钟点;日月有阴晴之分,也不过分追求光暗程度。总之,虽然要求真实,但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5,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哪两种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写意画、工笔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从绘画内容分类大体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绘画技法上可分为:写意画、工笔画。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如荆浩、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后在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代表画家如李可染等。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自晋代顾恺之创作了《庐山 图》后,山水画得以形

6,山水画主要代表有什么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所谓青绿山水就是山水画有浓厚的青绿重彩,画面金碧辉映,富丽堂皇,典雅高贵,显示了盛唐艺术的辉煌气魄。代表人物就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代表作《江帆搂阁图》。水墨山水(墨笔山水)笔墨质朴雄健,代表人物王维,代表作《雪溪图》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浅绛”原是中国画术语,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控,以淡赭(有时也加以花青等冷色彩)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这种画法起源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其代表人物是黄公望(字子久)。而陶瓷界所说的“浅绛”,是专有名词,指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出花纹。代表作《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九峯雪霁图》、《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水阁清幽图》、《丹崖玉树图》等。小青绿山水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继承了他的大青绿方法,在此以后的朝代文人画家借鉴大青绿法,变化为小青绿山水。所以说李思训父子是青绿山水奠基人,对于后来的青绿山水发展影响极大。没骨山水“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景。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山水画,就称“没骨山水”。代表人物古人:张僧繇,杨升,董其昌等。代表作《寿苏室图》李-冠-论老师的作品主要以书法为主,多以行书、草书为主其价格走势说不准,但听朋友说一般3000到15000不等,具体还要以书法作品为准,还有和老师的缘分存在着很大的因素。
山水画主要代表:一、青绿山水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着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二、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三、金碧山水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7,山水画有那些种类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效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括铁皴、大小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这些皴法乃是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质地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随着中国画的不断革新演进,此类表现技法还会继续发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没骨也是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指头画简称“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清高其佩擅此画法,其侄孙高秉还著有《指头画说》。高其佩说:“吾画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转引自胡海超编《中国绘画趣谈》第195页)。说明他作画运用了手的各个部分,指甲、指头、手掌、手背。分析起来,画小的人物花鸟以及细线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侧用,如使用钢笔一般画大幅如荷叶、山石,可用泼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抚摸成画;画柳条流水可以小指、无名指甲肉并用点苔可用一指或数指蘸墨直下。总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后心手相应得其自然,浑然天成,不现手画的痕迹,方称上乘,所以说“物成手却无”。自此以后,作指画的人虽不少,不过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戏。
中国传统山水画,其支科仅分为山水和屋木(界画)两种。前者描绘自然风景中的山林水泽,烟雨雪景,也有田野村舍、城关街景等。屋木(界画)则主要描绘建筑和园林景色,诸如宫观屋宇、亭台楼榭、苑囿园圃等等。两科中尤以前者成果最大,前者中又以描山绘水之作最多。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正如其名所示,是以“山水”为主要表现题材的。中国山水画若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区分,又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降山水、水墨山水或设色山水、墨笔山水、没骨山水、小青绿山水之分。
o......⊙-·!

文章TAG:山水画山水  山水画  中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