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克漂4号袖钩能压几目,调漂四目 袖三拉饵 拉不到底 怎样调漂
来源:整理 编辑:四国钓鱼 2023-05-30 20:04:59
本文目录一览
1,调漂四目 袖三拉饵 拉不到底 怎样调漂
浮漂浮力太大,3号袖钩拉的饵团不能够将四目完全压下去,如果你空钩调4目,这时候可以带将浮漂下拉,拉上正常垂钓时大小的饵团,抛竿入水后看浮漂还剩几目。如果还有两目,就说明你的拉饵只能将你的浮漂压下去两目,调四目需钓3目才能保证你的钩子到底。也可以挂饵调漂,拉上正常大小的饵,半水加减铅皮调漂,调平水,钓1~2目。或调1目钓2~3目,这样可以保证饵料到底,且灵敏度不低。
2,请问4号袖钩的子线下压吃铅12克浮漂5目正常吗

3,向大家请教一下调漂的问题
台钓适合竞技钓场,对钓场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不明水域使用台钓需要充分了解钓场,,,建议野钓不使用台钓,,除非你很熟悉钓场,,,至于调漂,一般传统底钓是不带钩调的 ,钩子挂饵后是后于铅坠沉底的,,所以并不影响铅坠,而台钓的调漂必须带钩,因为台钓说白了就是 采用长脑线钓法,鱼钩挂饵后在水底几乎是似挨似不挨着水底,,跟悬空差不多,,一丁点的重量都会影响浮漂反馈的信号。。。。总觉得这些教科书式的知识理论性太强,不够实用,在实际垂钓中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楼主;你不觉得你问的东西也理论上太强,先练好基本功,抛竿到位,第一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啦。一般都是带钩调漂。带钩不带钩调漂,不讲理论;就是和吃饭一样,有的先吃馍,有的先喝汤。习惯问题我都是带钩调漂,根据基本的台钓方法,找好底,最好找一小块平整的地方,如果有动作不上鱼就向上撸下浮漂,如果动作很少或者没有动作,可以向下撸下浮漂,最后只要是上鱼就好,上鱼才是硬道理,不要追求理论上说的完美调漂状态,上鱼才是硬道理呵呵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带勾调票调到6-7目,钓饵可能压下3-4目,那么就钓3-4目,你要是找底就搓个跟你拉饵两个大小饵挂底勾找底,呵呵慢慢就回了。。。第一 点野钓 水底不平 只能靠定点了。第二个 带钩子 和不带钩子调漂 一般精确的调漂是带钩子调的 因为钩子有一定的重量还有人达到更精确的调法是 带饵料调的 不过那样比较麻烦 饵料的大小要基本一致的不过个人认为野钓 调漂不用非追求这些细节的 适用自己就好在家里用水桶调个差不多就成……毕竟水库不比竞技鱼池,鱼儿都是生口,所以马马虎虎调漂还会有好的效果。
4,3克铅4克漂怎么调
3克铅4克漂调6到10目。可以调6到10目,调完漂后这时双钩就是在半水位置,我们拉上饵料,拉饵的比重往往是比较轻的,正常来讲可能并不会把调的目数全部压入水中,会有剩余,这时不管是剩一目还是两目或者三目那都无所谓,只要有目数剩余那你就可以正常做钓了。
5,钓鲫鱼用几号线和几号钩最合适
如果专钓鲫鱼用0.8号主线,0.4号子线就够了,线细鱼不易查觉,缺点是遇到大鱼容易断线,如果怕跑鱼主线1.2子线0.8也行,效果要稍差些。小鲫鱼,可以试一试0.8号的小钩,当鲫鱼重量达到半斤或一斤左右,可以选择2号钩或3号钩,当鲫鱼重达两斤的时候,可以选择5号大型钩垂钓。鲫鱼是我国常见的鱼种,又被称为鲫瓜子、土鲫、喜头河鲫等。但是,经常钓鱼的钓友发现,野钓鲫鱼的时候总是不上钩,或者出现跑钩的现象,更是连连空竿。这是因为鲫鱼天性胆小,吃口总是很小,浮漂浮动信号不正确,导致钓者空竿的几率增大,接连的抬竿也会吓跑鱼群,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鱼钩大小的上,鱼钩的大小会影响鱼的吃口,间接性的影响鱼获。、如果专钓鲫鱼用0.8号主线,0.4号子线就够了,线细鱼不易查觉,缺点是遇到大鱼容易断线。鱼钩的选择影响因素就比较多了,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选择:一、环境对钩号的影响钓者通过判断鱼情和水情环境,选择出最适合的鱼钩大小,例如已知垂钓的对象鱼是鲫鱼,通常情况来说一般会选择1号钩作钓,再根据鲫鱼的形态大小分进行分类,例如小鲫鱼,可以试一试0.8号的小钩,当鲫鱼重量达到半斤或一斤左右,可以选择2号钩或3号钩,当鲫鱼重达两斤的时候,可以选择5号大型钩垂钓。二、温度对钩号的影响钓鲫选择多少钩号,再来说说温度对其的影响。当天气温度适宜,比如4、5月份的时候,鱼儿此时的摄食欲望比较大,建议选择2或者3号钩;当天气寒冷,开口也开但不是很活跃的时候,推荐使用1号及以下的钩子。三、钓鲫鱼钩和线组搭配钓鲫鱼的钩子钩号选择,不仅考虑到和线组的搭配问题,还要考虑到的就是鲫鱼的大小问题。当鱼的重量不到一两时,建议使用0.5-1号的袖钩;当鱼的重量在1-3两的时候,建议使用2-3号的袖钩;当鱼的重量在半斤到1斤的时候,推荐5-6号的袖钩,再根据这个挑选合适的线组搭配。四、不同重量所适合的钓钩50克以下的小鲫鱼,通常选择2号鱼钩或者3号袖型鱼钩进行作钓;如果是50克到100克的以下的鲫鱼,推荐使用3号鱼钩和4号袖型鱼钩;100克到200克的鱼钩,可以选择4号鱼钩或者5号袖型鱼钩,200克至300克的鲫鱼,推荐使用5号或者6号袖型鱼钩,300克以上的建议使用6号或者7号袖型鱼钩,所以在垂钓鲫鱼的时候,先要想清楚那种是目标鱼,再从调整装备入手,鱼获自然不会少。
6,4号袖钩能把浮漂压几目
