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诗中 爱钓鱼的人 如何鉴赏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幼儿诗中 爱钓鱼的人 如何鉴赏

2,诗歌鉴赏8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

小题1:吞和醉。“吞”表现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小题1:用典、借代,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小题1: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因而流露出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题1: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这句中含有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渔竿是钓鱼的工具,用来表示钓鱼的闲适生活。

诗歌鉴赏8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

3,古诗赏析

江 雪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古诗赏析

4,古诗的赏析

1,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2,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5,求题秋江独钓图这首古诗

原文  清·王士禛(zhe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鉴赏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作者简介  王士禛(1634-1711)清代诗人。字贻上,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常自称济南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其理论著作有《律诗定体》,他对古代诗歌声调韵律作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对后世实有“抛砖引玉”之功绩。  王士禛出生在一个世代当官家庭。他5岁入家塾读书。22岁入都考进了进士,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他邀请济南的文坛名士。
yī qǔ gāogē yī hú jiǔ yī rén dú diào yī jiāng qiū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tí qiūjiāng dú diào tú 题秋江独钓图 qīng wáng shì zhēn 清 王士祯yī suō yī lì yī piān zhōu yī zhàng sī lún yī cùn gōu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鉴赏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清·王士禛(zhe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鉴赏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作者简介 王士禛(1634-1711)清代诗人。字贻上,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常自称济南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其理论著作有《律诗定体》,他对古代诗歌声调韵律作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对后世实有“抛砖引玉”之功绩。 王士禛出生在一个世代当官家庭。他5岁入家塾读书。22岁入都考进了进士,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他邀请济南的文坛名士。

6,古诗词鉴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道欲来向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春香小洞幽。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晴川历历汗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她人作嫁衣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君前笑不成。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友情似江水,长愿相您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室中几人在,天涯君独行。 何当重见面,樽酒慰离颜。 世界微尘里,吾愿君珍重。 肠断未忍离,眼穿仍想随。 芳心向生尽,所得是沾巾。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聊室无良伴,思君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愿梦不侵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君离疑君在,天涯愁此时。 小生独寂久,恨君相见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岁望月又满,故人见殊欢。 向喜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聊室曾相见,相逢必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语。 郎心新悲切,天畔独潸然。 溪花与郎意,向对亦无言。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孤月友人少,云星隔水深。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还将两行泪,遥寄银川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江山流胜迹,我辈复登临。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聊室好风日,留醉与各位。 流水若有意,告与仙源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去来悲如何?见少别离多。 素手青绢上,红妆百日鲜。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住长安城,两小无嫌猜。 今朝为此别,何时再相逢。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

7,诗歌鉴赏好事近渔父词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锦鳞拨剌满篮鱼⑴,取酒价相敌⑵。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作品鉴赏第一首(“摇首出红尘”)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入。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三、四句则进而写渔父生活,兼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词和柳宗元《江雪》诗之意。这里,渔父生涯既不全然像“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那样浪漫,又不全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写的那样苦寒。“绿蓑青笠”,白鹭桃花,“披霜冲雪”,独钓寒江,都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后片切然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第一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第二首(“短棹钓船轻”)上片描写打鱼归来江上的景色。“短棹”二句,在晚烟笼罩的辽阔江面上自己的钓船悠悠划来,桨短舟轻,江水清澈碧绿。抬头仰望天空,塞雁与海鸥在天空分飞,平分江天秋色。此二句既点明时间是在秋季,又以天上飞鸟为江景平添一片生机。下片描写渔父满载而归的喜悦和豪情。“锦鳞”二句极为生动地描写了篓中活鱼欢蹦乱跳的景象,锦鳞是视觉印象,鱼鳞用一“锦”字,足见其美,透露了词人对鱼儿的喜爱。“拨剌”逼真地描写活鱼振鳍泼尾之态,鱼儿的鲜活可想而知。“取酒价相敌”,意谓可将鲜鱼换酒,价值相抵。打鱼换酒,表现了他的豪饮和旷达。最后“风顺”两句,写他在江上扬帆随风而归,无人可以留住他,暗示自己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江上感到十分惬意,谁也阻挡不了他自由生活的决心。词人笔下渔父的生活悠然自得,实际上寄托了他的理想。远离人世、放浪不羁,旷达超迈、豪情满怀,这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也是他晚年词作的风格。[
朱敦儒《好事近 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下片描绘画面】:当晚来风定之时,词人闲支钓竿,望着天上水中两轮新月互相映照,兴致盎然,又放眼千里一色的水天,看明灭隐约之鸿影,凡心尽洗,旋至忘情之境。【下片表达情怀】:古人多有吟咏渔父之作,意在寄托胸怀,申述归隐之志。下片描绘一片闲适之景象。表达了词人,闲适、高洁、隐逸的情怀。【全词赏析】:词人前后写了六首渔父词(均调寄《好事近》)来歌咏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闲适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写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 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入。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三、四句则进而写渔父生活,兼具张志和《渔父》词和柳宗元《江雪》诗之意。这里,渔父生涯既不全然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那样浪漫,又不全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那样苦寒。“绿蓑青笠”,白鹭桃花,“披霜冲雪”,独钓寒江,都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 后片切然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 这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

文章TAG:钓鱼古诗词鉴赏图片高清钓鱼  古诗  古诗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