4号袖钩钩条细,是专门用于钓轻口鱼,或者竞技塘,野钓鲫鱼所使用.至于能压浮漂几目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只浮漂的漂尾可能都不一样.有加粗尾,有细硬尾,还有短软尾浮漂.因为不能说能压几目,而最好的方法是调漂时不带钩调个8目,然后挂上双钩看看4号袖压几目,然后除以2就等于一个4号袖钩压几目的浮漂了!参考资料http://www.52fupiao.com/1200.html
7,疑问相同的标尾直径软尾和硬尾调相同的目数挂同重量的饵哪
简单点说吧,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一部分在水下,一部分在水上),浮力(水对物体产生向上的力)与重力(物体向下的重量)相同,处于二力平衡中,在此之上,只要加上相应的重量,就会下沉“这个重量的水的体积”,所有漂浮的物体,只要加上相同的重量,下沉的体积都相同,所以,不同材质的标身,不同体积的标身,不同材质的视标,不同的调目,只要是处于漂浮状态中的浮标,加上相同的铅重,下沉的体积相同。一只汽油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一个和汽油筒相同外形尺寸和体积的铁疙瘩却要沉入水底,为什么?密度不同,自重也就不同。假设挂饵后下降一目,这一目的软尾巴和一目的硬尾巴自重是否相同?密度(对于软尾来说是平均密度)是否相同?浮标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肯定是向下和向上的力共同作用、二力平衡的产物。向下的力有什么?饵的重量、钩的重量、线组的重量(包括标,具体说也包括露在空气中的那段标苗子的重量),向上的力包括什么?浮力!如果挂上相同重量的饵,我们姑且假设两标同时下降了一目,那么反推其获得的浮力应该是相同的,因为其排开水的体积是相同的,那么其向下的作用力之一1目标苗子的重量也应该是相同的;而一目软尾的标苗子和一目硬尾的标苗子的自重在实际中却是不同的(因其密度不同),所以前面的假设不能成立。之所以实验中看似一致,我个人浅见,是因为现在的软尾和硬尾都比较细,其重量也大致相同,体现在苗子的目数上也大致相同的缘故。这个差别不是人的肉眼分辨不出来,而是浮标苗子本身不是电子称,不能称出细致的重量差别的缘故。以上言论,仅供拍砖。1、2、3 都不是, 正确的应该是整体质量小的目数多,这是因为物理学角度来说质量小的下沉的小、质量大的下沉的多。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楼主看看我以前发的帖子,http://www.enjoyfish.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0&extra=另一个http://www.enjoyfish.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5&extra=
8,钓鱼问题
钓友的帖子,希望对你有用。有鱼讯而不中鱼肯定是有原因的。在垂钓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要分清标上讯号是真是假,是对象鱼还是非对象鱼,透过漂讯正确判断鱼情,对症下药。一、线组问题(一)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一是主线比重过大。比重大的主线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标向下拉一、二目。或多或少地破坏了鱼标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二是主线过粗、过硬。隐蔽性差,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标的准确性。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标讯,十有八九是不会中鱼的。(二)子线选用不当。一是子线过粗,目标大,容易引起鱼的警觉,鱼不敢就饵,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使标出现了假讯号;二是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特别是在短的那根子线的钩柄处打结),鱼吸饵难以真正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也就难钩到鱼。(三)钩的运用不适当。一是钩过大、过小的缘故。过大,饵吃不进嘴,鱼难中钩。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有的钩弹性好,张开又迅速复位)跑鱼。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就要考虑是不是这种情况;二是钩条过粗、过细的缘故。过粗,钩重饵较难入口;过细,钩条怕张开。虽有标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三是钩形的选择不当。不同的鱼,由于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也无大碍,如欧那新黏系列;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等等。钩的选用还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鱼情而变化。如:笔者一次出外比赛,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试竿,也不知鱼情。第一场比赛根据现场钓上来的鱼,按常规我一直都是用一号袖钩。鱼讯倒不少,但很难中钩。在裁判点鱼的时候,我请教了隔壁的一个师傅。原来这池鱼连续几个月来一直被钓了又放,放了又钓,90%的鱼唇、鱼嘴都被拉裂、拉缺、拉掉,大部分鱼的上唇缺,往里凹,吃饵有动作,但提竿难中鱼。常规用钩都偏小,钩不住鱼的凹型嘴。根据这鱼情,我从第二场开始用了三号的袖钩,而且钓钝,不抓第一、二讯号,有时还有意识让鱼拖走钓组了才提竿,如此,大大地提高了上钩率。最后,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标的运用不当1、标的选择不正确。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标,就有不同的标相(标的反应情况和特点)。标偏大,总体偏钝,讯号偏弱,标太小,浮力不够等。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标;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标;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标;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可以用软尾标。2、解决好浮标灵、钝的调钓和运用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多看一些理论性文章,直接汲取别人经验;二要多参加赛事,多钓,多问;三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总结。同时根据不同的标相,真中抓实,有意识地提前、推迟提竿,随情应变。总而言之,要花时间熟悉自己每一只标的性能和标相,这样才能尽量做到提而有鱼。3、用标还要考虑到影响标正常表现的其他因素。如: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等。千万不要把因此影响而造成的标不下沉等当着鱼讯。(五)建议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这些小配件要是五颜六色的,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二、饵料状态问题(一)拉饵拉丝过长。拉饵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如蓬松、适口性好、水底澎化状态诱鱼等。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上鱼率。但如果拉丝粉放太多,拉丝过长就糟了。轻者饵团过大,鱼钩残留物过多,影响刺鱼;重者饵料不成圆团,两钩间藕断丝连,子线、钩柄上常附着小丝团,鱼儿争吃的是饵的丝和附着的小饵团,这样的鱼讯也是中不了鱼的。(二)饵料拌得过硬、过粘。野钓小杂鱼多时饵料拌得粘硬些是一种措施,而一般情况下,鱼饵过硬、过粘则害处大,直接影响上鱼。设想一下,一个又粘又硬的饵团,鱼吸入口腔后引起标动,鱼人激动提竿,整个饵团又几乎愿样地从鱼嘴提出,而后在水阻的作用下饵团掉了,钩刺不了鱼,哪来中鱼?!(三)饵料过松过散。饵料做得松散有利于诱鱼,也提高了上鱼率,这是事实,但过于松散,钩上无饵,即使鱼引了一窝,也没用。标的偶尔一二个讯号,多半是因为鱼窜线,碰钓组造成的,自然也钓不上鱼。(四)饵料过于雾化。有些钓友过多地使用白粉一类东西,一下竿就白了一大片,这样也会影响鱼就饵。鱼闻得到吃不了,干着急。于是窜来窜去,搅得浮标讯号频频。这样提竿也上不了鱼。(五)饵不对口。有些精养池,鱼吃惯了某种饲料,形成偏口;在自然水域,有时受环境、人为因素、气候等影响,鱼也会形成偏口。有偏口的情况下,饵料对口性尤其重要。饵不对口,鱼就饵不积极,或只是戏饵,这种状况出的鱼讯也不易中鱼。(六)活饵不宜挂太长。有些钓友喜欢用活饵钓鱼,如果活饵挂得太长或挂得方法不对,鱼咬饵、拖饵而咬不到钩,有鱼讯也中不了鱼。二、用竿不当、操作及其他问题(一)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选择粗细不同的竿和软硬度不同的竿。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二)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都要恰到好处。过猛、过早、过迟的提竿都是不中鱼的关键。把握好提竿时机一定要通过多练、多实践,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三)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便于操作为准;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人的姿态要自然最好不要靠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只有这样才不致于动作滞后,贻误战机,才会尽可能把住鱼讯,提竿中鱼除此之外,掌握鲫鲤、草、鳊、鲢等各种鱼的吃口以及在标讯上的反应的特点,抓住有效的鱼讯提竿,是提高中鱼率的方法。黑漂也称拉漂,是指垂钓过程中鱼把鱼钩吸入口中边游边吞食的表现。这种表现的鱼一般个体教大,或者是比较凶猛的鱼类,比如鲤鱼,鲶鱼,青鱼等等。小鱼也有这些表现,不过小鱼的吃钩的动作较快,拉漂的动作有轻飘感。大鱼吃钩谨慎,稳重,比较缓慢。我想有可能是闹小鱼或者虾米,鲢鱼在下面撞线造成的黑漂。也可能是你用的钩子或鱼饵太大,鱼吃不进去。也可能是漂调的太灵了。或者是底、窝子不干净。现在大鱼吃钩在立漂上反应一般很少有黑漂,因为大鱼是慢慢游动,所以吃漂也是自由自在的吃,吃到嘴里很少吐,也很少跑,在漂上的反应就是有力下沉两目。
文章TAG:
3克漂4号袖钩能压几目3克 4号 四目